1 |
初任華語教師遭遇的困擾與因應之個案研究 / A Case Study on Problem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Two Beginning TCSL Teachers劉思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投入華語教學這個領域,然而華語教師的培訓尚未有一統一的規範。過往有許多關於教師發展歷程的研究,顯示教師的初任階段是奠定未來教育生涯的關鍵期。因此本論文以兩位初任的華語教師為個案研究對象,採取質性研究的半結構式訪談,深入了解研究參與者在教學過程中所遇到來自不同方面的困擾以及他們的因應策略,最後提出結論以及相關建議。
研究結果發現初任教師主要的困擾和成因在專業技巧方面是由於經驗的不足所以不熟悉學生的程度,以及無法預測學生於課堂的反應;而社會情緒方面則是由於缺乏自信心,對於自己的表現還不夠肯定;環境組織方面則是由於大環境政策的不友善,使得教師有後顧之憂。
最後根據個案的研究結果歸納出對於華語教師培訓機構、語言中心以及後續研究的建議。 /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engaging in Teaching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these years. There are many studies on teacher’s development which reveal that the beginning phase is the key phase in a teacher’s career.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beginning teachers might encounter and what are their coping strategies by interviewing two cases.
The major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ir problems originate from three aspects:
(1) profession technique: lack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level and their reactions in class; classroom climate
(2) self-emotion: lack of confidence; skeptical of self
(3) working conditions: unstable income and the lack of welfare
And their coping strategies are: asking their colleagues, observing other seniors, talking directly with students.
At the end of the thesis,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the TCSL teacher training foundations and language center, to help TCSL teachers get through this unstable phase of teaching career.
|
2 |
跨文化華語教學中的現代文學課程設計與實踐 /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course design and practice in intercultural Chinese teaching許鐘尹, Hsu, Chung Y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文學可否作為跨文化的橋樑?本研究以跨文化溝通理論為基礎,從文化教學的角度切入,探討華語教學中的現代文學課,並以文化教學之概念進行現代文學教學設計和實踐。研究問題主要有三:(一)跨文化華語教學中的現代文學課有什麼特殊性?(二)適合華語學習者的現代文學文本為何?(三)現代文學如何融入跨文化華語教學?本研究的主要內容分為兩部分,採取內容分析法進行教材分析,使用行動研究進行教學實踐,研究設計參考ADDIE教學設計模式,進行分析、設計、發展、實施和評鑑。
教材分析部分,觀察台灣使用和出版的華語教材中的現代文學內容,分析其中的優點和不足。研究者發現台灣華語教材中的現代文學教材數量較少,且少有更新,教材內容對於華語學習者的針對性較不足,也未很好地提煉文本中的文化內容。研究者進一步提出篩選現代文學文本的三項考量:經典性、普遍性和文化主題,並從母語者的國文教科書中初步選出六篇合適的現代文學文本,分別為:〈差不多先生傳〉、〈孔乙己〉、〈背影〉、〈愛〉、〈鄉愁〉和〈聲音鐘〉,進一步結合Moran(2001)提出的五維文化分類分析其中的文化內容,編寫教材。
教學設計部分,本研究認為華語教學中的現代文學課應向文化教學靠攏,針對文本中的文化主題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習者理解文化知識並進行跨文化分享。本研究參考Moran(2001)提出之融入文化教學的體驗式學習循環,將閱讀現代文學文本當作文化體驗,分階段進行描述、闡釋和跨文化分享。研究者使用自編教材進行兩次教學實踐,課程性質為華語中心的選修文化課,挑選六篇文本進入課程,並選擇〈愛〉作為教學範例,深入討論教案設計及課堂反應。本研究教學實踐的研究結論有四:一是文化討論應注重核心主題,二是重視知名作品與文化之連結,三是注意現代文學知識之建立,四是考量學習者之多元背景。
本研究作為文化教學結合現代文學教學之嘗試,認為面向華語學習者的現代文學教材和教學設計有其針對性和特殊性,應注重文本中的文化主題,進行跨文化的主題討論。本研究為華語教學中的現代文學教學提供讀寫教學之外的選擇,即是以文化主題為核心,進行跨文化華語教學。
|
3 |
聲調標記與詞彙熟悉度對華語學習者閱讀影響之眼動研究 / The influence of tone marker and word familiarity on reading of Chinese learners : An eye-tracking study許宇萱, Hsu, Yu Hs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華語學習者而言,漢字的諸多特性使漢字閱讀成為學習者面臨的難點之一,而華語聲調也是許多學習者在聽和說上的難點。閱讀為連結字形與字音,再對應至字義的過程,因此本文以華語學習者為對象,嘗試找出漢字閱讀與華語聲調之間的關係,以不同形式的聲調標記(tone marker)作為視覺提示及不同熟悉度(word familiarity)的詞彙作為操弄變項,使用眼動儀(eye-tracker)為實驗工具,設計閱讀理解作業,了解聲調標記及詞彙熟悉度對閱讀程度不同的華語學習者在閱讀時的影響。
實驗採完全受試者內設計,操弄三種聲調標記(聲調輪廓、聲調數字及中性刺激)的實驗句呈現方式與實驗句中的目標詞熟悉程度(高、低),記錄閱讀實驗句的眼動資料。實驗共分三階段進行,每一階段受試者需閱讀具相同聲調標記的實驗句,並回答隨機出現的理解題;研究同時輔以中文年級認字量表、LEAP-Q問卷及目標詞理解程度問卷三項工具來評定受試者客觀及主觀上的中文閱讀程度差異,以及主觀對操弄目標詞的理解程度。眼動資料包含整體性、區域性及以實驗句中每個詞為單位分析的三種眼動表現,並以閱讀能力為分析變項,比較閱讀能力高、低兩組眼動表現的異同。
研究發現無論學習者閱讀程度為何,皆可以穩定地看到熟悉度的效果,閱讀高熟悉度詞彙的速度較快,顯示熟悉度影響了閱讀歷程。而聲調標記的效果較不明顯,但是聲調標記對低程度組的影響較大,且在閱讀高熟悉度詞彙時,添加帶有較多資訊的聲調輪廓標記可能是一種干擾,反之在閱讀低熟悉度詞彙時,可以幫助學習者辨識字詞。而在中文年級認字量表的結果中,有部分學習者容易將字唸為含有該字雙字詞的另一個字(蝶唸為蝴),這可能與學習者傾向以詞彙為單位記憶有關,因此本文也在最後進行詞素教學的相關討論,並針對華語學習者提出教學建議。
|
Page generated in 0.015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