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7
  • 3
  • 3
  • Tagged with
  • 12
  • 12
  • 6
  • 6
  • 5
  • 5
  • 4
  • 3
  • 3
  • 3
  • 3
  • 3
  • 3
  • 3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原住民教育與職業成就的相關 / The correlation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occupational status of Aborigines

梁秋紅, Liang, Chiu 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基於Blau和Duncan的社會地位取得模型,來探討原住民教育與職業的關係,除了原住民父親教育、父親職業、教育程度、初職和目前職業成就等五個獎項外,尚加上社會歧視、工作動機和工作認知等三個變項。   本研究的資料是來自謝高橋(民82)所做的「台灣地區山胞就業與失業問題之調查研究」,依本研究的主要幾項從此項調查中摘取相關資料作為分析基礎。研究中所使用的統計方法包括聯列表,單因子變異量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和多元迴歸分析等。   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結果如下:   一、原住民家庭背景、社會歧視、工作動機,工作認知、教育程度及職業成就的分佈情形    (一)原住民的家庭出身以其父親的教有和職業為指標。可以看出隨著教育的普及,其父親的教有程度較雖較前略有提升,不識字的人數大幅減少.但大部分集中在國小階段;其父親的職業多半以從事農、漁業為主,但人數隨著時間漸漸減少,而體力工及非技術工卻呈現U字形的增加。    (二)原住民所感受的社會歧視,並沒有隨著時間而減少。    (三)工作動機已漸漸由家庭需要轉為為求自己發展。    (四)工作認知逐漸降低,不易掌握市場就業資訊。    (五)原住民的教育程度略有提昇,但仍集中在低學歷階段。    (六)原住民所從事的工作多半位居整個台灣職業結構的下層,職業成就偏低。   二、將教育程度、初職及目前職業轉換成等距尺度,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結果發現原住民的教育程度、初職聲望及目前職業聲望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提升的趨勢,但是從平均數來看,在年輕一輩的原住民中(15-30歲間),教育平均程度為2.43,根據本研究的編碼方式,差不多相當於國中階段;初職平均聲望為32.06,差不多相當於受雇買賣人員;目前職業平均聲望為33.64,差不多相當於技藝及有關工作人員。由此可知,原住民教育程度,初職聲望及目前職業聲望雖較前提高,但是也是集中在低學歷、工業生產有關工作上。   三、原住民在教有取得的過程中,以父親教有的影響最大,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有下降的趨勢。   四、原住民在取得初職地位的過程中,以教有程度的影響最大,但隨著杜會經濟的發展,而有下降的趨勢。   五、原住民在取得目前職業成就的過程中,以初職地位的影響最大,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有下降的趨勢。   六、原住民接受高中以上教育,較能提高職業聲望,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有下降的趨勢。   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供若干建議以供政府有關單位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12

公務人員高等考試錄取者人口特性之比較分析

康文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務人員受委託行使行政權,享有身分保障和穩定收入,因而被視為社會體系的中上階層。基於此等特性,學者曾經提出代表性官僚理論與多元代表性等理論,希望能夠以此調和民主與效率兩大價值,達成政策執行的實質公平。然過去相關的實證研究,多半屬於「事後檢測」。但是我國公民除了通過公務人員考試之外,幾乎沒有其他擠身常任文官的管道,因此有關代表性或多元性的討論應該包括考試階段。換言之,考試錄取人員的人口特性值得深入的分析。本研究以2003至2007年的高等考試參與者為主要研究對象,輔以司法官三等考試的資料以利比較。接著,引用社會學「地位取得」的分析架構,採取指數比較分析與邏輯迴歸分析,探索性別、年齡、受教育時間、畢業學校特性、出身地域與錄取與否的關係。   本研究結果顯示,女性、非傳統公立綜合大學的畢業生、鄉鎮地區出身者以及41歲以上的考生在公務人員考試中處於較為不利的地位,但是與優勢團體之間的差距隨著考試等級和種類有所不同。例如女性在行政類與司法官考試中,與男性的表現平分秋色甚至猶有過之;剛完成高等教育的25歲以下人口在司法官考試裡最具優勢,但高考三級則有利於26至35歲的青年;傳統公立大學的文憑與都市出身的背景,在技術類考試能發揮的正效果比行政類考試為弱。基於上述的研究發現,為消除各種團體在公務人員考試裡的地位差距,本研究對於未來的考選政策提出下列建議:1.加強命題與口試委員的多元化;2.強化試題的研究發展;3.配合政府再造鬆綁人事法規;4.營造一個落實多元平等的大環境。 / Civil servants, with administrative power in hand, are commonly regarded as part of upper class. Therefore, researchers, to integrate democracy and efficiency in civil service system and to realize the genuine equality, propose representative bureaucracy and team diversity theory. Senior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the main approach, if not only, for citizens in Taiwan to enter the bureaucracy affects the representativeness and diversity of state apparatus substantially. By adopting the research approach of “status attainment” from sociology, this study gives an account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xamination result and the demographics in terms of gender, education, school characteristic, and region. All the data of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participators’ personnel information cards collected by the Ministry of Examination from 2003 to 2007.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four types of participators are inferior in the examination, including women, graduates from private untraditional technological colleges, participators from rural areas, and adults above forty-one years ol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uperior and inferior groups, however, vary with the level and subject of examination. To prevent demographic differences in Senior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the study suggests the following factors be considered: the diversity of the composition of examiners committee should be ensured, the enhancement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test questions, the deregulation of public personnel rules and, last but not least, the construction of a diversity-respecting society.

Page generated in 0.082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