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媒體公民教育理論與實踐初探 /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edia citien education

林愛翎, Ai-Ling 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主化與商業化在今日的台灣推動著人們與社會之間產生新進的關係,媒體為其中意義的傳遞媒介,在呈現社會真實的同時,也受到商業與政治兩股勢力的影響,並扮演民主社會中第四權的角色。在這交織的傳播網路中,參與式民主社會的公民需對媒體結構之影響及進用權有更深的認識,才能使社會走向民主化,而非全然的商業化或政治化。這樣的知識在現代化的民主國家中被稱為媒體公民素養,冀望透過學校的國民義務教育的課程,讓民主社會中的公民在現有的體制下使用與管理媒介,對媒介本質、管理媒介的物質基礎與結構、以及自身相對於媒體的自主性有所覺醒與認識。但這樣的概念尚未在台灣成熟,尚在萌芽的階段。 本文整理了不同媒體教育典範及分析他國媒體教育實踐經驗,以提供台灣媒體公民教育內涵參考架構。並藉由媒體素養種子教師訓練課程,建立台灣媒體公民教育的本土資料,初探媒體教育者之素養程度,及未來台灣公民媒體素養在學校實踐之變數與可能應變之道。研究結果也發現,台灣的「媒體公民教育」應該朝獨立的課程發展,在現有的國中「公民與道德」課程中單獨的一課「認識傳播媒介」並不能完全達成此理想。在學校老師方面,對於商業的傳播制度習以為常,不知道有其他的選擇,缺乏對他國傳播制度的瞭解及現有商業傳播制度營運的方式(特指觀眾、節目 、廣告之間的關係)與資本規模,如何與其生活相關連。就中、長期發展而言,培養媒體公民教育的專門師資以及專門研究人員才是解決之道。 壹、 序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問題、脈絡與架構、範圍…………………………………….6 一、 研究目的………………………………………………………………………...6 二、 研究問題………………………………………………………………………...6 三、 章節脈絡與研究架構…………………………………………………………...7 四、 研究範圍………………………………………………………………………...9 貳、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媒體、教育與民主…………………………………………………………11 一、 公民社會與民主的實踐-溝通為民主的本質……………………………….11 二、 媒體、教育、公民之關係-以公共性為基點………………………………..14 三、 我國公民教育之現況與檢討………………………………………………….19 四、 台灣媒體公民教育的位置…………………………………………………….24 第二節 媒體公民教育之內涵:以傳播理論與各國教材發展為例……………….27 一、 不同媒體教育典範與媒體素養的概念的發展……………………………….27 二、 對台灣媒體公民教育內涵的想像…………………………………………….36 三、 實例分析:媒體素養教材內涵……………………………………………….39 四、 小結…………………………………………………………………………….56 第三節 媒體公民教育之實踐變數:以澳洲為例…………………………………58 一、 媒體教育的實踐:影響教學策略的變數…………………………………….58 二、 實例分析:澳洲的媒體教育經驗…………………………………………….73 三、 批判教育學與媒體教育的實踐……………………………………………….80 第四節 媒體公民教育的台灣本土意義…………………………………………...88 一、 媒體公民教育之內涵與實踐的關係………………………………………….88 二、 台灣「媒體公民教育內涵」之現況………………………………………….89 三、 台灣「媒體公民教育實踐變數」之現況…………………………………….89 四、 小結…………………………………………………………………………….96 參、 研究方法……….……………………………………………………….97 第一節 研究設計…………………………………………………………………...97 一、 基本概念解釋………………………………………………………………….97 二、 資料蒐集方式………………………………………………………………….97 三、 研究工具……………………………………………………………………...100 第二節 研究對象…………………………………………………………………104 一、 背景敘述……………………………………………………………………..104 二、 訓練課程簡介………………………………………………………………..104 三、 參與老師資料描述…………………………………………………………..106 第三節 實施程序………………………………………………………………….110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式…………………………………………………………….110 肆、 資料分析……….….…………………………………………………...111 第一節 電視收視習慣…………………………………………………………….111 一、 家中電視的軟硬體設備……………………………………………………...111 二、 電視收視量…………………………………………………………………...112 三、 電視收視興趣………………………………………………………………...114 四、 收視情境……………………………………………………………………...115 第二節 對電視節目的評估……………………………………………………….116 一、 對電視節目的影響的態度與看法…………………………………………...116 二、 對負面電視節目所採取的行動……………………………………………...119 第三節 媒體素養概念的發展-研習前後之比較……………………………….122 一、 台灣電視媒體制度與法規…………………………………………………...122 二、 商業電視制度的工業運作…………………………………………………...126 三、 電視廣告……………………………………………………………………...128 四、 電視新聞……………………………………………………………………...131 五、 對公共傳播制度的了解與台灣傳播制度的期許…………………………...134 六、 對媒體教育的整體目的的了解……………………………………………...136 第四節 媒體教育未來的實踐…………………………………………………….139 一、 媒體教育在中小學實踐的客觀因素………………………………………...139 二、 媒體教育實踐之老師個人因素……………………………………………...148 三、 對未來媒體素養種子老師訓練的意見……………………………………...158 伍、 研究發現………………………………………………………………161 第一節 由老師的媒體素養概況看台灣媒體公民教育內涵…………………….162 第二節 影響媒體公民教育在台灣實踐的老師主觀變數……………………….166 第三節 台灣媒體環境變數對研習教師的影響………………………………….171 第四節 影響媒體公民教育在台灣實踐的客觀環境變數……………………….172 第五節 未來發展的實踐………………………………………………………….174 陸、 結論與建議……………………………………………………………177 第一節 結論…..…………………………………………………………………...177 第二節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180 第三節 研究限制………………………………………………………………….183 柒、 參考書目………………………………………………………………185 捌、 附錄 附錄一:媒體素養問卷……………………………………………………………191 附錄二:媒體素養種子教師深度訪談問卷………………………………………194
2

知識商品交易的價值獲取機制:網路統治觀點 / Value Capturing Mechanisms in the Transactions of Knowledge-Based Products: A Network Governance Perspective

賴鈺晶, Lai, Yu-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知識型商品的價值來自於其內蘊的知識,而其價值決定於顧客的認知與使用能力,同時,許多知識型商品因重製成本很低,有利於廣泛擴散流通,但也容易誘使使用者出現無償使用的投機行為,面臨創新利益無法實質回收的困境。因此,廠商必須設計有效的價值獲取機制來排除無償使用的投機行為專占其經濟利益,避免創新價值流失。由使用者無償投機行為產生的價值無法獲取的問題,本質上是一種知識商品市場失靈的現象,當法律執行、技術保護二種機制的效力有限時,交易關係的安排與統治成為重要的策略管理工具。本研究以半導體產業中矽智財商品以及錄製音樂市場中的音樂商品的八個知識商品交易網路個案進行紮根研究,探索廠商如何克服知識型商品此種市場失靈現象,建構出陳指「在何種條件下,廠商如何安排其知識商品交易網路,能夠產生不同價值獲取目的的效力」之理論架構,以此理論架構呈現廠商克服知識商品市場失靈的交易創新背後的理論邏輯。研究結果指出知識商品的價值獲取目的除了受到交易網路關係特性以網路效益影響外,交易行動者所鑲嵌的網路結構也對網路效益產生干擾效果。本研究的貢獻除了針對廠商的交易創新行為現象提出解釋的理論外,本研究的結論也對網路統治觀點的研究,在理論層次上提出補充。

Page generated in 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