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胡錦濤對臺策略之研究

2002年11月,中共召開第十六屆全國黨代表大會後,逐步進行第三代與第四代領導人的權力交替,胡錦濤陸續接任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及軍委會主席等職。胡錦濤接掌軍政大權後,即逐次調整對臺策略,以「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兩手策略,透過政治、外交、經濟、軍事及文化等面向,對我政府與民間進行統戰工作。胡錦濤主政期間對臺策略調整之變因,對臺策略之實質內涵與運用方式,以及我政府應有的認知與因應對策,即成為本論文研究的核心。
影響胡錦濤對臺策略調整之因素有三,即為國際局勢、大陸內部與臺灣因素等三項。此外,探析中共對臺策略內涵,必需先瞭解中共對臺戰略目標為何;要探究中共對臺戰略目標,則需先究明中共現階段國家戰略目標的優先順序。因為中共對臺策略需為中共對臺戰略目標所服務,中共對臺戰略目標亦需支持國家戰略目標的達成。中共十六大明白揭示中共歷史三大任務依序為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簡言之,「和平發展」係為中共21世紀的國家戰略。
中共對臺戰略從屬於中共國家戰略。為進一步探析中共對臺戰略移轉的常與變,試將中共對臺戰略目標區分四個層次與階段,即「中國統一」為中共對臺戰略終極目標;「和平統一」為中共對臺戰略首要目標;「遏制臺獨」為中共對臺戰略優先目標;「和平發展」為中共對臺戰略過渡目標。「中國統一」事關中共核心利益,可見未來不可能改變;「和平統一」,事關「和平崛起」國家戰略的成敗,短期不會改變;「遏制臺獨」事關中共主權,不可能改變;「和平發展」乃中共現階段的戰略選擇,除非發生臺獨重大事變或其軍力足以在短期內解決「臺灣問題」,否則不會輕易改變。
中共對臺策略需支持對臺戰略目標的達成。胡錦濤對臺策略聚焦在政治、外交、經濟、軍事、文化等五個面向。政治策略內涵為「反獨促統、和平發展」;外交策略內涵為「一中外交、經美制臺」;經濟策略內涵為「經濟吸納、以商圍政」;軍事策略內涵為「軍事威懾、遏制臺獨」;文化策略內涵為「文化統戰、爭取認同」。胡錦濤與中共過去領導人不同之處,即在於其靈活、務實、彈性與棉裡藏針的風格,亦即「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對臺策略,吾人必需謹慎因應。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6981001
Creators趙代川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