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東南亞區域整合之地緣戰略考量--以東協接納緬甸為例 / The geostrategic consideration for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of southeast Asia--examplified by the burma's case

區域整合是國際現勢發展的主題,鑑於過去如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的多邊協商奴制發生了太多如區域集團發展差距引致之意念歧異、功能不彰等問題,甚或促使新保護主義的興起,因此歧異性較少而得以提昇共識及效率的區域性協商合作及整合,漸次取代了全球性的合作發展,然而另一方面,此種區域整合,實也為洲際合作甚或全球合作提供一定的基礎。
90年代初期以還,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趨勢迅速發展,以美國、加拿大及墨西哥組成的北美自由貿易區已開始運作,此區域集團還將向拉丁美洲其他國家拓展。而歐洲單一市場早已形成,歐洲國家並努力促使歐洲聯盟的發展能更趨成熟,正向著政治及貨幣同盟之路續進。世界各地漸次充斥著關稅領域、共同市場、經濟同盟、自由貿易區等等區域整合的趨向。在世界經濟及政治區域化、集團化趨勢愈趨明顯下,亞太地區的發展亦展現了部份成果,如1989年由澳洲總理霍克倡議成立的「亞太經濟合作理事會」(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結合該區十八個國家和地區之經濟合作等,但因此區域內各國經濟發展進程情形不一,存在不少差距及障礙亟待克服,使經濟合作的腳步至今一直無法大步向前,未來亦恐難以進展太多,反倒是以東南亞國協為主的東南亞次區域經濟合作有更樂觀的發展,或許是東協國家間的差異性不至於太大吧!
東南亞的區域整合於是在以1967年成立的東協為主的經濟合作帶領下展開了新頁,尤其在1980年代末期以來東協各國經濟爭先蓬勃發展及1991年之後東埔寨問題的陸續解決後,整合愈見長進,東協目前已決定在2003年成立自由貿易區,並且有許多政治及安全上的合作,為亞太地區的安全做出不少貢獻,例如1994年由東協推動開始運作的「東協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 ARF)。而一般研究該區整合者多從經濟角度切入,本論文則嘗試由地緣政治的論點作為著眼點,探討東協各國在區域整合之努力中亦不乏有該種政治戰略考量。地緣政治一般公認的定義為「研究地理及地理條件對國家外交政策、國際政治及戰爭之影響的科學」;地緣戰略學為一種中間性科學(Intermediate Science),不但旁涉地理、歷史、政治學和國際關係,在國家安全戰略中亦備受矚目,某些方面並與大戰略相似,在五角大廈、白宮和克里姆林宮中,都成為其計畫作為之一部份,而地略學本身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其中許多觀念都是經過長期演進而來的。
東協國家多位於東南亞半島上,基於該區地緣政治之考量,本身必定很瞭解其戰略價值,而認知到有進行整合該地理板塊國家之必要,故結合中南半島諸國,以從東協七國(至1995年止)成為東協十國則是其進行區域整合之目標。在1997年7月舉行之東協外長會議上,頗受西方國家爭議的緬甸仍然在東協堅持下,與寮國正式成為東協之第八及第九個會員國,除了柬埔寨因戰亂導致內政不安而被延緩入會外。東協之不顧歐美國家抗議緬甸入會,且努力想完成東協十國的夢想,除了想擴大其政治經濟版圖之外,其所透露的地緣戰略訊息頗值得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戰略思考及作為多數是隱而未顯的,更有如大戰略等,非經數十年之長久時間,是不易為外人觀察得知的。另外必須重視的是,隨著21世紀來臨的腳步,「安全」的定義及內涵已然朝向綜合性及全面性的發展之際,戰略的設計與作為亦應嘗試涵蓋所有高、低階政治的議題層面,如此應使安全戰略內容更為完整。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754
Creators舒俞敬, Shu, Yu-J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