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社會結構變遷中之孝道分析----一種個案訪談研究

「孝道」是中國文化的主要特色之一,在傳統一農業為主的經濟生活中,家庭是中國
社會內最重要的運作單位,為維繫家庭的和諧、團結與延續,晚輩必須傳宗接代、奉
養父母、隨侍父母而不遠遊,乃有孝或孝道的發展。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結構已由農業轉變為工商業型態,吾人因有與趣了解:生活於
現代的人們如何定義孝道?其對孝道變遷的知覺為?又,其如何歸因個人孝行,對未
來孝道的持續有那些具體建議?
本研究由現象學派的角度出發,針對居住於城鄉的不同家庭類型(包括核心家庭、折
衷家庭與擴展家庭)成員,進行深入訪談,蒐集第一手資料。事後則依受訪者之陳述
,進行歸類分析,獲得以下結論:
1.受訪者一致認為「順從」是孝道的主要內涵,然而對「順從」的解釋,依個人所
扮演的角色而有差異。
2.今日孝道受到工商社會型態、小家庭型式、親子間關係的改變、傳播媒介的普遍
、社會風氣之開放……等因素的影響,已有顯著變化:例如由絕對性轉為相對性,由
獨益性轉為互益性,由單一性而多樣性……等。
3.個人之所以有孝行(或不孝行為)的產生,原因包括: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
因果循環、個人個性與父母做法、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等。
4.孝道在現代社會仍是重要的。原因包括:恩情回報、因果循環及對孝道功能的肯
定,使孝道能繼續維持的方法則有: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發揮大眾傳播媒介的
力量、改善社會風與制定有效之相關法律。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5641
Creators李宓昀, LI, LI-JU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