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社會結構變遷中之孝道分析----一種個案訪談研究李宓昀, LI, LI-J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孝道」是中國文化的主要特色之一,在傳統一農業為主的經濟生活中,家庭是中國
社會內最重要的運作單位,為維繫家庭的和諧、團結與延續,晚輩必須傳宗接代、奉
養父母、隨侍父母而不遠遊,乃有孝或孝道的發展。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結構已由農業轉變為工商業型態,吾人因有與趣了解:生活於
現代的人們如何定義孝道?其對孝道變遷的知覺為?又,其如何歸因個人孝行,對未
來孝道的持續有那些具體建議?
本研究由現象學派的角度出發,針對居住於城鄉的不同家庭類型(包括核心家庭、折
衷家庭與擴展家庭)成員,進行深入訪談,蒐集第一手資料。事後則依受訪者之陳述
,進行歸類分析,獲得以下結論:
1.受訪者一致認為「順從」是孝道的主要內涵,然而對「順從」的解釋,依個人所
扮演的角色而有差異。
2.今日孝道受到工商社會型態、小家庭型式、親子間關係的改變、傳播媒介的普遍
、社會風氣之開放……等因素的影響,已有顯著變化:例如由絕對性轉為相對性,由
獨益性轉為互益性,由單一性而多樣性……等。
3.個人之所以有孝行(或不孝行為)的產生,原因包括: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
因果循環、個人個性與父母做法、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等。
4.孝道在現代社會仍是重要的。原因包括:恩情回報、因果循環及對孝道功能的肯
定,使孝道能繼續維持的方法則有: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發揮大眾傳播媒介的
力量、改善社會風與制定有效之相關法律。
|
2 |
魏晉時期喪葬禮儀與孝道的關係陳大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魏晉時期動盪的時代背景帶給孝道傳統及喪葬文化極大的衝擊,戰爭、災疫、政局紛擾的時空環境造成了既有觀念的崩解與新觀念的興起。道家自然主義興起、佛教傳佈,都對士人思考解放提供助益,也對傳統孝道環境帶來新的思維空間。自漢代以至於魏晉時期,「以孝治天下」一直都是執政當局所採取的治國方針,而魏晉時期所採取的方式是以「清議」來約束孝行,以皇太子親講《孝經》來推廣孝道。在如此大力推廣孝道的背景之下,孝的風氣可謂十分興盛。然而,部分魏晉士人因東漢以來名教逐漸僵化之故,對朝廷所宣揚的「制度化」孝道不以為然,因此紛紛以自己獨有的舉措來展現孝行,故出現了「死孝」的應對方式。在重孝、重禮的時代背景下,又遭逢大環境的改變,因此魏晉時期對於喪服禮相當重視,因而展開許多討論。而魏晉時期的禮家們往往能突破前代禮書的限制,以理性的態度審視因時代動亂所造成的服喪問題,在兼顧禮意的前提下,展現重情、重孝的時代精神。其次,魏晉時期的喪葬逐漸由漢代的厚葬轉為薄葬,但這並不代表對喪葬的態度輕率,反而是以重視陰宅風水的方式來回應,在厚待先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為對生死雙方的照顧。在具體喪葬形式方面,魏晉的喪葬受遷徙流離、戰亂災疫以及士族興盛的影響,衍生出許多創新的喪葬儀式,同樣展現出魏晉時期有繼承、有權變、有創新的時代特色。綜觀魏晉時期魏晉時期喪葬禮儀與孝道的關係,往往能以「人」為主體,兼顧生死雙方,使孝行的範疇不僅止於有生之年,亦及於死後世界。
|
3 |
配偶家庭角色支持的內涵與測量-以育有青春期子女的夫與妻為例吳文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家庭角色的角度以及夫妻互為支持者與被支持者的關係,提出以「家務工作角色」、「親職教養角色」、「媳婿角色」與「子女角色」上的相互支持來詮釋配偶支持的獨特性,並以上述四個家庭角色情境自編配偶支持量表,調查與比較研究對象在配偶支持各向度上的現狀與差異,最後探討配偶家庭角色支持與整體婚姻滿意度的關係。研究樣本以滾雪球取樣方式,收集台灣北部、中部與南部地區之中年已婚夫妻、目前育有至少一名青春期子女、且自己的雙親或其一與配偶的雙親或其一尚健在,共360位研究對象。資料分析方法有項目分析、因素分析、Cronbach α信度分析、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成對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多元逐步回歸。
研究結果顯示:
1.配偶家庭角色支持可區分出十個向度:在支持提供方面為:(1)支持(配偶)家務角色(2)支持(配偶)教養角色(3)被動支持(配偶)與自己父母相處(4)被動支持(配偶)與對方父母相處(5)主動促進(配偶)與雙方父母關係。在支持接受方面為:(1)家務角色積極支持獲得(2)家務角色消極支持獲得(3)教養角色積極支持獲得(4)教養角色消極支持獲得(5)與雙方父母相處支持獲得。
2.男、女在不同家庭角色的配偶支持提供與支持接受上有差異,且男女的差異型態不同。
3.(1)配偶支持提供與接受十個向度與男女的整體婚姻滿意度皆有顯著相關。
(2)「教養角色積極支持獲得」、「家務角色消極支持獲得」、「主動促進(配偶)與雙方父母關係」、「與雙方父母相處支持獲得」可正面預測女性的整體婚姻滿意度,「被動支持(配偶)與對方父母相處」則可負面預測女性的整體婚姻滿意度。
(3)「家務角色積極支持獲得」、「教養角色消極支持獲得」「教養角色積極支持獲得」可正面預測男性的整體婚姻滿意度。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討論與檢討,最後針對育有青春期子女的夫妻、婚姻輔導實務工作者與未來的研究方向提供若干建議。
|
4 |
從孝道思想論殺尊親屬罪概念的衍變李玉璽, Lee, Yu-S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研究方法上,乃主要以法史學的觀點來加以闡述,何謂法史學呢?日本法制史學者林毅提出四項要件:
1.需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重視史料的價值。
2.不單只是事實的呈現,還得能歸納出原理原則來才行。
3.必須與歷史的發展法則相結合,配合歷史的發展提出客觀的解釋。
4.必須面對價值觀的問題提出說明。
準此,本論文在方法論上,便以法史學為主軸,輛以法社會學以及比較法學之方式來加以開展,且為避免就與倫理觀念有關的條款一一加以研究,會發生蕪蔓龐雜的窘境,因此將範圍限縮在針對孝道觀念的演變方面加以研究。
為達到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的法史學要求,因此在第二章中,首先運用語言詮釋學的方式,將遠古典籍中「孝」的意義蒐羅後列表為一探討,以分析孝的原始意義以及儒家對其意義的轉化與改進,再則蒐集歷代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實際案例等史料,以便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並以簡要評析的方式試圖達到林毅教授的法史學其他三項要求:原則之歸納、配合歷史進展而為客觀解釋、說明其價值觀之演變。
在此章中,特別著重比較「忠」與「孝」的觀念之關係,從先秦的「孝先於忘口,一直到董仲舒實際建立三綱五常觀念後「忠等於孝」,以及魏晉的回歸先秦之「孝先於忠」思想,而後又演變成「移孝作忠」的「忠先於孝」之歷史價值觀演變之考察。
至於在案例蒐集方面,則詳今而略古,是以案例蒐集上,獨以清朝案例為多,將秋讞輯要相關案例一併予以收集,但為避免與其他朝代相較篇幅過長,因此未及於刑案匯覽的部分,先說明如上。
而因為傳統中華法系大部分是立基在身份等差的倫理價值觀上,就孝道的價值觀念而言,少見巨幅波動及改變,因此第二章中主要是側重在史料之整理分析,而在第三章的地方,由於西方與東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因此價值觀念也有了改變,其幅度之大,可說是曠古未有,因此援引清末維新思想家王韜、郭嵩燾、譚嗣同、康有為等人之言論,以見人們思想之轉化於一斑,並輔以清末變法中針對倫理性條款的爭議、江庸的回憶,以及張之洞的論點等等,乃至於進入民國後時而激進(如民初吳虞、陳獨秀的反孝言論)、時而保守(如民國三十八年時之唐君毅),以及改良的言論(如梁漱溟、梁啟超),更有本持改良立場而晚年轉趨保守者(如董康),因此第三章中,將著重對價值觀念改變之提出說明,並輔以修法史料之蒐集,以滿足法史學之上述需求。
在第四章中本於史料蒐集應詳近而略遠的態度,因此對於民國以還歷年之案例,就能力所及,配合條文修正輔以相關案例,並試圖加以解釋說明,附上近年殺尊親屬罪的案例加以檢討分析,並對於變法修律當時法典編纂者之立場、嗣後我國學者對於殺尊親屬罪的立法理由意見,本於法史學之角度加以說明,以期達到法史學「配合歷史的發展提出客觀的解釋」的要求。
循著法史學觀點的一貫理路,在基於相類似的情況可以為相類似的比較之想法下,我們在第五章試圖探討日本的殺尊親屬罪的存廢之爭,先從靜態法令變遷以及思想背景、價值觀念為一說明,再則根據動態的案例實情以及因而引發的學術論爭,為一簡單整理,再則於第六章中綜合前述,提出結論來。
|
5 |
《孝經》孝治思想研究林佩儒, Lin Pei-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孝經》每每被視為一部談論家庭孝道之書,而被歸為純粹家族倫理之專著,然細觀《孝經》之篇章安排及內容,孝道在《孝經》的闡述脈絡中,似乎是被置於政治領域而得到它的意義和價值的。說得更明確些,《孝經》真實的撰作要旨,其實是主張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思想。但前人對於《孝經》的孝治思想,鮮少進行全面而嚴格的檢查,致使這支自漢代之後影響中國政治甚為深遠的孝治思想,不但無法得其應有之地位,同時也使得《孝經》在後人時以倫理、時以政治為標準的不同檢視下,始終無法有一致的評價。本論文便是這樣一種努力,期望透過對《孝經》孝治思想體系的釐清與探討,以還原《孝經》及其核心思想-孝治思想應有的歷史定位與公允的評斷。
本論文共分為四章及結論,第一章首先先從文體形式、概念演進的順序、分類標準以及後人徵引等方面,對《孝經》成書年代進行一個合理的範圍釐定。其次,在確認並拈出《孝經》一書的核心思想為孝治思想後,進一步將孝治思想納入儒家德治主義的範疇中,而確定孝治思想的根本性質。
接著,第二章分別從社會背景及思想淵源兩方面,論述《孝經》孝治思想之形成。《孝經》孝治思想之問世,是按著儒家德治思想的基本路數,在周朝末年封建宗法制度崩潰、而民間社會仍重視親親精神的特定時代氛圍中,擇定自西周以來已逐漸隱含政治力量的孝德,發展而為孝治思想。
而在探討了《孝經》孝治思想之所以產生的外緣條件與思想淵源後,第三章則闡述孝治思想的實質內涵,這包括孝治思想的理論基礎和實際運作的具體步驟。在理論基礎方面,《孝經》孝治思想基本上是立論於性善論,除此之外,《孝經》亦將孝道的根源推而歸於天道,使孝治主義有了形上論的基礎,並從天道的角度保障了孝治的成效。而在具體運作的步驟方面,《孝經》的孝治主義則是透過君王盡孝、實施孝德教化以及要求天下人行孝等三個步驟而得到完全的施展。
第四章則從天子孝道之重要性以及「忠」「孝」兩德目交互融滲等兩個角度,闡揚《孝經》孝治思想的重要特色,並由此剖析《孝經》之能受到歷代君王極端重視的根本因素。
最後,在結論部分,本論文除了提出「以孝治思想為核心思想的《孝經》,不是一部具有政治傾向的倫理性著作,而是一部具有倫理色彩的政治理論專著」的看法外,亦更進一步嚴格檢視孝治思想在當世的實際成效,以闡明《孝經》作者在戰國末期提出孝治主張的深刻用心,並冀望藉由此給予《孝經》孝治思想一個最真實的歷史定位及最公允的歷史評價。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研究範圍…………………………1
第二節 《孝經》成書年代之釐定……………………6
一、《孝經》成書年代上限………………………7
二、《孝經》成書年代下限………………………10
三、《孝經》成書年代釐定………………………12
第三節 《孝經》孝治思想的基本考察………………13
一、《孝經》的核心思想:孝治思想……………13
二、《孝經》孝治思想與儒家德治主義…………17
第二章 《孝經》孝治思想的社會背景與思想淵源
第一節 社會背景 ……………………………………24
一、周代封建社會、宗法制度對「親親」精神的重視
……………………………………………24
二、戰國時期對民間社會的正視…………………27
第二節 思想淵源………………………………………31
一、周代政治領域中之孝德………………………31
二、孔孟荀政論的孝治思想………………………33
第三章 《孝經》孝治思想析論
第一節 《孝經》孝治思想的理論基礎………………43
一、人性論…………………………………………43
二、天道論…………………………………………50
第二節 《孝經》孝治思想之具體內涵………………54
一、確認明王為實踐孝治之主體…………………54
二、確立施行孝治之必然性………………………59
三、明王實踐孝治的具體內容及步驟……………62
(一)天子盡孝道 ………………………………62
(二)天子以孝德教化天下 ……………………70
(三)天子要求天下人行孝以配合孝治 …………85
第四章 《孝經》孝治思想之特色
第一節 凸顯天子孝道之至上性………………………108
第二節 「孝」與「忠」的交互融滲…………………116
結論……………………………………………………………133
參考書目………………………………………………………145
|
6 |
台灣僧尼的親屬支持系統 : 以南部某寺院為中心 / Kin support system of Taiwanese Buddhist monks and nuns: A study at a monastery in southern Taiwan吳佳純, Wu ,Chia 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A / Unlike what most people believe, Buddhist monasteries rely not only on laymen’s financial support but also on the supports of families and relatives of monks and nuns. In addition, Buddhist renunciation does not always cut off the relationship of a monk or nun with their families. On the contrary, most of monks and nuns in my research remain close contacts with their families and relatives. It is believed that once a person joins the Order, he or she can rely fully on the monasteries’ financial, emotional and medical supports. However, this is not true in all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Taiwan. Mutual dependency between monks or nuns and their families and relatives is the main focus of this research. With lack of supports of different aspects from the monasteries, monks and nuns will have to turn to their families and relatives for helps when needed. Therefore, keeping close and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families and relatives is important to some monks and nuns.
This research aims at: 1. finding out the kin relationships of monks and nuns; 2. looking at the mutual dependency between monks and nuns and their families or relatives; 3. comparing the ideology and reality of monastic life and Buddhist institution (monasteri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bove goals, I will look at possible causes that might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ks and nuns with their families and relatives. Moreover, although not intended, the reasons of renunciation will b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Different from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other countries and traditions, Taiwanese monasteries can be privately owned by monks, nuns, or laymen. Because of this fact, and because it determines whether monks and nuns will get necessary supports from the monasteries or not, so types of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Taiwan will be discussed, too.
|
7 |
從父母照顧工作外包論子女孝道實踐的意義:以聘僱外籍看護的家庭為例 /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s of Children’s Practice of Filial Piety from Outsourcing Parental Care Work: The Examples of Families Hiring Foreign Caregivers陳育伶, Chen, Yu 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增加了台灣的長期照顧需求。在華人家庭傳統上,照顧一直是女性的責任,社會規範與對性別角色的期待也都將照顧工作賦予女性。但隨著婦女勞參率的增加,許多有經濟能力的女性也開始試圖透過將照顧工作「外包」的方式,來移轉自己的照顧責任。從台灣逐年攀升的外籍看護工人數,即可看出此一趨勢發展。在過往母職外包的文獻中,母親將照顧小孩的責任外包出去的同時,會透過各種手段來維持其原有家庭的完整性,以及合理化這些作為,並重新詮釋這些原本被認為該由自己承擔的責任。而這樣的情況,是否同樣會發生在「孝道外包」的情況中?子女/媳婦會怎麼樣去詮釋自己的行為?他們如何定義照顧工作外包後「孝」的意義?
本研究發現,家庭成員選擇外包照顧工作的過程中,受到子女輩成員間的經濟能力、角色與長輩的情感關係等各種因素所影響,主要的決策者與執行者會由不同的家庭子女輩成員擔任。對於將奉養工作外包給外籍看護的子女/媳婦來說,他們透過將自己的角色轉換成「監督者」或「主導者」,以確保外籍看護維持高品質照顧的方式,來重新定義自己的孝道實踐。「父母在家終老」以及「主導照顧過程」成為孝的核心條件。此外,透過敘述外籍看護的「專業」與「像對待家人」般的良好照顧,來證明他們將長輩的孝道外包是對長輩「有利的」。同時這個利益並不只是對於長輩,聘請外籍看護還有許多對其他家庭成員有利的外溢效果;例如整理家務,煮飯等等。對子女輩成員來說,聘請外籍看護是一個多方考量後,在現今照顧工作逐漸走向市場化下,對整體家庭最具利益的選擇。 / The need for long-term care increases with Taiwan’s aging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 as well as current social norms and expectations, care work is considered women’s responsibility. However, with women’s 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in the labor force, many financially-abled women started to outsource care work to relieve their responsibility. The rise in the rate of hiring foreign caregivers in Taiwan manifests this trend. Current literature on outsourcing maternal care work has pointed out the ways mothers maintain family intactness and justify their behavior of outsourcing maternal care. Does the same situation happen in outsourcing filial piety? How do sons, daughters and daughter-in-laws justify such behavior? How would they reinterpret the meaning of ‘filial piety’ after sourcing parental car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hoice of outsourcing parental care work was affected by factors such as children's financial conditions, roles in the family, and relationship with parents. Sons, daughters and daughters-in-law often played different roles of decision makers and managers in outsourcing parental care. For those who outsourced parental care work to foreign caregivers, their roles were changed from 'primary caregiver' to 'supervisor' or 'manager' to ensure that their parents would obtain high quality care. In this way, the meaning and practice of filial piety were redefined. 'Parents living at home till the end of life' and 'quality control of parental care' became the core considerations of filial piety. By emphasizing foreign caregivers' professionalism and their family-like relationship with foreign caregivers, those children who outsourced parent care work justified their choice of outsourcing and claimed that such arrangement was beneficial to parents who were cared for. In addition, the care work provided by foreign caregivers often generated 'spillover effects' for the whole household; not only parents but other family members could also obtain benefits from hiring foreign caregivers. For example, foreign caregivers helped cleaning house, cooking and so on. Consequently, the choice of outsourcing parental care work to foreign caregiver was considered most appropriate for the whole family.
|
Page generated in 0.02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