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內蒙古百靈廟自治運動之研究

民國廿二年間,內蒙古王公、札薩克等盟旗長官,在內蒙古百靈廟(亦稱貝勒廟)召
開會議,商討自治問題,決議秉承 總理「扶植弱小民施,使之自決自治」之遺訓,
採行「高度自治」,除軍事、外交等權由中央統屬外,另立整個統一的內蒙自治政府
,統轄所有盟旗政務,並取消蒙邊各省。除將會議情形發出通電外,並呈文中央請求
准許自治。經中央特派內政部長黃紹竑巡視內蒙,瞭解此事件背景與實情,俾供中央
處理之參據。迨民國廿三年春,第三九七次中央政治會議通過「蒙古地方自治辦法原
則八項」,同年四月廿三日,「內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於百靈廟成立,並設指
導長官公署,負責指導地方自治與協調省縣與盟旗之紛爭。
百靈廟蒙政會時期,實為內蒙地方自治發展之關鍵階段。百靈廟自治運動,在內蒙自
治運動史上實非創舉,然此次自治運動產生的背景與結果,對內蒙地方自治的發展,
卻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是以百靈廟自治運動,引發個人深入探討研究之興趣。何以內
蒙王公要求自治如此之殷,其歷史背景如何?其發展經過如何?中央及察綏當局所持
之態度與政策如何?蒙政會究竟扮演何種角色,為何成立甫滿二年即告瓦解?皆為本
文所欲探討的重點。
本論文採傳統歷史研究途徑為經,兼採歸納、比較、分析、綜合等方法為緯,期能從
各種不同的角度與觀點,作深入而周詳之研究,期能有一完整的認識,俾供作中央制
訂蒙古地方自治相關政策之參考。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5824
Creators胡木鵬, HU, MU-PE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