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抗戰時期內蒙古教育之研究簡媚媚, JIAN, MEI-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論文旨在增進對近代內蒙古教育問題的了解,並且整理抗戰時期殘缺之史料使
其清晰易解;方法上採取文獻資料整理及面對面深入訪談方式,蒐集當事者的回憶資
料來彌補正史之不足。全文共十二萬餘言,包括五大章:
第壹章「緒論」:分四節;對以往學者所做的有關著作內容進行閱讀分析和批評,設
法對不盡周詳之處做點滴的增補與推進;從大的角度鳥瞰內蒙地區特色,縱看歷代沿
革,橫察當時環境,從小的角度置主題「教育」於縱橫交會點上。
第參章「抗戰時期內蒙古教育設施」:分三節;概述各級學校教育實況,包括課程、
教學、設備、特種學校、國內深造、國外留學,並對教育成果做功能性的批判,反映
蒙古同胞的期望及政府復員的決心。
第五章「結論」:分二節;推究抗戰十四年間內蒙古教育所遭遇的難題,提出筆者的
批評意見,並就事先的假設予以因果印證和反省。
|
2 |
內蒙古百靈廟自治運動之研究胡木鵬, HU, MU-P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國廿二年間,內蒙古王公、札薩克等盟旗長官,在內蒙古百靈廟(亦稱貝勒廟)召
開會議,商討自治問題,決議秉承 總理「扶植弱小民施,使之自決自治」之遺訓,
採行「高度自治」,除軍事、外交等權由中央統屬外,另立整個統一的內蒙自治政府
,統轄所有盟旗政務,並取消蒙邊各省。除將會議情形發出通電外,並呈文中央請求
准許自治。經中央特派內政部長黃紹竑巡視內蒙,瞭解此事件背景與實情,俾供中央
處理之參據。迨民國廿三年春,第三九七次中央政治會議通過「蒙古地方自治辦法原
則八項」,同年四月廿三日,「內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於百靈廟成立,並設指
導長官公署,負責指導地方自治與協調省縣與盟旗之紛爭。
百靈廟蒙政會時期,實為內蒙地方自治發展之關鍵階段。百靈廟自治運動,在內蒙自
治運動史上實非創舉,然此次自治運動產生的背景與結果,對內蒙地方自治的發展,
卻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是以百靈廟自治運動,引發個人深入探討研究之興趣。何以內
蒙王公要求自治如此之殷,其歷史背景如何?其發展經過如何?中央及察綏當局所持
之態度與政策如何?蒙政會究竟扮演何種角色,為何成立甫滿二年即告瓦解?皆為本
文所欲探討的重點。
本論文採傳統歷史研究途徑為經,兼採歸納、比較、分析、綜合等方法為緯,期能從
各種不同的角度與觀點,作深入而周詳之研究,期能有一完整的認識,俾供作中央制
訂蒙古地方自治相關政策之參考。
|
3 |
中共在內蒙古推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之研究潘欣中, PAN, XIN-Z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試圖以政策分析的方法來探討中共在內蒙古推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背景
、過程與執行的結果,以期獲知中共統治內蒙古的事實,藉以提供光復大陸後蒙疆建
設參考。
全文計約九萬餘言,共分五章十五節。
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目的、方法、範圍及限制,並對本文之研究架構做一介紹,
同時,略述內蒙古的概況。
第二章,探討中共在內蒙古推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背景、原因,及中共政權成
立前對少數民族政策的演變過程,並述及中共將「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列入議程,使
其合法化的經過。
第三章,分析中共規劃「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依據,並將民族區域自治法規的制定
過程、內容做一分析、比較。
第四章,探討中共在內蒙古執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機構,及相關法令上的配合
,並對執行中的演變作一說明及分析。
第五章,係就中共在內蒙古推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之成效、影響作一綜合性的討
論,並提出三民主義民族自治之方向與前途,為光復大陸後蒙疆之重建尋出一條正確
的方向。
|
4 |
清季內蒙古墾務研究----東四盟林正全, Lin, Zheng-Q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分為二節,各就清代內蒙移墾政策之歷史背景及地理環境加以探
討。
第三章清代內蒙移墾政策沿革,分為二節,第一節對清代對內蒙古土地政策轉變的過
程加以縱的敘述,試圖從轉變的過程中找出其政策轉變的線索,第二節則對政策轉變
之因素加以探討。
第四章分為四節,分別檢討清季漢人涌入東四盟之原因,漢人移墾東四盟之路線及發
展過程、清廷在蒙地的設治,以及清季東四盟之情勢,透過這些線索研究其間的相關
及變化。
第五章探討清季漢人移墾東四盟之實際狀況,共分三節,分別探討漢人移墾東四盟的
活動,包括荒地放墾之過程,東四盟之農業景觀及其他建設,並對漢人移墾東四盟所
產生之影響做一探討,包括文化變遷及移墾之衝突。
第六章結論,對清季對內蒙移墾政策做一檢討,並試著提出將來解決蒙地問題之途徑
。
|
5 |
中共內蒙古文教措施之研究程曉峰, Cheng, Xiao-F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緒論
(一)內蒙古自然環境。
(二)內蒙古歷史淵源。
(三)內蒙古社會文化。
二、中共文教思想理論及其政策。
(一)中共文化思想理論與政策。
(二)中共教育思想理論與政策。
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文教政策背景。
(一)中共少數民族文教政策。
(二)內蒙古清代、及民國以來的文教概況。
(三)內蒙古淪陷後的文教概況。
四、中共內蒙古自治區之文化工作分析。
(一)中共在內蒙古之文化政策。
(二)中共在內蒙古之文化措施。
五、中共內蒙古自治區之教育工作分析。
(一)中共在內蒙古之教育政策。
(二)中共在內蒙古之教育措施。
六、結論
(一)中共在內蒙古文教措施之成效檢討。
(二)中共在內蒙古文教措施之影響。
(三)三民主義文教政策之前途。
|
Page generated in 0.017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