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女性主義的性侵害研究,發展出被害人「無聲—現身/聲—失語」困境研究的學術脈絡。本論文嘗試在這樣的本土學術脈絡中,從論述的層次,探討女性被害人形象的社會建構與性侵害案件「真相」建構之間的關聯性。本論文援引論述分析的理論架構,並利用「從屬位置」(subject position)作為概念工具,詮釋臺灣當代司法實務判決與媒體言說如何論述具體性侵案件的女性被害人。本文認為,判決心證中的法律論述,與媒體言說中的道德論述,在具體性侵害案件的討論上,均建構出相似的、單一的女性被害者從屬位置。前者以去脈絡化、去關係化的方式解讀性侵害被害人的故事,形塑出原子式的主體位置,後者則是以性別化的道德標準對女性被害人課以嚴苛的道德責任。兩者互為援引,支持彼此的正當性,進而形成一不利於女性被害人敘事的論述結構。一方面,她無法成為判決心證論述中全知全能的原子式主體,另一方面,她也未能符合道德論述中那個對性(sexuality)有著高度警覺性的主體。因此,具體案件中的女性被害人,作為性侵害事件中的主體無法被看見、承認,而成為「失格」的被害人,從而,她的性侵敘事也成了「失真」的故事。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6652005 |
Creators | 勤定芳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