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社會階級結構及其流動----父子職業流動的實證研究

近年來,由於新韋伯論者及新衝突論者各自堅守其有關社會階級概念的研究旨趣,而
有著相當不同的實證論點。本研究擬以行政院主計處出版的“中華民國七十五年台灣
地區家庭收支暨個人所得分配調查”為主要的資料來源,自其中抽取父子同在勞動力
市場之二千九百一十二戶為研究樣本,並據取韋伯和新韋伯論者有關社會階級概念的
論點,嘗試自共同流動機會的階級定義式,實證探討子職業流動的社會階級結構,以
期瞭解職業類別項與社會階級間的劃歸態勢(MAPPING MANNER),進而解析社會階級
流動的訊息。
歸結而言,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有四:
(一)試圖瞭解父子職業流動的社會階級結構。
(二)試圖瞭解職業類別劃歸社會階級的態勢。
(三)探討職業類別項劃歸社會階級之態勢,是否存在著“邊際職業”的劃歸態勢。
(四)分析社會階級間的流動機率或相對流動機會。
基於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採用 CLOGG(1977)之隱性結構模型(LATENT S
TRUCTURE MODELS) 的分析方法,實證探討父子職業流動在共同流動機會上所呈現的
社會階級結構,以釐清職業類別項與社會階級的劃歸態勢,並深入探討社會階級間的
流動機率,進而解析社會階級流動的模式,期能對現實社會有所瞭解,並提供相關研
究之參考,或作為跨時和跨國研究之基礎。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5639
Creators余淑, YU, SHU-Y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0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