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地區經濟性專業報紙社論分析:1979-1987

四十多年來,台灣從戰後的百業蕭條,發展成今天充滿希望的工業社會,而且正展現
著一股邁向工業國家的強大衝勁,這份成果被喻為「奇蹟」,這個「奇蹟」帶動了社
會的進步,也把經濟活動和每個人的生活,更緊密地連結在一起。
由於社會大眾對於瞭解經濟事務的需求日益增高,負有大眾傳播任務的報紙,也越來
越重視經濟問題。歐美、日本等經濟高度發展國家,經濟新聞都成了報紙的主要內容
,有些經濟性專業報紙的發行量,甚至超過了一般報紙之上。台灣的經濟奇蹟,提供
了經濟專業報紙生存的空間,兩份經濟專業報紙的發行和廣告,年年穩定成長,正足
以說明台灣地區的經濟專業報紙,是肆應經濟發展需要的產物。
社論是評論文字中最重要的,「新報業」出現以後,社論意見的力量,一直與新聞欄
的事實相頡頏。社論既然代表報社的立場,又被稱為「輿論中的輿論」,那麼,作為
一個經濟專業報紙的社論,它對於經濟論題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本研究目的就
是要探討經濟專業報紙社論,在經濟社會中的角色和功能。看看它是否對當前的經濟
現象提出批評,是否主動發掘問題,反映民意,善盡大眾媒介守望和聯繫的責任。
本研究選擇經濟日報和工商時報為對象,分析民國六十八年到七十六年兩報的社論內
容,依主題加以分類,對照經濟背景資料,以了解經濟專業報紙社論內容的演變趨勢
,以及其反映經濟脈動的程度,並進一步比較兩報的表現是否一致。
研究發現,經濟專業報紙社論較常以某些問題(貿易、金融...等)為評析的素材
,但隨時間的不同,強調的經濟論題亦不同。社論內容大致能反映實際經濟的脈動,
但對於不同類的經濟問題,反映的敏感度卻不一樣。兩報在某幾類經濟問題的表現上
,呈現頗為一致的趨勢。
研究結果雖印證了部份假設,但囿於人力、物力,無法進一步探究更深一層的意涵。
本研究僅屬初探性研究,建議未來研究可從媒介組織(特別是社論組織及主筆)著手
,並在經濟社論內容的分類方法上,再求改進,如此,將有助於了解問題的全貌。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5986
Creators曾萬, ZENG, WA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