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勞資關係之動態分析----策略與協商

J.R.H:CKS(1966) 在其所著“工資理論、一書中,曾以理論模型分析,而認為勞資雙
方可以避免罷工的手段而達到和罷工后相同的結果。證諸事實,罷工卻仍時有所聞,
對于此理論上的矛盾,究其原因,概略可分為三
(1)不充份訊息下,造成勞資雙方認知上的差距。
(2)工會以罷工為武器,來強化其談判地位并使罷工成為最后依歸。
(3)罷工可以使得工會內部團結一致對外。
本文擬以不充份訊息所造成勞資雙方認知上的差距,來探討罷工后生的原因及罷工期
間勞資的僵持固可能在漫長的談判過程中相互讓步而達成協議,亦可能無法達成任何
結果。架構上引用Sobel & Takahashi(1983) 所提出的多回合談判模型來分析由工會
提出工資議價而資方表示「接愛」或「拒絕」的談判模式。當資方拒絕時,工會采集
體罷工方式來抗爭,并于其間再行提出工資議價,持續至資方接受,雙方合意訂定工
資契約為止。整個談判遂依“資方一拒絕,工會就罷工”的方式進行,直到資方表示
接受為止。此一不充分訊息下的談判模型是以「完全性貝氏均衡」(Perfect Bayesi-
an eguil:br:um) 的概念對均喳策略做一分析,工會利用「付價傳訊機能」(S:gna
ll:ng)(Spence 1979) 來修正對資方認知上的差距,因此隨罷工時間的經過,雙方遂
漸形成共識而達成協議。
本文提出幾項論點,期能對罷工的發生和罷工期間雙方的僵持作出更合理的解釋并契
合事實。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5441
Creators邱達勝, GIU,DA-SHE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