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從《結構人類學》到《考古知識學》的理論分析 / A Theory Anaiysis From "Stucturai Anthpogy" To "The Archaroiogy iedge"

本論文乃是討論法國人類學家李維斯陀的著作《結構人類學》一對於文化人類學以及民族學研究的重要意義,並說明《結構人類學》所代表的結構主義方法對於文化人類學與民族學的衝擊,並就由《c人類學》一書所引發的一連串法國學術界之討論,進行一屬於法國當代結構研究方法之變化改動上的描寫,這段學術上的重要變化正是自1958年到1969年之間的法國學術發展,而其發展的過程乃是自《結構人類學》1958年出版到《考古知識學》1969年出版為最高點的發展,這其中的結構主義的研究方法,乃由結構走向後結構,或說由結構轉變為差異思想,在《考古知識學》上則其傅柯於1966年自身的《詞與物》一作品之討論,而以“知識型”為方法來研究對傳統的一切文化、人文研究的項目之方法提出修正,這其間的過程,歷經三位學者,分別是:李維斯陀、傅柯、德希達,而三者作品皆集中在1958年到1969年出版於法國學術界本論文即是對於此方法的變革過程,為就三者的主要作品作一理論的分析,以對民族學、民族史的研究方法有直接的幫助。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3448
Creators歐崇敬, O, Chung J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27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