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馬克思主義在中韓兩國早期的反響一九二○年代前後

本論文有一個中心思想,就是認為近代中韓兩國的共產主義運動,乃是為了解決自門
戶開放以來所面臨的民族危機而產生的,與原本馬克思緣於資本主義的弊端歸結出的
共產主義思想的背景因素大相逕庭。由於時代狀況,中韓兩國的知識份子在尋找救國
救民真理的過程中,接觸到馬克思主義,由此在實際上與民族主義相結合成為革命理
念。
全文共分成七章,各章內容如下:
第一章:導論。闡釋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資料、研究方法
等。
第二章:近代中韓兩國民族意識的演化。探討近代中韓兩國的歷史變局以及兩國的改
革思想,包括門戶開放以來兩國所遭遇的一連串內憂外患,以及知識份子為救亡圖存
而進行的改革的鼓吹、爭論及實際行動(內分四節)。
第三章:民族主義在中韓兩國的愛國運動中所表現的特徵。一九一九年在中韓兩國先
後發生的「三一運動」和「五四運動」是愛國熱忱中發展出來的十分類似的反侵略、
以帝國的民族主義運動,它們對於日後的民族主義之發展皆為一項主要的轉捩點(內
分三節)。
第四章:社會主義思潮在中韓兩國的傳播與其發展。論述近代西方社會主義思潮的演
變,以及社會主義思潮傳入中韓兩國的客觀因素與經過(內分五節)。
第五章:國際共黨與東方民族問題。探討國際共黨有關民族與民族問題理論、綱領的
演變,以及列寧和羅易在共產國際第二次大會中所爭論和確定的幾項原則,並說明「
遠東勞動者代表大會」與中韓兩國的關係(內分三節)。
第六章;國際共黨亞洲政策下的中韓兩國共黨運動。以共產國際冪次決議為中心,論
述了國際共黨對中韓兩國的政策,以及中韓兩國的共產主義運動中,共產國際決議之
影響和作用(內分四節)。
第七章:結論。首先評論馬克思主義在中韓兩國傳入的歷史意義;其次總結馬克思主
義在中韓兩國的前因後果,並嘗試從近代中韓兩國的歷史事件中,尋找出歷史的教育
,以作為兩民族未來發展的鏡鑑。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4914
Creators林明熙, LIN,MING-X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