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中國古代女性倫理觀--以先秦兩漢為中心

男女愛情問題方面,東洋古來鮮有公開研究。東西方文化之差異,此為其中一原因。
余在此論文主研討中國古代男女關係─亦可謂女性倫理觀─、以便了解中國文化之特
質及其生成。不但中國、即受儒家思想影響的韓國李朝,亦頗有關係。今試分析評價
男尊女卑思想,為將來中國與韓國之社會前途作一參考並有所展望,此固吾之所願也

第一章緒論:論及本論文寫作之目的。在於研討中國支代婦女在中國文化發展上之役
能,地位與男性關係之變遷。換言之,亦即探求所謂「三從四德七出」之形成背景,
以其結果,以展望以後之男女與夫婦關係。
第一節中國倫理觀
一、中國倫理觀之特質:
二、中國倫理之起源:(一)由於對自然之敬畏。(二)由於對死亡之恐懼。(三)
人性之發展。(四)行動之節制。
第二章先秦時代之倫理觀
第一節三皇五帝之傳說時代:推想當時,母權社會、在女尊男卑之觀念之下,男女之
關係,只屬異性關係。
第二節首述歷史初期─夏殷─之男女關係:據地下材料,例如仰韶、龍山及甲骨等
之資料,可推想當時倫理,即為(1) 家族制度業已確立。(2) 男女有別。(3) 有尊重
婦女之風俗。(4) 有孝親敬老之風俗。(5) 有互助合群之美俗。男女之間強弱之關係

第三章漢代女性倫理觀
第一節、政治社會及宗教思想與婦女倫理觀之影響。
第二節、劉向列女傳之女性倫理觀。
第三節、班昭女誡之女性倫理觀。
第四節、後漢書列女傳之女性倫理觀。
第五節、漢代女性倫理觀之實況。
第四章結論:中國婦女向以順服於丈夫,盡事於舅姑為己務,只為維持中華傳統,
鞏固宗法社會與政治組織。因而中國婦女不得不百般忍受而成政治上之犧牲。中國男
女平等權之獲取雖較西歐為晚,但中國婦女以柔順、貞靜、遵禮之態度協助男性創造
中原大一統之國,人口繁衍,民族愛好和平與中庸,不可分裂,進而形成中華五千年
之傳統文化。若中國婦女未耐於如上所述之政治犧牲,至今不能產生如此偉大民族。 /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N000C128587
Creators宋昌基, SONG, CHANG-J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7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