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論司馬遷《史記》的敘事突圍——吳越爭霸相關人物所涉篇章為例

呂怡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欲探究《史記》在中國傳統史傳「敘事」文類中,對《左傳》、《國語》等先行史傳在文體「形式」上,如體例、筆法之繼承與「突圍」;更欲深究《史記》在「文化精神」上,對該時代意識及世界觀之傳承與「突圍」;亦即從文化史角度,探究司馬遷著《史記》的「價值和理想」等「意識形態」與其表現『意識』之方式。   本文以《左傳》、《國語》與《史記》等史傳共同記載之春秋末年吳越爭霸相關人物――夫差、句踐和伍子胥――所涉及的敘事篇章:〈吳太伯世家〉、〈越王句踐世家〉和〈伍子胥列傳〉為論述中心,藉由文獻分析與互文法,探究內容涵蓋從「世家」到「列傳」的此三篇敘事。司馬遷何以特別「突圍」吳太伯與季札之「義、讓」;句踐與范蠡間君、臣相處之「知、捨」;伍子胥與白公勝對君王之「怨、怒」。依序觀察司馬遷對於王道觀、君臣相處之道與天道觀、士道觀的繼承與「突圍」。   循此,探究春秋戰國之《左傳》、《國語》等史傳,迄於漢代之《史記》,在外在體例與內在文化意識、思想、價值之繼承與超越,及對後世造成的影響;觀察宇文所安提出之「敘事內驅力」――「天、性格與意志」――即「意志與命運」間相互滲透的變化情形;窺探中國史傳從《國語》、《左傳》到《史記》間,「言」、「事」畸輕畸重至「言、事相兼」的發展過程;對比、參照《史記》與《左傳》、《國語》等史傳間,針對同一史料之記載差異處,此即司馬遷之個人抒情與歷史意識之欲「突圍」與最動人處,即本文第二章至第四章之第四節所欲探究司馬遷之敘事文心,以聆聽司馬遷以《史記》「突圍」整個時代、文化價值觀之高音。    本文企圖以《史記》敘事為論述中心,揭露中國史傳敘事傳統中相互引用、對話、競爭的延續脈絡,來豐富《史記》敘事研究的角度。探究司馬遷如何透過史傳敘事的繼承與「突圍」,展現其個人與宿命的抗爭;承接孔子「述而不作」的思想脈絡下,以《史記》向孔子之《春秋》致敬;並聆聽在家族傳承與個人使命交織下,司馬遷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或嘆或怨的個人不朽之音,重建一個可能的「中國文化史之敘述傳統」及其未來的發展性,使中國史傳敘事傳統與《史記》的敘事研究更豐富、多元,實為本文之企盼與渴望。
2

紅樓夢所反應的清代社會與家庭

李光步, Li, Guang-B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每一時代的社會環境、形態不同,所以表現在小說作品中的思想、意識也不同。 換言之,研究一個時代小說的主要思想,就不難明瞭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一般思想 。因此由紅樓夢的研究,或多或少可看出當時社會一般情況、意識狀態及傳統大家庭 生活、倫理觀念。本篇論文欲就當時社會與家庭狀況、意識及其與賈府盛衰的關係兩 點,探討紅樓夢所成顯的社會與家庭。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紅樓夢所成顯的社會。共四節:把書中的社會,分為世家、官僚集團、平民 、奴隸四等階級,探討其一般生活面貌、意識行態、以及各階層之間的互相連關關係 。 第三章 賈府的組織與特性。共四節:由累世同居、家長的尊嚴、祭祀祖先共有等一 般中國傳統大家庭的特徵,分析賈府大家庭生活的正和反面。 第四章 家庭分子間的關係,共四節:討論大家庭裡父子、兄弟姊妹、夫婦妻妾、婆 媳、妯娌、姑嫂之間相處的情形及其與全家庭生活的關係。 第五章 結論:以一般社會與家庭狀況及其與賈府盛衰的關係兩點,綜合前四章。

Page generated in 0.009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