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認知症患者と「わかり合える」という「相互了解世界」の創出 -医療空間に接ぎ木された「日常生活世界」実践から-翁, 和美 25 November 2013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17938号 / 文博第629号 / 新制||文||596(附属図書館) / 30768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行動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松田 素二, 教授 伊藤 公雄, 教授 稲垣 恭子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2 |
ヤスパースの「実存」 ―主観主義を超克する実存哲学―松野, さやか 24 September 2015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19328号 / 人博第747号 / 新制||人||179(附属図書館) / 27||人博||747(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32330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人間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冨田 恭彦, 教授 佐藤 義之, 准教授 安部 浩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3 |
論戴維森詮釋理論中的慈善原則謝佩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筆者在這篇論文中所要說明的是:慈善原則(Principle of Charity)在戴維森(Donald Davidson)詮釋理論中的必要性。 在本篇論文中,筆者並不刻意的採取支持或是反對的立場。筆者所要做的是,以戴維森的角度著眼,並進而探討為什麼對於戴維森而言,慈善原則是其詮釋理論中一個極為重要的主張,並且,是一個無法避免的一個預設。在此,我們將說明此原則所涉及的實質內容與作用是什麼,以及戴維森是如何證成此原則的。
嚴格的來說,慈善原則並不是一個單一的主張,而我們是無法以一個簡單的主張或內容界定之。雖然這個原則無法以一個簡單的主張或內容來含括說明,但是,它的內容至少必須是「假定言說者的信念大體上是真的,並且是與詮釋者的(基本)信念是相一致的。」
慈善原則在戴維森的詮釋理論中不僅僅對我們的經驗做出某些要求,而且此原則還是一個先驗的原則。它所涉及的範圍包括了我們的信念、欲望、意義以及行動的部分。 從詮釋理論的角度來看,慈善原則所允許的是,在不同的語言之間者,我們依然能夠進行了解以及溝通的工作。這個原則所要求的是,我們必須將我們的詮釋對象視為大體上與我們的理性是相一致的。換而言之,詮釋者必須假設與被詮釋者之間,擁有基本的理性模式。在這個先驗原則的要求與限制下,包含了一個對詮釋理論的限制,而其所依據的亦即是慈善原則。
在本篇論文的鋪陳上,將分為三個章節來說明其所主張的觀點。筆者希望能夠透過上述各個章節的鋪陳,而展示出慈善原則在戴維森的詮釋理論中為什麼是不可避免的預設,以及這個主張的實質作用為什麼涉及了信念、欲望、意義以及行動的部分。最後,我們將以「三角測量隱喻」(triangulation metaphor)初步的證成此原則。首先,要知道的是,我們可以把戴維森的詮釋理論視為是真理理論,意義理論以及行動理論相互連結的理論,此三個要素在戴維森的詮釋理論是相互依存但卻不同的詮釋要素。我們將在第一章的討論內容中說明真理理論與意義理論的部分。在此,將可以看到戴維森的詮釋理論是由語意的形式結構把握語言的意義,並採取外延(extension)的進路表明公共且客觀的世界是個人信念和語言的主題所在; 而在第二章以及第三章的內容說明中,其所關連到的是意義理論以及信念理論的部分。同時,這亦即是是本篇論文所要處理的重點-----徹底詮釋的討論。在這部分的討論上,戴維森訴諸意義的經驗證據,他認為信念內容和語言意義得根據共同生活的人的思想內容、意向性行動等等。
|
Page generated in 0.013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