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從契合理論來探討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職業倦怠之關係 / Job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and Burnout: An Examination of Person-Environment Fit in the Work Domains陳秀卿, Chen, Hsiu-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認為工作壓力(job stress)與張力(strains)的關係為正相關,但French等人以工作環境資源與個人需求之差距以及工作環境要求與個人能力之差距來定義工作壓力,認為在資源愈小於需求或能力愈小於要求的情形下,個人的張力會愈小,當資源愈接近需求以及能力愈接近要求時,個人的張力會逐漸減小,而在資源大於需求或能力大於要求的情形下,個人的張力會逐漸增加、減小、或維持不變,因此個人─環境契合與張力之間的關係會有三種型態,分別為U型、線性、以及不對稱型。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即是要檢驗不同的工作壓力源所造成的工作壓力與不同的張力之間的關係型態為何,並探討從契合理論來測量工作壓力的優、缺點。此外,由於傳統上研究工作壓力,多針對特殊職業團體來加以探討,為了使研究結果能做不同職業團體間的比較,因此本研究主要針對一般在職工作者來探討其工作壓力現象。
本研究採用調查法研究,以便利取樣方式收集資料,回收的有效問卷一共799份。所使用的測量工具包括:自編的工作壓力量表,身心健康量表,以及職業倦怠量表。資料分析方法包括相關法以及迴歸分析。所使用統計分析軟體則為視窗版的SPSS。
研究結果發現,一般在職工作者的主要壓力來源主包括:「重用與認同」、「工作複雜度」、「角色明確度」、「工作負荷」與「時間負荷」。而以契合理論的概念來測量上述工作壓力,的確發現工作壓力與張力之關係會因二者向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關係型態。概括來說,「重用與認同」、「工作複雜度」與身心健康、職業倦怠的關係主要為U型,「角色明確度」與身心健康的關係為U型,而與職業倦怠的關係為不對稱型,「工作負荷」與大部分身心健康指標以及職業倦怠指標的關係為不對稱型,與少部分身心健康指標以及職業倦怠指標的關係為線性,時間負荷與身心健康以及大部分職業倦怠指標的關係為不對稱型,與少部分職業倦怠指標的關係為U型。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所得的結果,討論其意義,並說明本研究的限制,以及對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
2 |
青少年與父母間動力關係之探討-從「契合理論」觀點研究黃君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目的是以個人與環境契合理論探討青少年的能力與外在要求是否契合,以及其需求與外在資源問的契合,由契合狀態顯示青少年的適應。而父母教養態度又與青少年的適應有關聯,因此,研究目的又欲呈現在青少年與外在環境的互動中,其所知覺之父母教養態度對其個人與環境之契合有何影響,如何影響,而此一影響結果是否會改變孩子對父母教養態度的知覺,父母教養態度在孩子的適應上扮演什麼角色。
首先根據父母管教態度問卷將受訪者區分為正向父母管教態度組以及負向父母管教態度組,再利用深度訪談收集資料。從十個個案分析結果發現,父母教養態度係經由孩子的主觀知覺影響孩子的契合狀態,亦即,當孩子面對一環境事件,他對此事件的知覺與對自己的知覺決定其個人與環境是否契合,契合狀態以及對事件、對自己的知覺影響孩子選擇之因應或防衛方式,因應或防衛的結果,可能會改變孩子的契合狀態;而父母親對於此事的態度,孩子對父母親態度的知覺,亦如同一環境事件,形成外在要求或外在資源,影響孩子在此事件上的契合。其中孩子知覺之父母教養態度、孩子對事件與對個人的知覺以及因應與防衛均會相互影響,又共同作用於孩子的契合。
父母教養態度經由上述歷程影響孩子的適應,而不同的父母教養態度也會對孩子的適應造成不同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當孩子知覺父母的教養態度是關懷、寬嚴適中、適中限制、民主、協助、建議、愛護、誘導、獎勵、一致、親子認同等積極性教養態度,會促使孩子之個人與環境契合,有利於孩子的適應;當孩子知覺父母的教養態度是嚴格、控制、忽視、矛盾、獎懲無常、期待、紛歧等消極性教養態度時,會擴大孩子的不契合,不利於孩子的適應。正向父母管教態度組之個案知覺到較多積極性父母教養態度,負向父母教養態度組知覺到較多消極性父母教養態度。
整體而言,本研究累積十位個案的資料,藉以呈現父母教養態度對青少年期孩子生活適應影響之面貌,其中以正向與負向父母管教態度組相對照,有助於了解那種父母教養態度有利於孩子的適應,那些父母教養態度不利於孩子的適應,同時顯現其作用歷程。
|
Page generated in 0.013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