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環境衝擊下報紙行銷策略之研究--以中國時報為例王尚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文獻資料分析法、深度訪談法與問卷調查等多重研究方法,試圖剖析在面對內、外部媒體環境變遷中,香港《蘋果日報》來台發行上市後所引發新環境衝擊的情境下,國內報紙的行銷作為;探討報紙在行銷上所出現的主要問題,並找出報紙行銷的關鍵因素。
本文以台灣創刊最早的民營報紙,具指標性卻承受衝擊最大的《中國時報》為個案研究對象,深度訪談了八位《中國時報》編、經兩部門及總管理處等單位之高、中階主管,另有效回收讀者閱讀行為問卷調查412份,從策略行銷的本質--區隔、目標市場、定位,即STP模式切入,分析、檢討《中國時報》的行銷策略與4P行銷組合策略。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時報》在其經營管理上,雖有「全面成本領導」的策略性思考,即正在努力降低生產與配銷成本,以便用較低的價格與競爭者競爭,期能贏得更大的市場佔有率,但是就行銷理論與相關行銷觀點而言,《中國時報》的行銷主要問題,在於產品對消費者(讀者)所提供的充分價值、多元性服務不足,以及促銷活動質、量不足、營運模式與效果欠佳等方面。
研究結果同時發現,在面對新環境的衝擊下,報紙行銷的關鍵因素包括:1、產品的資訊化、知識化、智慧化;2、加強娛樂性;3、發展數位化內容;4、開發多元通路;5、促銷從靜態走向動態;6、跨媒體整合;7、內外部資源整合的程度。
本文然雖指出《中國時報》在面對新環境衝擊下,其行銷作為上的主要問題,但也看到台灣報紙在短期內尚不會被其他媒體所完全取代的機會,因而對《中國時報》提出1、擴大營收;2、流程變革;3、組織再造等近、中、長程的具體建議,並對其他報業提出建言,提供媒體經營者參考。本文不僅試圖因應報業市場競爭環境填補過去在此一方面較少作系統性研究的缺憾,也指出後續值得研究的方向。
|
2 |
資訊業與食品業之品牌管理個案研究徐海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全球經濟發展與產業價值鏈分工的趨勢下,過去廠商在製造上的優勢不復存在,台灣廠商必須尋求高附加價值的經營方式,以求長遠發展與持續獲利。而發展品牌為廠商影響消費者決策,並提高企業價值與創造競爭優勢的有效作法,近年來也有許多自創品牌廠商的成功案例,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品牌,透過品牌來達成組織的經營績效,便成為台灣品牌廠商所關注的重要議題。
本研究的範圍包含資訊業與食品業,以國內三家資訊產業與兩家食品產業廠商為研究對象進行個案研究,考慮品牌經營績效佳之廠商,位於不同的行銷內外在環境下,對於品牌管理的相關決策作法、其背後考慮因素與造成作法上差異之可能,研究架構以品牌策略、品牌行銷策略與作法、品牌管理、品牌績效衡量…等變數為基礎。
此外,經由個案資料之彙整,本研究相關發現摘要如下
一、品牌行銷需能快速洞悉出顧客所需價值的趨勢:本研究的個案公司,均非常強調顧客導向的概念,並將此信念融入企業文化中,讓組織內每個成員均能以此為圭臬,位顧客創造價值。而在品牌定位上,個案公司也以顧客之需求為出發點,提供目標市場所關切的價值。
二、創新是廠商經營品牌行銷必經之路:資訊產業之特性之一,便是需要廠商持續創新以提供更好的科技與產品給顧客。而除了資訊產業的廠商之外,食品業的兩家廠商亦非常重視創新。為了持續提供更多的品牌價值給顧客,創新為廠商必須具備的條件。
三、產業特性影響品牌策略與管理方式:在跨產業的比較上,不同的外在產業環境會影響廠商的品牌策略與作法,如在品牌策略選擇上,資訊產業因為產品生命週期短,採取企業品牌能有效增加品牌之壽命與價值。除此之外,由於產品特性之差異,資訊廠商適合透過選擇性通路來販售具備選購品特性的資訊商品,而食品廠商則需要涉入密集性通路的通路端推廣,去建立顧客對於品牌的偏好。
四、企業內部環境影響品牌績效:廠商若能擁有顧客導向的經營理念,並重視企業文化與品牌文化之契合度,便能夠自然地由組織內傳遞品牌之價值給顧客,對品牌績效有正向效果。
|
Page generated in 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