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資本管制與利率平價原理─台灣實證分析

廖雪峰, LIAO,XUE-F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關匯率決定因素的理論,一直是國際金融領域里的熱門話題。在傳統的利率平價原 理中,結合了即期與遠期外匯市場及國內外債券或貨幣市場,探討遠期匯經對即期匯 率的升水或貼水,在各市場無管制的情況下,將會透過人們的套利活動,使其趨近於 國內外的利率差額。但是,傳統的利率平價學說往往和現實狀況有一些差距,因此, 有不少學者提出各種解釋,來說明偏離利率平價原理的現象。 Aliber(1973)提出政治風險的影響, 認為即使在現況為資金可自由流通之下, 套利者 會因為預期主管當局運用資本控制的潛在可能性, 而增加風險貼水的要求。另外, Br -onson(1969);Frenkel Levich(1975,1977);Otani & Tiwari(1981);Bahmani-Oskooe -e and Das(1985)皆提出, 在不完全市場下, 必有交易成本的存在, 因此, 當偏離平 價的缺口在交易成本的上下限之間擺動, 即所謂的中性帶(Neutral band)。基本上, 若匯率與利率的變化具有隨機性, 且樣本數夠大, 則偏離平價的缺口應以零為均數, 我們便可以認定套利活動是有效率的。而Geoffrey(1988)也提出了國內外資產的不完 全替代性, 例如, 套利者不能在貨幣市場發行國庫券負債導致遠期匯率脫離無風險套 利的水準。 根據以上文獻, 本論文將就臺灣的金融市場逐漸步向自由化與國際化的趨勢, 來探討 利率平價原理在臺灣的適用性, 并評估臺灣美元遠期外匯市場效率性, 及就央行實施 部份資本、外匯管制對於無風險套利影響行為做檢定。

Page generated in 0.235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