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4
  • 13
  • 1
  • Tagged with
  • 14
  • 14
  • 14
  • 14
  • 7
  • 6
  • 5
  • 5
  • 5
  • 4
  • 4
  • 4
  • 4
  • 4
  • 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國際金融衝擊之產出緊縮效果

陳憶萱, Chen, Yi-S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設立一個資本不完全移動且採行浮動匯率的小型開放經濟模型,同時運用體制崩潰的分析方法,據以探討總體經濟變數的動態行為。我們研究的前提設定:經濟體系遭受未預料到的國際金融的衝擊,對商品市場及外匯市場產生干擾使得產出持續銳減的情況下,理性預期的民眾知悉,一旦產出減少到政策當局所能忍受的門檻水準,政府將透過調整貨幣供給量的措施以防止產出進一步遞減。我們以經濟體系遭受衝擊導致產出持續減少作為體制崩潰的原因,民眾在預知貨幣當局於未來會有所行動時,探討民眾事先的因應將如何主導經濟體系的動態調整。研究的結果指出,長期產出與匯率的變化取決於國際金融衝擊對商品市場的干擾與對外匯市場的干擾之比例。政府所能忍受的產出水準下限與體制是否崩潰、體制崩潰的時機息息相關。政府所能忍受的產出門檻水準及資本移動性大小會左右體制崩潰過程中,匯率的動態調整路徑。
2

台灣銀行業面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之業務策略 / The business strategy on Taiwan banks' responses to th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傅瑞媛, Fu, Ruey 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銀行業面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之相關商機廣度與深度,端看兩岸三地法令開放之程度及人民幣國際化之速度。與金融業相關之兩岸三地法令,其開放程度係架構在兩岸政治和平與對等基礎上;而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四個重要支柱,則是離岸人民幣市場、資本開放程度、人民幣匯率改革及利率市場化。這四項支柱中,與傳統商業銀行密切相關者以離岸人民幣市場為主。因此,本論文係以跨境貿易、人民幣融資及財富管理業務等領域為研究範圍。 近二十年來,台灣銀行業在政府逐次放寬兩岸金融法令中,由最初的境內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ffshore Banking Unit,簡稱「OBU」)的設立,逐漸放寬到可提供金融服務予境外第三地之大陸台商。隨著人民幣從周邊化、區域化、國際化的進程中,人民幣透過跨境貿易走出中國大陸。此時,台灣銀行業在現有的法令架構下,如何掌握商機,乃所有金融同業追求的目標。 從人民幣國際化之回顧,得知其邁向國際化早已於2003年之「邊境貿易外匯管理辦法」周邊化開始;進而於2008年首次與韓國簽定「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開始區域化時期;到2009年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讓人民幣走出境外,應是人民幣邁向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 離岸市場,是中國大陸選擇人民幣國際化及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政策。香港憑藉其政治與地理優勢,在中國政府的加持下,成為第一個人民幣離岸金融首要中心,其他極力爭取積極爭取下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之城市有倫敦、新加坡及台灣,未來人民幣離岸市場若能在不同時區發展,應可加速人民幣國際化之腳步。 台灣在兩岸三地相關金融法令之開放,政治面之考量大於商業面,因此較無法與時俱進。雖然如此,台灣銀行業仍積極在逐步開放之法令中,提供台商企業靈活、貼心、客制化之服務。 本論文透過實際個案探討,在逐步開放之兩岸三地法令下,隨著人民幣國際化之腳步,台灣銀行業在有限之業務型態上,提供台商財務操作之對大利益。尤其是跨境貿易實施後,可改變台商企業以往只能以第三國貨幣(主要是美元)為中介進行兌換,即新台幣←→美元←→人民幣,徒增換匯成本和匯兌風險。另,對於想藉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存在不同利差及匯差,透過靈活之金融市場操作工具,以追求相對收益率。 自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實施後,跨國資本以人民幣流動較過去相對容易,因此成為人民幣離岸市場匯率波動的重要因素。然而,全球經濟的相互牽動,可預見未來,區間波動將取代單向升值。因此,對以往習慣以套滙、套利的投資者而言,應更慎重對待財務操作。
3

台北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之條件分析並以台北、上海、香港為例進行實證研究

陳宥儒, Chen,You-R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十年來的通訊科技快速進步以及金融產業自由化、全球化,促使FDI在銀行產業快速的成長,而這種銀行業FDI在過去限制繁多的亞洲地區也不例外的快增長快速。然而,在亞洲最普遍的銀行業FDI的方法為在當地設立分支機構,故導致亞洲國家被大量的外國銀行駐進與投資,因此也造就了亞洲許多金融中心的興起。 我們將在本文以台北、上海與香港為例討論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條件與種類,並以此三地的外國銀行作實證研究,探討吸引外國銀行前來投資的條件為何。最後,對於台北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提出相關建議。
4

歐洲貨幣統合的政治經濟研究 / Political Economic Research of European Monetary Integration

劉碧華, PI-HUA L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九九九年一月一日歐洲單一貨幣(EURO)的啟動,和歐洲經濟暨貨幣同盟(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EMU)的階段性完成,一股強大的歐洲政治經濟力量於焉產生,這不僅足以挑戰美國獨大的國際政經力量,也標示出歐盟將以經濟貨幣政策的統合為基礎,更進一步地朝政治同盟目標邁進。 本論文主要從經濟和政治層面,以及國際金融制度的改革面向來探討歐洲貨幣統合的相關問題,並試圖從歐洲貨幣統合的國際政經領域中探究主導歐洲貨幣統合的關鍵角色,並探討歐洲的貨幣同盟在國際貨幣體系的架構中將扮演的角色,以及未來影響歐洲貨幣同盟的變因。 本研究採歷史結構分析法(historical-structural analysis),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探討歷來歐洲在貨幣統合制度上的演變,並分析歐洲貨幣同盟在經濟層面上的成本與效益,如何影響國家的政治決策及利益考量。以研究時間而言,由於歐洲貨幣統合仍在發展中,因此本研究擬從戰後歐洲復興計劃後所成立的歐洲支付同盟(European Payment Union, EPU)作為論述起點,至本研究脫稿為止。至於本論文的參考資料,則以相關的中英文專書,期刊論文和網路查詢為主。 在論文架構上,主要從經濟與政治層面來探討歐洲貨幣的統合過程以及其所將產生之影響。本研究共分為六章,第一章導論,簡介本文之研究動機與架構。第二章則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歐洲貨幣統合的過程。共分為三大階段分述之:首先是歐體為因應國際金融環境變化而產生的貨幣整合共識之奠基期;其次是成立歐洲貨幣機制(European Monetary System, EMS),落實貨幣整合計劃的運作期;最後則是完成歐洲貨幣整合計劃,實施單一貨幣的完成期。 第三章則以國際經濟學的觀點探討歐洲貨幣統合。為了減低匯率浮動和資本流逸(capital flight)所產生的國際貨幣體制不穩定性,國際經濟學者提出許多國際貨幣制度的改革方案,而貨幣同盟正是其一,以貨幣統合理論中,最著名的『最適通貨區理論』為分析基礎,研討形成貨幣同盟的得與失,評估歐洲採行貨幣同盟的成本與效益;最後則討論一九九二年歐洲金融危機的發生原因,和歐洲貨幣同盟中所存在的一些結構性缺失。 第四章先從整合理論觀點,探討功能主義與新功能主義對於歐洲整合的解釋,並以影響歐洲貨幣統合的大國:法、德、英三國為主,探討此三國對於歐洲貨幣統合的態度與政策,以國家利益和政策考量點出發,解釋其EMU的基本立場與政策取向。並就法、德、英三國政權逐一左傾,來觀察其對歐洲貨幣統合未來發展的影響。 第五章為歐洲貨幣整合的未來討論。首先討論EMU的現況發展,以及歐元成立後對於國際經貿體制所將產生的影響和衝擊,並試圖分析影響未來EMU發展的變因,同時並討論此時歐洲貨幣同盟的實現,對於當今充滿變動性與不確定性的國際金融體制和全球資本主義體系所將產生的啟示與作用。最後一章為結論部分,除了就歐洲貨幣統合作整體的回顧與展望外,並列舉出未來的相關研究方向,希望可作為未來研究相關歐洲經濟暨貨幣同盟問題的可能起點,並能引發我們對於歐洲政經局勢以及國際金融體制的更深層思考。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2 第三節 論文架構 2 第二章 歐洲貨幣整合過程 5 第一節 歐洲支付同盟到蛇行浮動 7 第二節 歐洲貨幣制度到狄洛報告 16 第三節 一九九二年馬斯垂克條約迄今 22 第三章 歐洲貨幣同盟經濟因素考量 28 第一節 國際貨幣制度改革方案 30 第二節 最適通貨區理論 36 第三節 一九九二年歐洲貨幣危機探討 45 第四章 歐洲貨幣同盟政治因素考量 56 第一節 德國的EMU政策與態度 61 第二節 法國的EMU政策與態度 69 第三節 英國的EMU政策與態度 76 第五章 歐洲貨幣整合的未來 88 第一節 EMU現階段發展 90 第二節 歐元新全球通貨幣崛起 95 第三節 EMU產生的影響與衝擊 98 第四節 影響EMU未來發展的因素 104 第五節 歐洲貨幣整合與全球資本主義 108 第六章 結論 116 第一節 結論:歐洲貨幣統合的回顧與展望 116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 120 附錄一 歐洲聯盟條約(經濟暨貨幣政策) 123 附錄二 歐洲中央銀行體制與歐洲中央銀行歸約議定書 139 參考書目 155 圖表目次 表一:馬斯垂克條約中的『聚合條款』標準 45 表二:德國、法國和丹麥的總體經濟指標 48 表三:歐盟國家一九九七年經濟表現 92 表四:EMU於1999/1/1成立的隱含機率 94 表五:Euro v.s. ECU 96 表六:美國、日本及歐盟十五國重要指標相對大小 98 表七:全球三大經貿整合地區彼此出口比重變化表 101
5

資本管制與利率平價原理─台灣實證分析

廖雪峰, LIAO,XUE-F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關匯率決定因素的理論,一直是國際金融領域里的熱門話題。在傳統的利率平價原 理中,結合了即期與遠期外匯市場及國內外債券或貨幣市場,探討遠期匯經對即期匯 率的升水或貼水,在各市場無管制的情況下,將會透過人們的套利活動,使其趨近於 國內外的利率差額。但是,傳統的利率平價學說往往和現實狀況有一些差距,因此, 有不少學者提出各種解釋,來說明偏離利率平價原理的現象。 Aliber(1973)提出政治風險的影響, 認為即使在現況為資金可自由流通之下, 套利者 會因為預期主管當局運用資本控制的潛在可能性, 而增加風險貼水的要求。另外, Br -onson(1969);Frenkel Levich(1975,1977);Otani & Tiwari(1981);Bahmani-Oskooe -e and Das(1985)皆提出, 在不完全市場下, 必有交易成本的存在, 因此, 當偏離平 價的缺口在交易成本的上下限之間擺動, 即所謂的中性帶(Neutral band)。基本上, 若匯率與利率的變化具有隨機性, 且樣本數夠大, 則偏離平價的缺口應以零為均數, 我們便可以認定套利活動是有效率的。而Geoffrey(1988)也提出了國內外資產的不完 全替代性, 例如, 套利者不能在貨幣市場發行國庫券負債導致遠期匯率脫離無風險套 利的水準。 根據以上文獻, 本論文將就臺灣的金融市場逐漸步向自由化與國際化的趨勢, 來探討 利率平價原理在臺灣的適用性, 并評估臺灣美元遠期外匯市場效率性, 及就央行實施 部份資本、外匯管制對於無風險套利影響行為做檢定。
6

不同匯率轉嫁程度下,外匯管理政策之總體經濟效果 /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foreign exchange policies under alternative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陳建勳, Chen, Chien-Hsum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由於國際化的開展,國際貿易愈來愈普及,匯率因此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貶值固然可以提高一國的出口競爭力,卻可能造成通貨膨脹而不利本國消費,激烈的匯率波動更會造成兩國間貿易的不確定性。因此,各國中央銀行為了穩定外匯市場及商品市場,並為了追求低而穩定的通貨膨脹率而干預匯率波動。依據Devereux and Engle (2003),跨國廠商在訂貿易財價格時可採生產者貨幣訂價法(producer-currency pricing, PCP)或當地貨幣訂價法(local-currency pricing, LCP),在此兩種訂價方式下,匯率的轉嫁程度會有所不同,此亦可能會改變貨幣政策的總體經濟效果。 本文在一小型開放的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DSGE)下,加入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政策法則,探討當外生衝擊發生時,在不同的匯率轉嫁程度下,央行採取彈性匯率或管理浮動匯率對總體經濟變數產生的影響。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become more common. When the country trades with other countries, exchange rat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currency depreciation may generate the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but may lead to higher inflation and hurt the domestic consumption. Drastic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may result in the uncertainty in trades. As the result, central banks may intervene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to stabilize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Devereux and Engle (2003) build up the two-country DSGE model to examine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under different degree of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They consider two cases: producer-currency-pricing (PCP) where the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s complete and expenditure-switching effect exists, and local-currency-pricing (LCP) where the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s incomplete and there is no expenditure-switching effect. In the paper, we follow the small-open-economy DSGE model in Kollmann (2002) by including the balance sheet and alternative monetary policy rules of the monetary policy to examine the different macroeconomic effects under different degrees of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7

國際金融干擾與匯率制度崩潰

曾瑞乾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8

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於本國商業銀行之角色 / The Role of OBU in Taiwan Banking Industry

陳禹彤, Chen,Yu-T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產業外移、投資需求不振,台灣銀行業近年來一直面臨資金放貸無門的窘境,而在銀行家數過多、不斷殺價爭食有限市場下,利差愈縮愈窄,獲利自然不易成長。因此銀行業近幾年來由企業金融轉向消費金融發展,一窩蜂搶做消金業務,更為雙卡風暴的發生埋下禍胎。 根據金管會統計,2006年本國銀行因受到雙卡衝擊而呈現稅前虧損高達新台幣74.2億元,創下史上次低水準,為金管會自1994年開始統計以來,除2002年〈虧損1045.86億元〉外,本國銀行再度出現虧損。由於雙卡壞帳暴增,侵蝕國內分行營收,而OBU及國外分行在政府大力推展策略下,國內外獲利此消彼漲,搖身一變成為各家銀行最受注目的資優生。因此這一兩年來台灣銀行業OBU及海外獲利比重超逾國內分行(DBU),這現象除反映金融業跟著客戶跑的不變道理外,亦突顯在本地市場過度競爭的困境短期難解的情況下,開發海外業務幾已成為各銀行高階主管眼中賺取盈餘的最佳管道。 放諸台灣產業外移及空洞化現象日深,台灣企業至大陸投資已是不可擋之趨勢。然在兩岸金融往來限制下,本國銀行業到現在還是無法登陸設立分行或子行,在與台商客戶無法直接進行業務往來下,只好透過OBU間接和台商客戶做生意,此為OBU獲利持續成長的主要原因。 繼中國大陸於2006年12月15日頒布「大陸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後,已有首批外資銀行子行於2007年4月開幕,共計4家銀行106家子行分支機構〈上海匯豐銀行、渣打銀行、花旗銀行、香港商東亞銀行〉,爭食大陸金融業零售市場(Retail Banking),對OBU經營大陸台商市場造成威脅。鑑於大陸台商業務規模不斷擴增,業已成為兩岸經濟成長極為重要的力量,我國政府應及早規劃如何將台商之資金與業務留在本國OBU往來。 總而言之,在兩岸政經問題沒有明朗化及金融協商尚未達成共識之前,雖然大陸台商在大陸公司的融資逐漸本地化,但基於政治考量,台商營運中心多仍設在大陸境外。若我國政府能在安全考量無虞下,迅速且有效率地繼續開放本國銀行OBU業務,甚至開放大陸台商回台上市機制,OBU才有可能成為台商資金的調度平台,而不至淪為政府空喊多年的口號。大陸台商融資市場不斷成長,台灣金融業與大陸台商客戶配合已久,不論財務與信用狀況、或操作模式均有一定程度之瞭解,儘管面對外商銀行及陸資銀行虎視眈眈的金融版圖爭奪戰,如能在政府政策開放與金融業界積極拓展OBU業務的相輔相成配合下,提供台商更多元化及便利之融資服務,並掌握風險之控管,方能使台商在全球布局上無後顧之憂,創造政府、銀行業與產業界的三贏榮景。
9

外匯市場效率性之檢定--世界各主要貨幣之實證

陳愛修, CHEN,AI-X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70年代歐美各國恢復採行浮動匯率以來,在國際金融的研究領域中,有關外匯市場 是否具有效率,又成為各方所熱衷探討的問題。然而有關的實證分析結果各方爭議甚 多,未能有較一致的結論。其原因一方面是模型設定的假說不同所致;另一方面是因 實證觀點的不同,或從個別投資者觀點,或從總體理論考慮,而導致不同的結論。 一般在研究外匯市場是否具有效率時,大多假設經濟個體為風險中立者能夠理性地使 有訊息,交易成本為零且市場具競爭性,因此當期的遠期匯率應是未來即期匯率之不 偏預測值,即在遠期外匯市場之預期投機報酬率為零。過去檢定重點大多著重於迴歸 分析,並檢定估計係數值是否符合理論假設,而卻忽略了檢定關係本身之設定是否適 當。本文的第一個重點即在於市場效率性檢定的「模型設定分析」,藉以瞭解錯誤的 設定是否會導致錯誤的推論。本文的第二個重點是應用晚近提出的「共整合」(coin- tegration)計量方法來探討外匯市場效率性的問題。若外匯市場具有效率,則不同國 家的匯率之間將不會共整合,而相同國家內遠期匯率與未來即期匯率之間卻能共整合 。 在實證上,本文利用近來的世界各主要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來探討外匯市場效率性的問 題,其中包括了英鎊、加拿大幣、法國法朗、日幣、瑞士法朗及德國馬克等貨幣。研 究期間由1985年 1月至1989年12月止。
10

中共現階段國際金融策略之研究

崔秀雄, CUI, XIU-XI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內容大要如下: 序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 第二章 中共國際金融策略之實質 第一節 策略之緣起 第二節 策略之演變 第三節 策略之實質 第三章 中共金融管理及銀行制度 第一節 貨幣信用制度的基本結構 第二節 現階段金融制度的改革和發展 第三節 外匯和外決管理 第四節 中共金融制度與政策的評估 第四章 中共國際金融策略類型別狀況 第一節 引進外資的類型 第二節 發行債券 第三節 對外投資及放款 第四節 對外援助 第五章 引進外資與中外合資經營 第一節 開辦中外合營企業 第二節 開展國際信託投資之狀況 第三節 中外合資經營的當前問題 第六章 中共對香港的金融策略 第一節 中共與香港的經濟發展 第二節 中共參加香港金融市場的狀況 第三節 所謂「香港問題」對中共經濟的影響 第七章 結論

Page generated in 0.023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