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國際大型水壩建制之國內實踐和國際參與:以美濃反水庫運動為例 / The Development in International Dam Regime- The Implementation in Taiwan and participation at broad

詹湘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近年來,中國對於大壩的建築,亦在大壩研究積極參與。台灣方面,則已有的石門水庫、曾文水庫、翡翠水庫等等,於二十世紀末,因南部資源工業用水的關係,希望籌建美濃水庫,所以出現了美濃反水庫運動,美濃反水庫運動到後來的吉洋人工湖開發案,在歷經約二十年幾年的抗爭後,於去年2013年3月在環評大會上以10比6遭到否決,短時間內要重新啟動是相當困難的,也為反水庫運動劃下算是相當圓滿的句點。美濃反水庫的非政府組織-「美濃愛鄉協會」,從致力於反水庫,到黃蝶翠谷生態保育,到推動南方社群的「南方水盟」和全國河川NGO會議,有眾多的貢獻,在反水庫的歷程中,轉變型塑很多正面的機制和議題,例如在水資源議題上的公民參與機制之創建,這從九O年代至2014年以來的演變,算是發展相當成功的。 另外,在全球化的時代下,全球在地行動的思維(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美濃愛鄉協會參與國際水壩相關的組織和互動,帶入和翻譯國外水資源相關文獻,實質了影響國內在水庫興建的資料和訊息,也透過邀請國外學者專家來台,影響國內反水庫運動、水資源保育,和水庫替代方案,至今成為全球在反水庫運動成功的案例,並受到相當的肯定,在東亞與東南亞的河流看守組織的國際領域,也反饋台灣的經驗。因此,筆者希望以國際大型水壩為大主軸,並以國內美濃反水庫運動的國內實踐和國際參與,作為本文之初探。
2

族群認同下的社區傳播--以美濃反水庫運動論述為研究脈絡

林福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社區的特質和傳播的過程,兩者相似程度甚高,本研究將社區視為研究場域,藉此探索傳播的本質和運作方式。其目的之一,是認為傳播和社區的認同有密切的關聯,因而想從中找到關聯的性質;之二則是相信在社區情境中,可以從更多元而深刻的面向發掘並探討傳播的基本意義。 本研究的脈絡「美濃反水庫運動」,是高雄縣美濃鎮的鎮民因為反對政府的美濃水庫興建案,自民國八十一年開始發動的族群社區抗爭運動。本研究採用運動發動者所使用的論述主題,根據「共識動員」的理論架構分析之,再對照美濃此一客家族群社區原本具備對自身的認同,來檢視上述兩者之間的關係:一、美濃既有的族群認同在論述中如何被呈現;二、在訊息傳播的過程中,認同的意識和機制如何影響運動策略。而經由分析得到的結果,以傳播的角度來觀視,呈現了什麼樣的意義?發掘了什麼過去所末見的觀點? 本研究發現,在一個族群社區中,當發生涉及集體利益的公共議題、攸關族群的存續時,社區應對的機制和過程中,因為祖裔連帶、共同經驗和集體記憶所形成的認同感,往往會成為集結協志力量所動員的主要資源。在美濃反水庫運動的案例中,族群的認同,在整個訊息傳布的過程中,成為論述生產的核心基調。 其次,由於客家族群象徵符號的密集運作,運動的意義已經超越維護性命身家財產安全的現實層次,提升為族群傳統和歷史文化保衛的集體形上意義,召喚出心中對所屬族群和社區共同利益的認同,建構起對社會真實新的認知。 在一個社區內,認同的形塑過程其實也就是傳播的運作過程。人們從社區中吸收和攫取文他特質以形成集體共識,就是透過傳播的機制,藉由符號的傳遞與互動而漸次形成。而每一個成員的活動,也經由轉換成各類象徵符號,傳遞和儲存在社區的集體記隱之中,並形成新的認同。 本研究希望藉由本土的實例研究,開始深刻思索社區傳播此一取向在傳播研究中可以強化既有成果的地方,做為未來進一步研究的紮實基礎,從中累積經驗和論述,逐步建立起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關鍵字:社區傳播、社區、美濃鎮、美濃反水庫運動、社區認同、族群認同、共識動員、社會運動、文本分析、客家、意義建構

Page generated in 0.022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