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4
  • 4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在社運/商業中:2009年同志遊行「TILA束胸團隊」的動員經驗 / The social movement or the business: the mobilization of TILA Breast Binder Group in 2009 Taiwan LGBT Pride

邱靖雲, Chiu, Ching 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從台灣同志遊行商業化、女同志束胸內衣市場擴張以及晶晶書庫的發展脈絡,探究2009年「TILA束胸團隊」在同志遊行中的動員經驗:它何以成行、行動者從何而來,又,此過程中的商業及運動意涵是如何複雜地彼此交織,這些討論可幫助我們理解「同志遊行何以參與人數愈來愈多」、「遊行群眾從何而來」的問題。   透過次級資料蒐集、與束胸品牌業者及團隊成員訪談,本研究發現,晶晶書庫作為一個同時參與同志消費市場與同志運動發展的特殊角色,在束胸市場蓬勃成長階段投入品牌經營,催生了2009年的TILA束胸團隊;它透過微觀人際互動、在特定平台散播資訊、兼差報酬的誘因,成功動員/招募女同志、異性戀、跨性別認同者,以走秀模特兒之姿進入遊行隊伍,以中性、T形象外型展示其束胸的身體。   進一步瞭解其他束胸業者的遊行動員經驗,可發現他們早已有相當程度能力,以其長期累積的市場知名度,透過網路平台等媒介,成功吸引群眾走入遊行。晶晶及這些業者更早已在遊行以外的活動、同志組織中,以贊助等方式發揮其影響力。當有愈來愈多同志店家出現、主動號召群眾走入遊行,將促成遊行人數的增加。因此,同志遊行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台灣同志消費市場現況,其人數眾多的背後必有相對應的消費市場支撐。
2

性傾向與就業歧視之探討

賴麒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就業歧視問題日益受重視的今日,同志族群卻仍然受到漠視與打壓,中外所有的就業歧視理論幾乎都忽略了性傾向這個要素,國外的法規政策對同志在就業權益上的保障亦是近幾年才開始浮現,而國內的規範至今仍停留在就業服務法第五條的階段,對就業歧視問題的預防禁絕功能已屬有限,同志族群更依舊處於不被涵括的部分,因此本文主要欲探討同志在就業上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與壓迫。 研究方法上採多元研究法,包括文獻的整理分析、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的運用,除了比照國內外文獻,以突顯同志所遭受就業歧視現象的內涵與嚴重性外,更進一步顯現台灣社會中,同志員工的處境與感受,研究範圍與抽樣母體以有工作經驗的男同志為主,除了縮小研究範圍集中分析焦點外,受訪者尋訪不易更是主要限制,研究結果呈現,國內男同志在就業歧視問題上,不論現身與否,主要遭遇的皆是敵意工作環境的困擾,而這亦是國內同志現身狀況不如國外顯著的重要原因。 此外,本文用了相當的篇幅陳述對同志歧視形成的原因,從眾所週知的標籤理論與歧視心態與行為的關聯,推導出標籤背後的根源是恐同情結,而恐同情結的產生則由於異性戀主義的作崇,再分析之,發覺異性戀主義的發展是根源於父權意識的長期作用,因此歧視現象不單純只是同志被貼上污名標籤而已,其背後有層層的因素導致。並且因為是探討就業歧視問題,難以脫離資本家(雇主)的權力與意識的影響,故亦深入分析資本主義運作邏輯對父權與歧視心態及現象產生的消長關聯。 在本論文中,特地談論到社會運動與就業歧視的關聯,就業歧視可說是一個重要議題,而此一議題在本文主張中,便是同志運動、婦女運動與勞工運動串聯合作的關鍵,本文的論述立場站在鼓舞同志族群的立場,因此就同志運動而言,希望其掌握與婦女運動一同對抗父權意識的共職上,去攜手結合;而面對父權把持的勞工運動,則強調就業歧視議題上,對抗資本家壓迫的焦點,或許共識不高,但仍存在相互援引的空間,至於更細部的策略陳述,並不在本文探討範圍中。 最後,作者提出數點的建議,希望能對法令政策、教育文化、政治社會、運動面向及同志員工個人有些許幫助;而在反思部分亦希望既有就業歧視理論能思考從前忽視的同志族群,重新檢視理論的周延性。
3

初探社會運動組織運作模式:以2013台灣同志遊行為例 / An Exploratory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s of Social Movement Organizations: The Case Study of 2013 Taiwan LGBT Pride

張金煉, Cheong, Chin R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討論在社會運動組織內部如何維繫長期運作,並試圖透過內部行銷理論切入,探討組織如何留任志工以及達致內部共識。過去內部行銷與社會運動組織結合的討論較少,因此,本研究以亞洲地區最大規模同志遊行作為個案,試圖建構出社會運動組織內部行銷執行要點。 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了解主辦單位「同志遊行聯盟」在2013年第11屆遊行中,採取了什麼管理策略,並從不同職務、參與經驗的志工分享中,找出尚未解決的問題。 研究發現,隨著組織規模擴大以及成員組成結構改變,造成內部面對志工流失以及溝通不良的問題。「溫和/激進」、「嘉年華/草根」的走向固然是同志運動當中出現的路線拉扯,但志工離開的主因還是因為新舊志工彼此關係疏離,加上組織認同及對運動脈絡認知產生落差,因此增加了摩擦機會。在衝突沒有辦法透過回饋機制反應的情況下,志工無法從活動參與中滿足其情感動機以及工作成就感,便中途離開或放棄留任。 志工是社會運動重要的資源。從內部行銷內涵來看,組織應設計出符合成員期待的「產品」。「認同」作為動員社會運動參與的要素,本研究提出在抗爭目標外,組織也應將如何加強成員「個人」以及「組織」之認同納入其營運策略考量 / This research explores how the social movement organization operates in order to form the internal agreement and to retain volunteers’ participation. As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internal marketing and social movement organizations, this research employs Taiwan LGBT Pride, the biggest LGBT movement in Asia, as a case to construct knowledge on how internal management is implemented. The study adopts both in-depth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s as the research methods to collect data. The volunteers of the 11st Taiwan LGBT Pride were interviewed;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er of this study also joined the organization as a participant, tried to identify problems and to understand how things were organized in the Taiwan LGBT Pride Organization. This research found out that, due to the chang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al expansion, Taiwan LGBT Pride Organization has failed to retain its volunteers and to form an internal agreement. Orientation of “radical/temperate” or “carnival/grassroot” may be unavoidable in LGBT movements, but this research reveals that the difficulty to retain volunteers results from the alo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ior volunteers and new comers. Additionally, there is a ga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xt in this social mov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marketing, organizations should view its members as internal customers; however,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indicate the volunteers of Taiwan LGBT Pride Organization did not fulfill neither their needs of being loved nor participation achievement. Hence, there is no feedback mechanism to express the disappointment and this leads to the high volunteer turnover. Volunteers are seen as the major resources in social movements. ‘Identity’ becomes an important element for social movement participation. This research proposes that how to enhance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identify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as one of the oper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social movement organization.
4

網路社會運動:以本土同志運動在網上的集結與動員為例

陳錦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基於對網路社運前景的期待,本研究試圖跳脫網路如何為運動團體所用的工具性思考,將網路新興媒體視為資訊社會的轉型過程中一個具有潛力的另類運動場域,關心網路中自發性的參與者,如何在網路上汲取能量與開展行動的問題。在目前尚在運作的社會運動之中,同志運動為首先運用網路進行串連、形成論述的運動,同時在幾項國內的相關研究中也都肯定同運在網路上的實踐具有相當潛力與發展性,然而卻都缺乏細緻的經驗分析,因而選定同志運動做為為進一步研究觀察的對象。因此,本文以同志運動在網路上的集結與動員為例,探討「網路社會運動」的可能性,試圖跳脫「既有社會運動團體如何運用網路」的工具性思考,探討在本土同志運動的脈絡之下來分析同運是否能夠、並於哪些面向上在網路空間中獲得力量?在過程中又遭遇哪些結構限制等問題。 本文將網路的範疇聚焦在同志最活躍的BBS空間之中,以MOTSS連線版、LES版、同志BBS站等討論文章做為資料來源,並配合深度訪談、平面資料(如報紙、運動團體公關稿)內容分析等,以期完整補捉事件過程與參與者的動態資料。本文將觀察的事件範疇區分為兩部分:(一)來自線下社會的侵權事件(以97年「常德街事件」與98年「華視偷拍事件」為案例),以及(二)網路空間中的資源爭奪(包括MOTSS、LES開版、刪版、性版砍信等事件), 藉以勾勒出同志在網路空間集結與對外發聲的過程,及其展現的能量,並凸顯虛擬空間本身並非跳脫實體社會權力關係的同志天堂,其中亦充滿危機與反挫勢力。 本文認為,網路不僅只做為實體社會中集體行動的延伸,它也可以是運動的主戰場,同志在網路上的行動就「已經」是運動的過程。這有兩方面的意涵:其一,評價網路上的運動能量,並不是從個別的事件中來看行動的結果、效用,或是看網路如何有助於「真實╱線下」運動的進行,而是要看網路行動的參與過程中,行動者如何自我壯大(empower)、累積運動資源,以及,同志網路社群成為運動主體的可能;其次,資訊社會中,媒體不僅是戰爭的工具,其本身所承載之資訊、與空間亦是戰爭欲競逐的目標,而網路空間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權力衝突、值得「運動」與改造的場域,同志在網路上打造的版圖,就是運動的成果證明。 第一章、 序論 一、緣起 二、問題意識 第二章、 在網路上運動:社會運動與網路媒介特質相關理論探討 第一節 社會運動定義與理論探討 1-1. 什麼是社會運動? 1-2. 運動的萌生 •傳統社運理論回顧 •社運理論的文化轉向 •文化╱認同政治之政治性 第二節 當網路遇上社會運動 2-1. 網路做為一種媒介與社運的關連 •傳統大眾媒體VS. 社會運動 •小眾運動媒體VS. 社會運動 • 網路新興媒介與社會運動 2-2. 網路本身做為運動場域的可能性 第三節 網路社運在台灣 第三章、 本土同志運動之脈絡;從線下社群網絡到網路彩虹家國 第一節 台灣同志運動的發展與進程 第二節 網路與同志運動 2-1. 同志網路社群興起前同運之集結 2-2. 網路上的虛擬同志部落 2-3. 台灣同志BBS的發展與現況 2-4. 同志網路社群聚合之特殊性 2-5. 台灣網路上的同志群像 第三節 小結 第四章、研究問題與方法 一、研究問題 二、資料來源與蒐集方法 三、分析之事件 第五章、 操兵演練:網路空間中的集結與對外抗爭 第一節 兩個網路動員事件 1-1.強迫曝光:華視偷拍事件 1-2.暗夜暴力:常德街事件 第二節 網路做為另類訊息傳散場域 2-1 大眾媒體的報導 2-2.訊息能見度之擴大、深化與顛覆 第三節 網路做為共識動員與行動動員的場域 3-1. 不滿情緒之形成與處境的詮釋 3-2. 將更多的人納進來 3-3. 讓潛在動員者動起來 第四節 在行動中自我壯大 第六章、 反挫與反抗:同志網路空間內的權力運作與分化 第一節 空間權的爭奪、捍衛與分化 1-1.從網路空間中的第一個房間開始 1-2.誰的Motss? 1-3.邊緣的邊緣 第二節 反挫:淨化排除與入侵騷擾 2-1. 排除與淨化—性版砍信 2-2. 踢館與性騷擾 2-3. 消失的版圖 第三節 來自線下的查禁與監控 第七章、 結語 第一節 網路空間中運動能量的展現與侷限 一、網路行動就是運動的本身 二、網路空間本身即為-戰場 三、網路行動的侷限 第二節 尾聲:關於研究、限制與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25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