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文化產業帶動地方發展之創新事業模式探討--以台灣的地方節慶為例

李依蒨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文化產業對地區的整體經濟與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文化產業已成為現代都市發展的重心,加上全球化和資訊科技網路發達的影響,原有的地方性文化逐漸式微,面臨消失的危機,所以目前對於襲產保護、傳統空間再生、振興地方經濟等作法皆是保存及延續地方文化,重新找尋定位的方式。本研究藉由地方節慶活動探討文化產業中的創新事業模式其運作機制及要素之間互動的情形,以及找出事業模式在建立的過程中運用哪些當地資源、目前面臨的問題和對地方發展的影響。 研究發現節慶活動擁有之資源基礎不同,會造成事業模式要素的構成不同,並且會依照自身條件選擇適合的利潤推進器。舉辦節慶活動的驅動方向有兩種,一是由政府發起往基層推動,或是由地方人民發起請政府協助舉辦,兩種類型的節慶活動與地方連結程度也會不同。由於地方節慶活動在舉辦期間會與地方人民互動、運用地方資源,所以對地方造成的長、短期影響包括人民的思想、生活型態、生活水準以及環境的軟、硬體部份,當然也影響了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 本研究在個案分析的過程中發現,節慶活動想帶動地方產業,必須讓活動深入民間,與地方結合,如果節慶內容可以融入地方文化,也和地方產業加以連結,節慶活動較有永續發展之潛力。目前台灣的節慶文化發展尚在起步階段,主事者應該有長遠的規劃,包括對整體環境的軟硬體建設、建立與民眾的合作關係等,並且應考量自身的條件後加入自己的地方特色,才能獲得民眾長久的支持。 / Recently, the cultural industry has great influences on the overall local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ern metropolis development. Owing to the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 the original local culture gradually declines and faced with crisis of many old customs may die out. For this reason,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es, the regeneration of traditional spa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re the ways to preserve and continue the local culture.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find out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festival events’ business model and how the essential factors interact in the model. Furthermore, this research analyses which local resources are used in the establishment process of festival events and the influences on local development by these event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 how the different resource-based festival events cause different factors composition and profit boosters.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festival events and local area may be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 way how these events are animated. Festival events have long term and short term influences on peop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including life style, life standard, and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lead local development, festival events must let the activities combine with more local cultures and resources to have potenti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iwan's festival industry is still in the beginning,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have long term plans of overal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establish populace's cooperation relations. Festival events should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o obtain long-time support of people.
2

鶯歌鎮民間信仰廟群與地方發展

謝詩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是以鄉鎮為範圍的民間信仰研究,亦談及祭祀圈遠跨至鶯歌的他鄉鎮大廟,筆者深受恩師林修澈教授及林美容教授對民間信仰研究的影響,選擇以一個開發、變遷快速的台北縣邊緣鄉鎮為研究地點,期待倚仗著前輩的研究基礎,進一步更深入、紮實地研究民間信仰,為民間信仰的研究作進一步的努力,也為歷史文化寫下記錄。   本論文的題目為「鶯歌鎮的民間信仰與地方發展」,第一個目標在探討鶯歌的發展史,第二個目標是觀察記錄鶯歌六十八個公眾性質信仰,並找出民間信仰與地方發展的關係。論文採用質化研究,以普查的田野調查方式進行,研究對象包括:七座跨庄頭廟,五十三座土地公廟,三個神明會,二個大墓公,三個特殊信仰。得到研究成果簡述如下:   1. 地方發展史:鶯歌鎮依地理地勢可分為平原、山地、台地三個生活區,東南部為大漢溪畔的平原,西北部近龜山山區及桃園台地。民族分布上南閩北客,且以泉州人為多(三峽祖師廟信仰),有許多同姓聚落,從農業、工業(【石回】仔)、到觀光業,逐步成長。   2. 大廟信仰:因為交通(河運、鐵路)、行政(區劃、地方政府)、經濟(【石回】仔)的發展、獨立,鶯歌碧龍宮與三峽祖師廟的勢力消長間,發生微妙的轉變。   3. 信仰概況:鶯歌鎮土地廟佔了全鎮的78%。其中又以鶯歌鎮西北部「廟分布」的密度較大。在清朝時代、日本時代、民國時代,「廟增加」的數目相當;目前「廟規模」以單開間廟為主,表示鶯歌處於村落形成與發展期的階段。   4. 跨庄頭信仰:以鶯歌鎮東南、西北為界,可以看到兩群跨庄頭的信仰勢力兩兩相對,如景美尪公vs.林口十八手觀音;三峽祖師公vs.嶺頂觀音媽;鶯歌大墓公vs.福安大墓公;八股媽vs.三界公。(見【圖5-1:全鶯歌鎮的跨庄頭信仰祭祀圈概念圖】)。   5. 信仰與發展:廟的組織形態,依著歷史的因素、距離的遠近,會產生各種變通的替代方案;廟的發展也會與地方相互呼應,不但反映民族文化,亦反映地方的發展狀況。
3

服務業與地方發展關係之研究

蕭大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服務業部門的持續大規模擴展,是各國經濟結構變遷中普遍的現象。而台灣的產業結構也朝此方向邁進。可預見的是,台灣正逐漸走向一個服務業掛帥的時代,未來服務業對於台灣經濟發展勢必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因此有必要對於服務業的本質及其在經濟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做進一步的釐清。而本研究則針對服務業與地方發展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行研究,以作為未來發展地方經濟、平衡區域發展之參考。 本研究可分為四部分,第一部份為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第二部分為台灣服務業發展現況之評析。第三部分則為服務業與地方發展實證關係測試,參考經濟基礎理論等相關理論,建立聯立方程模型,以三階段最小平方法(3SLS)對台灣地區各鄉鎮市區做實際測試,以瞭解消費性服務業與地方發展之間的相互關係,驗證生產性服務業在台灣地區是否具有帶動地方發展之能力。並可藉此得知製造業以及其他類型服務業之間的互動關係。於研究中分為兩種模式,服務業總體模式以及服務業細分模式,以對於各類型服務業雨地方發展間相互關係有更深之認識。最後則為結論與建議。 經由本研究之實證結果,得到以下之結論: 一、 根據跨越三階段的實證分析,總體性服務業對於帶動地方發展的確有正面的助益。而若將其細分之後加以探討。在研究的前期製造業、消費性服務業以及生產性服務業對於地方發展的影響較為顯著。於研究中期則僅有生產性服務業對地方發展有顯著的影響。 二、 整體而言,地方發展對於總體服務業的發展影響並不顯著。而依各種服務業類型來看,地方發展對於消費性服務業的關係,由研究前期的負面轉為研究中期的正面影響,但於研究後期其影響卻不顯著。而地方發展對於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於研究前期及中期則呈現負的影響,至研究後期兩者之間已無相關。此顯示專業性質高的生產性服務業受地方發展的影響不大。

Page generated in 0.02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