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2
  • 1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生技製藥業之新藥開發流程-開放式創新管理觀點

劉孝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全球醫藥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歐美製藥產業面臨:1.暢銷藥品專利即將到期、2.新藥產品生命週期縮短、3. 研發支出與產出不成比例、4. 健保藥價之削減,過去傳統藥廠以垂直整合方式開發新藥的方式已無法負荷艱困的產業環境。因此,開發新藥方式已從過去垂直整合轉向產業分工的方式,減低風險,提升新藥開發成功機會。因此,吾人可以預測這些廠商必須借用大量的外部資源才能快速地推出新藥。 目前我國新藥開發處於萌芽期,廠商規模小且較無經驗,加上國內過去以學名藥為主,因此,開發新藥一直是國內廠商的一個夢,也是製藥產業獲利最高的一項產品。然而,過去的研究重點往往著重在製藥產業相關業者發展策略、關鍵成功因素、營運模式或生技公司之創新管理、智財管理等層面探討,對於新藥開發流程的實務歷程的研究較少著墨。故本研究針對我國新藥開發公司的「新藥開發流程」進行研究,試圖以開放式創新觀點,探討其新藥開發流程中,專案團隊的外部技術網路與內部專案管理的關係,期能對於「團隊間之開放式創新管理」方面,提供一些實務上與學理上的貢獻。 本研究方法採個案分析法,文獻探討部分包含新藥開發流程、開放式創新、外部技術網路、專案管理,導出本研究之觀念性架構,以此理論架構發展出個案訪談問題,在研究中實地訪談四家之我國新藥開發廠商,並從中分析我國新藥開發流程中外部技術網路與專案管理之關係,透過個案分析推論我國新藥開發流程內、外部合作的關鍵成功因素。 本研究發現,新藥開發流程中,各階段技術不同,新藥開發專案團隊須清楚地界定本身的研發能力,才能有效連結外部技術資源。同時,專案團隊要能有效連結外部技術資源,團隊成員須擔任技術中介人,以促進適當的技術流進、流出,達成開放式創新。因此,選擇適當的技術中介人是新藥開發成功的關鍵因素。
2

內外部技術網路與組織知識流通之研究-以TFT LCD產業為例 / Knowledge flow process of TFT LCD industry in Taiwa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rganizational internal networking and external networking

楊晴媚, Yang, Ching-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TFT LCD產業在國內六家主要廠商的帶動下,由草創期邁向快速成長期,成為世界舞台上矚目的焦點。本研究以台灣TFT LCD產業為研究對象,一方面為台灣TFT LCD產業記錄略盡微薄之力,一方面藉著技術知識特質與內外部技術網路的探討,深入瞭解台灣TFT LCD產業組織知識流通以及能耐打造的情況。 本研究以個案訪談為主要研究方式,共訪問六家主要的TFT LCD廠商。本研究以「技術知識特質」、「外部技術網路」、「內部技術網路」探討其對台灣TFT LCD產業廠商「組織知識流通」的影響。本研究之研究發現如下: 壹、技術知識特質對外部技術網路之影響 一、本研究發現當組織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不同時,與技術知識吸收來源關係緊密程度亦不相同。當組織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愈高時,與技術知識吸收來源關係愈寬鬆。當組織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愈低時,與技術知識吸收來源關係愈緊密。 二、本研究發現當組織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不同時,組織在吸收供應商的技術知識上採取不同的模式。當台灣TFT LCD廠商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愈高時,其在吸收技轉廠商的技術知識上採取共同開發模式。當台灣TFT LCD廠商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愈低時,其在吸收設備供應商的技術知識上採取交付模式,且設備供應商會提供文件資料、派人駐廠協助。 貳、外部技術網路對組織知識流通之影響 一、本研究發現當組織與技術知識來源關係緊密程度不同時,組織在管理知識吸收上會採取不同的互動方式。當台灣TFT LCD廠商與技術知識來源關係緊密時,其在管理知識吸收上會採取持續互動的方式。當台灣TFT LCD廠商與技術知識來源關係寬鬆時,其在管理知識吸收上不會採取持續互動的方式。 參、內部技術網路對組織知識流通之影響 一、本研究發現知識經驗的分享有助於組織知識在轉換過程中創造與蓄積。知識經驗透過師徒制、在職訓練分享,有助於知識在共同化過程中蓄積與傳播。知識經驗透過文件資料撰寫,有助於知識在外化過程中蓄積與傳播。知識經驗透過面對面溝通分享,包括會議召開、空間設計,有助於知識在結合過程中創造。知識經驗透過內部網路分享,有助於知識在結合過程中蓄積與傳播。 二、本研究發現組織擁有知識創造型團員有助於組織知識的流通。台灣TFT LCD產業的知識操作員在知識共同化過程中,藉著親赴日本實地學習促進組織知識的吸收。台灣TFT LCD產業的知識操作員在知識外化過程中,藉著將受訓內容進行文件化記錄,促進組織知識的蓄積。台灣TFT LCD產業的知識主管屬於T型人,透過會議傳遞、溝通組織願景,有助於知識的創造。 三、本研究發現組織內研發部門與生產部門間的連結與轉移,有助於解決知識創造過程中的問題。台灣TFT LCD各家廠商皆藉著研發部門與生產部門間人員的互動來促成問題的解決。 肆、台灣TFT LCD產業創新特色 一、本研究發現台灣TFT LCD產業這兩年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廠商為了避免技術風險與市場風險,採取下列的作法:以共同開發、獨家授權、合資等模式,與獨有的日本技轉廠商維持緊密的合作關係來降低技術風險;以產品銷售母公司、為技轉廠商進行代工等方式來降低市場風險。 二、本研究發現當母公司進行跨業投資台灣TFT LCD產業時,會透過集團協助組織知識流通,其中包括高階主管、生產人才的調任,以及技術知識、管理經驗的提供。 三、本研究發現在產品開發能力移轉上,台灣TFT LCD廠商成功邁向第二個層次—調適與零件本土化的能力移轉,並建構本身在實體系統、管理系統、技術與知識、價值觀各方面的核心能力。 四、本研究發現在台灣TFT LCD產業崛起過程中,工研院除了提供技術知識給廠商外,亦扮演人才提供的角色,協助台灣TFT LCD產業組織知識的流通。 五、本研究發現在台灣TFT LCD產業崛起過程中,創新的CEO透過容忍智慧型失敗、塑造關懷(Care)與學習的組織環境,協助組織內知識的流通。
3

研發取得策略的績效意涵:理論與證據 /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R&D Sourcing Strategy: Theory and Evidence

陳玉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研發取得策略,情境因子,研發人力資本,與公司績效之間的關聯性。藉由理論模型的推導與實務訪談研發中心主管來發展假說,進而以混合資料模型(pooled data models)與橫斷面資料模型來進行實證分析。主要結果為:當公司的研發多樣化程度較高,專利權數目較少,公司較可能採取內外部研發並進策略(R&D hybrid strategy),而非完全內部研發策略(make strategy)。最重要地,過度/低度的外部研發取得(under-/over-external R&D sourcing)對於公司績效有負/正向影響。相較於會計績效,此效果對市場績效的影響尤其顯著。同時,研發取得策略對於公司績效的影響,取決於公司的研發人力資本。相較於採取完全內部研發策略的公司,為了吸收外來的異質技術,採取內外部研發並進策略的公司較可能聘任不同研發種類的研發人員;而如此的研發取得策略與研發人力資本契合將進而改善會計與市場績效。本研究的發現與交易成本理論與supermodular理論一致。如同預期,相較於橫斷面資料模型,本研究的實證分析在混合資料模型較為顯著。 /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R&D sourcing strategy in relation to contextual variables and R&D human capital is determined by the analytical model coupled with field interviews with directors or managers in R&D centers. Capitalizing on a unique database of the 2001-2003 Taiwan Industry R&D Investment Survey containing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the R&D activities to verify this association, the researcher tests the empirical results by cross-sectional and pooled data models. The findings are that an innovating firm will prefer to implement the R&D hybrid strategy when the higher degrees of R&D diversity and fewer counts of patents are exhibited. Perhaps most importantly, this study shows compelling evidence that over-/under-external R&D sourcing affects negatively/positively a firm’s performance. This effect i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market-based performance (Tobin’s q and average two-year Tobin’s q) than accounting-based performance (ROS and ROA). Moreover,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R&D sourcing strategy and a firm’s performance are contingent on the use of R&D human capital. Innovative firms with the R&D hybrid/make strategy are more/less prone to employee diverse types of R&D experts to absorb the coming external knowledge, and such alignment between R&D sourcing strategy and R&D human capital thus improves both accounting- and market-based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both transaction cost paradigms that discriminating alignment of transactions with strategy leads to more efficient outcomes, and the supermodularity model that a firm’s performance is a function of coherent alignment between strategy and structural elements of an organization. As predicted, these effects are noticeable and more pronounced in the pooled data model than in the cross-sectional design.

Page generated in 0.016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