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五0年代中國大陸婦女家庭與就業問題研究鄭雅文, Cheng ,Ya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共產黨承襲馬克思主義婦女觀,認為婦女廣泛的參與勞動生產工作為實現婦女解放的前提。中共在1949年建立政權後,大量動員婦女勞動力從事生產工作,並提升婦女在法律及各層面的地位,以實現兩性平等的目標。然而在中國傳統的性別分工制度下,動員婦女就業造成婦女身兼家務勞動與生產工作的雙重負擔,對婦女的家庭生活和工作效益皆帶來負面影響。中共在動員婦女就業中也注意到家庭與就業矛盾為生產工作帶來的負面效應,因而提出保障婦女就業、實現家務勞動社會化等政策,幫助婦女解決此一問題,然而受限於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足以及對性別分工挑戰不徹底等因素所影響,中國婦女在五0年代仍承擔大部分的家務工作,兩性不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待遇也尚未獲得完善的解決。
|
2 |
蘇聯婦女地位之研究茅慧青, MAO, HUI-G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蘇聯自謂在「十月革命」後不久,已將其婦女從傳統舊社會的束縛下解放出來,並使
她們在政治、經濟、法律等各生活層面,享有與男性完全平等的權。利今天蘇聯婦女
地位的實際情況如何,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本論文計一冊,共約七萬五千字,分為五章十六節,以蘇婦女的地位為研究對象,其
內容大致如下:
第一章:導論,說明「地位」的意義,婦女地位的改變,及研究主題、方法與目的。
第二章:從俄國「婦女問題」的產生談起,說明俄國婦女解放的理論及策略。
第三章:將俄國分為革命後十年、斯大林時及斯大林以後三個時期,看其婦女政策及
婦女地位之演變情形。
第四章:分別由教育、政治、經濟和家庭四個方面,來看蘇聯婦女的地位實況。
第五章:結論,從理論與實際的角度,來看蘇聯婦女解放的成果和限制,以及蘇聯婦
女地位未來的展望。
|
3 |
北伐前後婦女解放觀的轉變-以魯迅、茅盾、丁玲小說為中心的探討 / The emancipation of Chinese women during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focus on Lu Xun, Mao Dun, Ding Ling吳怡萍, Wu, Yi 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約略敘述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發生的原因,和其強烈的救亡色彩,所產生的不利影響。第二章,討論魯迅及其所屬時代。從〈我之節烈觀〉對傳統貞節觀的批判,到〈娜拉走後怎樣〉經濟解放的時代宣示,魯迅小說《祝福》和《傷逝》中的女性也標幟著不同時代的變化。一個是肩負反傳統任務的苦難婦女,一個則不僅是象徵五四精神精神的中國娜拉,還身被對五四個性解放的反省。
第三章分析茅盾。茅盾個人的婦女解放觀和魯迅可以說是一脈相承。魯迅雖然提出經濟解放,卻沒有明示一條實行的道路,茅盾則直指革命,加入工農群眾,必須先達到社會解放,婦女才能得到解放。筆者選擇了《蝕》、《虹》兩部長篇小說和《野薔薇》□五個短篇小說集所創造的一系列的「時代女性」來分析。這些「時代女性」可以說是婦女史上自五四到五卅這段時期女性的具體圖像,她們不只是出走的娜拉,並且已是都市的「小資產階級女性」。在戀愛與革命之間,尋找自我的定位,最後茅盾以其男性的觀點,將婦女解放寄託在共黨革命上。第四章丁玲及其小說,丁玲是和這個男性主流意識妥協的典型代表。丁玲蜚聲文壇的作品《夢珂》、《莎菲女士的日記》,以一個女性對於愛與性的痛苦掙扎和需求,來探索女性的心靈狀態,呈現女性觀點的兩性關係。除了對父權社會的批判外,丁玲觸角伸到男性婦女解放觀點一個薄弱的層面:夫權的批判。自《夢珂》以後到一九二九年的作品,大都存有她個人的女性意識。但到一九三○年以後,為了順眾時代的潮流,她不期然地追隨了五四以來的「男性女性主義者」的道路,把婦女問題附屬在社會問題上。從《韋護》、《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一九三○年上海(之二)》到《水》,丁玲讓女主角們由女性自我向革命大眾妥協。包括她自己本身,也同時有了出路。
第五章結論,自戊戌以來,救亡圖存,政治、社會革命成為中國婦女解放運動主基調的結果,淡化了男性批判和女性的自我反思。儘管女性改善了社會地位和社會權利,但這並不是婦女解放運動真正精神內涵。唯有從女性自覺,以「性別」角度去揭開父權社會所加於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重重障礙,方才能尋出女性在社會中的角色和定位,永遠不再陷入「娜拉走後怎樣」的循環夢魘中。
|
Page generated in 0.018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