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的研究羅淑蕙, LUO, SHU-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採用理論取向、實證調查及比較研究三種途徑,來探討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
,包括:理想的考績制度應具備那些基本要素?可借用那些理論建構?影響考績運作
的因素為何?主要的考績方法有那些〉又該如何取抉適合的考績技術?美國的考績實
況如何?有那些值得借鏡?我國的情形又是怎樣?該如何改進?
全文共計壹冊,約十萬餘字,共分為七章二十五節:
第一章:緒論。考績及其相關概念、研究動機、研究途徑與範圍。
第二章:考績理論的建構。考績在人事行政上的功能、三個指導考績制度設計與運作
的理論、健全的考績制度設計、一個有效考績模型的揭示。
第三章:主要的考績方法述評。過去取向的考績方法、未來取向的考績方法、考績方
法的適用性比較。
第四章:美國考績研究的剖析。實際運作的考蹟功能與程序、人員對考績制度的評價
、常見的考績過程問題、影響考績正確性的變數分析、參與式考績的效果。
第五章: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述評。兩制分立下的考績制度內容、考績法規內容的
探討、考績執行過程的檢討、新制公務人員考績法。
第六章:我國中央行政機關公務人員考績態度分析。研究方法與程序、問卷內容與樣
本結構說明、研究結果的發現。
第七章:結論與建議。本文主要發現、中美考績制度的比較、邁向理想的考績制度。
|
2 |
實證的貝氏理論在統計決策問題上之研究王宏鈴, Wang, Hong-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討論實證的貝氏決擇在實證的貝氏領域裡的一些重要問題。全文分七章, 摘
要如下:
第一章為總論。
第二章討論簡單的實證貝氏決擇的基本觀念。
第三章討論實證貝氏的漸近最佳性, 並其在統計檢定問題上之應用。
第四章討論實證的貝氏法則的效率問題, 並舉例說明平滑的實證貝氏法則求法。
第五章討論連續型分配的實證貝氏法則觀念, 並以實際數字上的計算比較, 和非貝氏
推定量T 。
第六章更進一步地, 討論混合決擇函數在實證的貝氏理論應用的問題。
第七章結論, 說出研究的結果, 並提出繼續發展的問題。
|
3 |
存款準備金與貨幣供給的關係----台灣地區的實證研究莊有德, Zhuang, You-D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依據一般學者的研究,貨幣數量與價格,所得及就業間均有密切的關係,因此為使經
濟體系能順利運轉,貨幣數量的供給必須配合經濟體系的需要,過多則太多的貨幣追
逐太少的財貨,將會引起通貨膨脹,太少則會影響交易的進行,千萬經濟肖條。故如
何控制貨幣數量於適當的水準,乃成為貨幣當局的重要課題,尤其是自一九六○年後
期,通貨膨脹日趨嚴重以來,經濟學者對貨幣數量及其增加率的管制問題更加重視。
貨幣創造的理論著重於存款準備金與貨幣數量的聯繫,因為存款貨幣佔貨幣供給額的
比例日愈增高,而存款貨幣的數量則取決於準備金的多寡,故傳統的理論均認為只要
能控制準備金,即能控制存款貨幣,進而控制華幣供給額。本文的目的,即在探討貨
幣當局能否透過對準備金的控制來控制貨幣供給額。
本文共乙冊,大約三萬餘字,分成六章。第一章為結論,旨在說明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第二章主要在說明準備金在貨幣管制上的重要性,並闡明傳統的貨幣理論與新的貨
幣觀點在貨幣控制上的爭論,最後引述學者的實證結果,對傳統的理論及新的觀點作
一評論。
第三章主要在討論利率與存款準備金,作為貨幣控制變數的選擇標準,並略述英國學
者對準備金與流動資產的爭論,及美國學者對總準備及自由準備的爭論。
第四章說明在目前的準備制度下,因為各種存款法定準備率的不同,對於貨幣控制的
影響。此外,我國於六十九年四月變更準備金的提列方法,將準備金的提列延後一旬
,即本旬各營業日應提的準備金,為前一旬各營業日每種存款之平均餘額乘以本旬該
種存款之法定準備率所得乘績之和。此種準備金提列方法對貨幣控制的影響重大,本
章一並討論之。
第五章依台灣資料的實證研究,首先以柳復志先生的方法,計算準備金對貨幣數量變
動的相對貢獻,其次為準備金與貨幣供給額的迴歸分析,最後探討各種存款之法定準
備率的不同,對貨幣控制的影響。
第六章係將前面各章的理論探討及實證分析作一結論,並提出一些建議,祈能對我國
的貨幣控制問題有所助益。
|
4 |
財務資料與風險評估之研究陳錦烽, Chen, Jin-F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現代經濟環境迅速變遷,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為近代企業之主要型態。企業經營者
透過證券市場取得營運所需之資金,投次大眾則經由證券投資獲取報酬。一般而言,
企業股票投資之報酬來自股息紅利及股票增值,此雨項報酬之大小則與企業盈余之大
小有關,又因為企業未來盈餘之大小含有不確定性,投資者有遭受損失之可能性,乃
有評估投資風險之必要。傳統財務報表無法鑑認投資者(即財務報表外部使用人之一
)之決策模式,因此財務資料協助投資者評估特定證券風險之能力頗受限制。本文之
目的,既係利用有效資本市場假設及組群理論之有關模式,進行實證研究,以分析及
解釋財務資料與市場風險指票之關係及其評估證券風險之能力,並進一步說明此種研
究方法在會計研究上之意義。全文共分六章二十節,各章主要內容如后:
第一章 說明研究之動機、目的、方法及限制,並概略介紹以後各章之內容。
第二章 闡述風險評估與投資決策之關係,並介紹有效資本市場假設及組群理論在風
險評估上之意義與應用。
第三章 探討財務資料與風險評估之關係,分析會計資訊與市場風險指標之相關性,
俾為實證研究之理論基礎。
第四章 介紹及評述有關市場風險指標與會計風險指標之各項實證研究,俾為建立實
證研究模式之基礎。
第五章 利用國內股票公開上市公司之財務資料,選定若干樣本公司進行實證研究,
將其結果與國外之相關研究比較,以解釋此項實證研究之意義。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5 |
臺灣個人年金保險之實証研究金巧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Page generated in 0.115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