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存款準備金與貨幣供給的關係----台灣地區的實證研究莊有德, Zhuang, You-D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依據一般學者的研究,貨幣數量與價格,所得及就業間均有密切的關係,因此為使經
濟體系能順利運轉,貨幣數量的供給必須配合經濟體系的需要,過多則太多的貨幣追
逐太少的財貨,將會引起通貨膨脹,太少則會影響交易的進行,千萬經濟肖條。故如
何控制貨幣數量於適當的水準,乃成為貨幣當局的重要課題,尤其是自一九六○年後
期,通貨膨脹日趨嚴重以來,經濟學者對貨幣數量及其增加率的管制問題更加重視。
貨幣創造的理論著重於存款準備金與貨幣數量的聯繫,因為存款貨幣佔貨幣供給額的
比例日愈增高,而存款貨幣的數量則取決於準備金的多寡,故傳統的理論均認為只要
能控制準備金,即能控制存款貨幣,進而控制華幣供給額。本文的目的,即在探討貨
幣當局能否透過對準備金的控制來控制貨幣供給額。
本文共乙冊,大約三萬餘字,分成六章。第一章為結論,旨在說明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第二章主要在說明準備金在貨幣管制上的重要性,並闡明傳統的貨幣理論與新的貨
幣觀點在貨幣控制上的爭論,最後引述學者的實證結果,對傳統的理論及新的觀點作
一評論。
第三章主要在討論利率與存款準備金,作為貨幣控制變數的選擇標準,並略述英國學
者對準備金與流動資產的爭論,及美國學者對總準備及自由準備的爭論。
第四章說明在目前的準備制度下,因為各種存款法定準備率的不同,對於貨幣控制的
影響。此外,我國於六十九年四月變更準備金的提列方法,將準備金的提列延後一旬
,即本旬各營業日應提的準備金,為前一旬各營業日每種存款之平均餘額乘以本旬該
種存款之法定準備率所得乘績之和。此種準備金提列方法對貨幣控制的影響重大,本
章一並討論之。
第五章依台灣資料的實證研究,首先以柳復志先生的方法,計算準備金對貨幣數量變
動的相對貢獻,其次為準備金與貨幣供給額的迴歸分析,最後探討各種存款之法定準
備率的不同,對貨幣控制的影響。
第六章係將前面各章的理論探討及實證分析作一結論,並提出一些建議,祈能對我國
的貨幣控制問題有所助益。
|
2 |
公開市場操作的研究寧國輝, Ning, Guo-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鑑於公開市場操作為最主要貨幣數量管制工具,且我國也正努力朝此方向努力。本文
針對此種情熱及需要,對美國公開市場操作政策作一深入研究,期望藉此項研究,有
供我國貨幣當局參考之處。
本文的主要內容:
自第二章至第六章是本文的主體,其中,第二章係公開市場操作政策的理論探討,第
六章係檢討我國的公開市場操作政策,其餘四章則係有關美國公開市場操作制度的研
究。各章的主要內容如下:
第二章:公開市場操作之理論與特性,其分四節,首由其之理論基礎開始,述之經濟
效果,及雙重特性最後與其他數量管制工具作一比較與配合。
第三章:公開市場操作之決策執行機構與制度程序,分成三節討論,主要係介紹美國
之聯邦準備制度下:FOMC及其操作指令之內容,並敘述近年來指令型式之轉變。
第四章:公開市場操作之操作策略,分成五節,以長短期操作策略及兩者間之連繫為
主,最後並探討所謂之最適操作策略。
第五章:公開市場操作之指標:亦分成五節,主要係以討論傳統的指標--貨幣市場
情勢和近來常用的貨幣總計。
第六章:我國公開市場操作之檢討,尤其是指自民國六七年十一月下旬至六八年十二
月三一日底止連續四個階段的公開市場操作,並作檢討與建議。
|
3 |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相對有效性-McCallum's rule與前瞻性預期在St. Louis model的應用朱琇妍, CHU SHIOU Y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St.Louis model 於1970年由Andersen與Carlson提出,該模型由八條方程式構成。其中四條估計式分別為:總支出方程式(Andersen-Jordan equation)、物價方程式、長期利率方程式、及失業方程式;其他四條為定義式。該模型以一簡單縮減式(reduced-form)估計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名目產出的影響,透過係數的比較、估計係數t值的大小、以及落後期結構的差異,發現貨幣政策較財政政策有較大、較快、較易預測的效果。在原始的St. Louis model中,並未考慮共整合(cointegration) 與誤差調整模型(error-correction model)的概念,變數間若能通過共整合檢定則隱含存在一長期均衡關係。過去St. Louis model採用backward-looking的方式,以前期物價變動來估計本期的物價成長率;而貨幣政策變數僅以準備貨幣、M2成長率直接對產出估計,並未考慮貨幣政策回饋法則。在財政政策變數的選擇上,本文嘗試以不同潛在產出估計法計算充分就業下的政府支出;貨幣政策變數方面,仍選擇準備貨幣作為政策工具,並以貨幣數量回饋法則的方式內生化於模型中。
原始的St. Louis model以最小平方法(ordinary least square,OLS)對個別方程式估計,為避免對單一方程式估計而忽略其他變數間的交互影響,本文將三條估計式視為一整個系統(system),對模型作完全資訊最大概似法(full information maximum likelihood, FIML)聯立估計,藉此比較單一方程式與模型聯立估計的結果,以判定模型是否產生誤置。總體經濟計量模型除了說明總體經濟現象外,尚能透過模擬分析得出各種政策效果。本文在估計出實證結果後,將配合Gauss-Seidel方法逐步收斂求解,比較開放性經濟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相對有效性。
無論是在共整合分析或是完全資訊最大概似估計法下,利用台灣資料估計皆顯示貨幣政策與經濟活動關係密切,貨幣政策確實較財政政策在穩定經濟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結果均支持St. Louis model的結論;而經由Gauss-Seidel收斂法求解發現,靜態模擬較動態模擬準確。主要是因為靜態模擬是以前期的實際值代入,故預測誤差較小;而聯立模型的模擬誤差大於單一方程式的模擬誤差是因前者包括聯立估計時產生的結構誤差,以及單一方程式本身的個別誤差。除了物價方程式的Theil係數偏高外,經濟成長率與準備貨幣成長率的趨勢皆能準確被預測。
本研究同時驗證了Mundell- Flemming之命題,在國際資本不完全移動的浮動匯率制度下,貨幣政策較財政政策有效影響國民所得。由於本文容許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干預匯率,因此是在管理式浮動匯率制度下考慮政策有效性;且依台灣現況,國際資本並未全部管制,亦未完全開放自由移動,因此財政政策對國民所得仍有正面的影響效果。 Read more
|
Page generated in 0.01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