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經驗(1972-1983)顏志榮, YAN, ZHI-R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十二萬字,分七章十八節。
本文係以後行為主義討論重大問題的理念為研究角度,來研究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經
驗,希望能藉此研究成果鑑往知來,以為啟示。為避免研究範圍過大致難以掌握重點
的弊病,特以一九七二年至一九八三年期間,我國政治發展經驗,做為研究之對象,
其中參考GABRIEL A. ALMOND政治發展四個因果解釋,以下列五個層面為分析內容:
一、在政治發展的外環境上,主要是討論國際環境的嬗變及中共的統戰對中華民國的
影響。
二、在政治發展的內環境上。主要是討論中華民國在社會動員上的發展程度,藉此探
討社會動員對政治發展的影響,並以政治參與的高漲為焦點,討論無黨籍政治人士的
崛起及其對政治發展的影響。
三、在政治體系的功能發展上,係說明政治體系面對社會動員的發展,在功能上所做
的各種因素,包括中央民意代表的增額選舉,選舉罷免法及國家賠償法的制定,以及
中國國民黨面對無黨籍人士競爭所做提名政策的回應。
四、在政治成員的理性抉擇上,主要是探討政治成員的政治文化,申論選民歷年的投
票趨勢,以及苶黨籍政治人士的言論取向。
五、在取高執政者的領導上,則從領導的制度層面及行為層面分析 蔣經國先生的領
導特質,並探討其在精英甄補上的決策。
最後,總結歸納這一段期間,中華民國在政治發展上的成功經驗,並希望能藉此補充
修正政治發展理論的疏失。
|
2 |
政治科學中的價值問題 : 方法論上的分析 / English title郭秋永, GUO, GIU-Y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政治研究以及一般社會研究的領域中,價值的科學分析一向都是極受重視並曾引起
長期爭論的問題。前人討論此一問題的專著,雖然曾出不窮,可是眾說紛紜,至今依
然沒有定論。因此,本文一方面想根據前人所獲致的某些結論作為背景,另一方面也
想憑藉現代方法論所發展出來的知識作為標準,來對此一問題從事全面性的澄清工作
,並進而試作解答。
本文的主題是政治研究中的價值問題,在討論過程中,涉及的範圍,相當寬廣,但始
終圍繞著兩個重心而進行。這兩個重心即是:價值中立與價值的經驗研究。全文共有
六章,每章的主要內容,分別扼要說明如下。
第一章是導論。對傳統政治學及現代政治學中有關價值問題的重要論證,作一評論性
的分析,並進而企圖逐漸顯現出來價值分析及是政治研究領中的關鍵性課題。
第二章討論價值語句的認知。本世紀中,關於價值語句的認知,曾先後出現五種不同
的重要說法。其中以「規約說」較為健全。本文以「規約說」略加修正後作為基礎,
進而肯定兩個論點:(1)「政治科學著作中不得包含價值語句」的假定乃是多餘的
;(2)後行為主義(post-behavioralism)強調人道主義的原則具有其合理的基礎
。
第三章討論價值語句的推論。從事實語句是否可能推論出價值語句,向來即有兩種對
立的答案:一種是肯定的,另一種是否定的。本文接受後者的答案,即支持「分離論
」的說法。
第四章討論經驗研究中免除價值判斷的可能性。關於此一問題,不僅產生爭論甚多,
而且招致曲解至深。本文以化繁為簡的方式,首先把各種不同的論點區分為兩大派:
一為「全方法論上的價值中立」。所謂「方法論上的價值中立」,即是一方面保留肯
定派的意圖,另一方面化除否定派的疑難。
第五章討論價值的經驗研究。首先指出「價值中立論」的被誤解及反行為主義(
antibehavioralism )的武斷。並進而透過概念的系統意含及經驗意含之分析,以顯
現出價值的經驗研究之可能性及困難性。
第六章是結論。於政治研究中的價值問題,本文所肯定的重要論點,及提出的六項要
旨,均以概括性的方式,在結論中逐一加以說明。 /
|
Page generated in 0.02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