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4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新生活運動- 理論與實踐的分析一九三四∼一九三七

林澤震, LIN, ZE-Z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敘述新運組織的發展情形,以及研究動機,研究方法 和研究範圍。第二章新生活運動的緣由,分別由國際,國內政治局勢,以以國內社會 的情況分析為何要發起新生活運動。第三章,新生活運動的理論分析,探討的重點在 於新生活運動與道德的關係,以及新運理論中政治的關係為何,最後是由晚清以來的 思潮觀點,審視新運理論的沿承。第四章討論新運實行的情形,並由視察團的資料, 分析新運的成效。第五章,結論,討論新運的性質,新運和力行社關係,及新運在現 代史上的地位。全書約十萬字。
2

從契訶夫四齣戲劇:《海鷗》、《凡尼亞舅舅》、《三姐妹》和《櫻桃園》看人物的心理潛流 / Characters' Psychological Undercurrent of Chekhov's Plays: "Seagull", "Uncle Vanya", "Three Sisters" and "The Cherry Orchard".

陳邦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契訶夫四齣戲劇創作時間為俄國政治、經濟、文化面臨巨變的年代。劇中人物在茫然未知的時間中摸索新出路、於倒塌的空間中創造新世界的行為,反映出當時知識分子對於舊有體制的不滿以及追求新生活的渴望。本論文從時間、空間兩面向分析文本中人物的心理潛流,最後整理出兩類性格:疏離和荒謬。   主文分作四大章進行論述。第一章探討契訶夫創作時期的歷史背景;第二章和第三章則從時間和空間面向詮釋劇中人物的心理潛流;最後一章則以體現出在時空交織下所呈現的性格特徵為分析重點。
3

新生活運動與倫理教育之研究

卓心美, Zhuo, Xin-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壹章為結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目的、方法及範圍。第貳章則運用歷史的研究指 出新生活運動係以剿共、抗日為其時代背景,所發起的一項心理建設之運動。經由解 析得知它具有救國運動、社會運動及教育運動的性質。第三章則從法律學、社會學、 心理學、倫理學、教育學的觀點,探知倫理教育的涵義及目的為:運用各種教導的方 法,使受教者認知且實踐人群關係所應遵循的道德法則,和人生至善理想的一種歷程 。而置於個人道德教育、家庭倫理教育、社會倫理教育、民族倫理教育、世界道德教 育的範疇內實施。第肆章則從國民道德生活教育的觀點和民族復興的觀點,得知新生 活運動有其意義與時代價值。第伍章則探討新生活運動對當前倫理教育所生的影響, 顯示學校倫理教育在青年訓練大綱、共通校訓、訓育綱要、生活教育方案等教育法令 ,和生活與倫理、公民與道德課程,以及社會之國民生活改造運動,仍係愛新生活運 動一脈相傳的影響。第陸章為結論,從第肆章的探討中可知新生活運動是國家現代化 的初步,有其意義和價值,唯其較偏重外在行為習慣的養成,故今後若再重新施行時 ,應特重理性的啟發,俾由外鑠而內發,由勉強而自然,充分發揮倫理教育的功能, 以培養我國國民獨立自強、頂天立地的健全人格,以創建現代社會整齊清潔、簡單樸 素及迅速確實的新生活!
4

中國國民黨婦女工作之研究(1924-1949)

洪宜嫃, Hung,Yi 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中國國民黨的婦女工作為探討重心。章節安排方面,除第一章緒論、第五章結論外,其餘章節,依時間為主軸貫串前後。分別探討1924年改組到北伐時期(1924-1928)、訓政前期(1928-1937)、抗戰時期(1937-1945)及戰後(1945-1949)等四個時期中國國民黨的婦女工作。內容方面,每章皆先討論婦女組織的成立、演變或沿革;其次,討論該時期婦女政策的制定,包括:婦女政策的內涵、理論依據、與時代背景的關係以及該政策對中國國民黨婦女觀的反映;最後,將分別討論中國國民黨推行之婦女工作並檢討其成效。希冀藉由上述的討論,系統性呈現1924年到1949年間中國國民黨的婦女工作。 自1924年中國國民黨成立中央婦女部以來,便開始從事有計劃、有組織的婦女工作。因應不同時期的變化,1924年到1949年間中國國民黨的婦女工作,在組織、政策與工作推行等各方面皆有所變化,而其轉變的依據,皆與其當時的政治目標相關。需要動員婦女力量的時候,婦女組織相對完善,婦女政策也多將救國與婦女解放、地位的提升相聯繫,工作方面亦較積極。在訓政前期,建設國家是中國國民黨最高的政治目標,不希望民間有大規模的民眾運動,故廢除了婦女組織,並藉由確定地方法定婦女組織的方式,深入掌握地方婦女團體,且政策與工作方面均趨於和緩,傾向利用國家的公權力,主動賦予婦女法律上的權益,並推動婦女救濟工作。

Page generated in 0.026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