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權力的再現與再現的權力:新華網的川震新聞攝影之政治性意涵 / Photographic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authoritarian regime: the political connotations in news photographs of 2008 sichuan earthquake by xinhuanet

吳雅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新聞攝影在中國的發展脈絡與西方國家不同,不僅在於攝影與紀實攝影引入中國的時間背景正處於中國政經混亂的年代,使得新聞攝影的地位無法獨立,另一方面,也在於1949年中國政局變革後,政府當局對新聞媒體的掌控,使得新聞攝影內容受政府政策影響和干預。 本研究以影像角度,探討2008年中國四川省汶川大地震這一重大災難新聞中,新華網照片中所隱藏的影像訊息結構。研究者以官方媒體機構新華網站上的川震專題新聞照片系列作為研究對象,透過符號學與論述分析方法,釐清影像所再現的黨政宣傳機制、中國媒體的宣傳工具地位受箝制情形、影像訊息所構築的意識型態內容,並探討「政治正確」與新聞媒體在影像上的自主空間縫隙。 研究發現,在川震災難新聞的處理上,照片內容呈現:(一)影像元素呈現正面的訊息,但正面訊息的層次多元;(二)影像修辭符合「中國特色」和「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情懷;(三)影像元素不脫離政治正確和政治權力結構的框架。於是,透過研究發現,可解讀到:新華網的新聞影像亦以正面的手法宣傳國家形象,只是,這些框架中的影像元素中仍藏有「意外的」敘述事件,即,那些未被放大的訊息和刻意隱藏的「新聞事實(大多為負面訊息)」在「和諧、設計過的場景」內,有時反而顯得突出而明顯。 可見,正面或負面的新聞訊息,在選取和框架上並不如文字訊息那樣容易或簡便,也因此,中國媒體受到政治權力運作問題,在新聞影像呈現上,產生更多的探索空間。
2

攝影•工具•新聞現場—從人與工具的關係探討電視新聞攝影實務 / Rethinking TV news photography: 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hotographer, tool(s), and location

區國強, Au, Kwok K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研究者以「人 – 工具 – 現場」之間的關係為觀察角度, 希望探討實作中電視新聞攝影活動的本質。本研究以錄影方式紀錄不同實作個案,並對13位不同年資的電視攝影記者進行深度訪談,研究發現實務中電視新聞攝影實際上不只是「攝影」的活動而已,更是關於什麼是「新聞資訊」和「解題資訊」的想像、聚焦和校準工作。而且,攝影記者在新聞現場使用攝影機的過程,也同時是智能配置與權力互動的「連結」活動。一方面,攝影記者必須與各種人與非人的工具/資源連結,才能涉入到現場的情境性中,理解新聞現場的解題意義,並以攝影機工具將特定對象轉化為新聞影像素材。另一方面,由於連結活動除了智能協力,也隱含了權力角力,攝影記者雖然「操作」了攝影機工具,但事實上主導攝影機工具如何被「使用」的人卻可能不是攝影記者。簡單來說,電視新聞攝影中「人 – 工具 – 現場」形成關係的過程,也同時是攝影記者配置智能與參與建構行動者網絡的過程。攝影記者在過程中不斷計算自己與其他行動者之間在智能上以及權力互動上的關係,以瞭解到底該「拍什麼」甚至「如何拍」。研究也發現,實務中電視攝影記者經常處於「資訊焦慮」和「權力焦慮」的狀態,也就是一方面對解題目標的模糊性感到困擾,另一方面又可能擔心自己在工作中失去主導攝影機使用以及詮釋新聞現場的權力。本研究提出,電視攝影記者如果想強化自己在網絡中的行動位置,必須加強處理資訊以及與其他行動者連結的能力,並找出更均衡的「人 – 工具」關係。 / This study aims to rethink the practice of TV news photojournalism by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V news photographers, the tool(s) they use, and the location where “news” happens. Employing methods of case study and in-depth interview, the study finds that TV news photographer's job is more than just skillfully using camera to capture news video; in fact, in order to know what to film, as well as how to film, TV news photographer needs to work with different human and non-human resources, “involving-in” the context of activity, and constructing the content and objectives of the assignment. In short, TV news photography is a situated activity and process of calculation. To effectively perform his/her task, photographer is required to bring people and things together and measures relations among different actors.
3

深度報導:攝影記者在台灣—專業路漫漫

許靜怡, Ching Yi, Hs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這是一篇有關台灣報社攝影記者的深度報導。本報導藉由攝影記者在台灣媒體環境中的弱勢,凸顯攝影記者專業地位尚未建立的事實。到底未來攝影記者該如何邁向專業之途?專業發展的路上又有哪些障礙?本文從專業知識、專業自主、專業承諾和專業責任四個角度切入,探討攝影記者工作的現況,歸納出攝影記者在專業發展上所應具備的特質,並進一步指出發展新聞攝影專業的主要作法。

Page generated in 0.0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