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李銳小說研究

劉文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李銳是當代中國大陸頗為特殊的作家,在大陸新時期以後迄今近三十年的時間裡,文學思潮此消彼長,變化急速,但李鋭的作品依舊始終奉行以表達自己的思想及體驗來創作的主旨,堅持自己的風格,不隨波逐流,隨著一次又一次新作的推出,可以觀察出李鋭對歷史及生命更深入的思考,這使得他的作品頗具哲學的意味,在大陸文壇中獨樹一格。他李鋭的小說創作,可以說有著豐富的意涵,他對於人類困境的哲學性探詢或是「敘述就是一切」的敘事風格,都值得進一步的探究,而本文擬從李鋭小說的主題、悲劇意識、歷史觀念、敘事技巧與創新嘗試等幾個範疇,詳細探討李鋭作品。 首先關於李鋭小說的主題。李鋭的作品有強烈反映現實生活的色彩,因此,在主題之下,要還原的是當時社會經濟及政治環境,以及李鋭個人經驗對作品的影響,藉由這樣的背景,對於其作品的主題展開梳理。 其次探討李鋭小說的悲劇意識。李鋭作品中有十分濃重的悲劇氛圍,不論是形而下,對於生存環境、生理需求的無法滿足;還是形而上,對於追尋理想的幻滅,在李鋭的小說中都存在著,藉由李鋭小說中悲劇意識的探索,可以發現,李鋭試圖從人類困境的發掘找到人的價值所在。 次之分析李鋭小說的歷史觀念,新時期以來,中國由一封閉保守的環境逐漸開放,走向現代化及全球化,傳統穩定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受到挑戰,李鋭作品一方面有著這樣的思潮環境作為背景,另一方面文革的經歷使他不再相信所謂的「真理」,因此其作品中有著對歷史的強烈地懷疑和質疑,也隱隱含了歷史觀念的變革。 再者針對李鋭小說的敘事技巧及創新嘗試進行探析,近代中西方敘事理論的研究迅速蓬勃的發展,透過李鋭作品中敘事方式的解析,可以看出:李鋭在處理呂梁山系列和銀城系列時,採取不一樣的敘事手法,呂梁山系列主要描寫農民的生活,李鋭將敘事者的聲音壓到最低,讓筆下的人物自行發聲;而對於歷史題材的銀城系列,則採取全知觀點,在敘事時間的運用上,也常使用預敘,企圖營造出歷史感。 最後歸結上述各章的論述,試圖找尋李鋭小說的核心價值,發現李銳的小說創作由自己的經歷出發,以表達「人」為重點,追尋生命存在的意義。
2

文革後大陸文學的新主題--以莫言、李銳、王安憶的作品為例

孫國華, Sun, Kuo Hw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要 中國在文革結束之後,文學出現完全不同的發展狀態,相較於文革前政治要求決定文學發展的情況,有了極大程度的轉變。本論文透過對三位大陸作家李銳、莫言、王安憶作品中,有關於女性、家族、民間層面的驗證,來說明中國文學在文革結束之後的新發展樣貌。在女性的層面,將針對三位作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轉變,來分析中國新時期文學中,女性角色在作家筆下形象的大幅轉變;家族的層面,則主要探討家族神話的建構與作家本身、甚至是與國家社會間的關係聯繫;民間層面則透過新時期文學中崛起的嶄新主題-民間寫作,來觀察作家與其筆下作品,在文革結束後,所呈現出來的不同之處。希望透過這三位知名作家筆下有關女性、家族、民間層面的分析,來驗證中國文學在文革結束之後的嶄新發展。 關鍵詞:李銳、莫言、王安憶、女性、家族、民間

Page generated in 0.012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