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1
  • Tagged with
  • 3
  • 3
  • 3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淮南子》中的「治道」問題研究 = An exploration of "the Dao of rulership" in the Huainanzi

張羽軍, 23 November 2018 (has links)
本文的目的是探討《淮南子》中的「治道」問題,共分九部分。緒論部分的主要目的在於:闡述先秦西漢的「治道」思想;給予《淮南子》中的「治道」思想以思想史意義上的定位;闡述《淮南子》的語境中哪些概念或問題與「治道」有關,並簡述它們之間的聯繫;簡述本文所運用的唐君毅《哲學概論》中的四種方法論思維:「純理的推演法」、「比較法」、「超越的反省法」、「批判法」。第一章乃是對《淮南子》一書基本情況的簡介,以及對《淮南子》政治哲學相關研究文獻的批評。接下來的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別探討與「治道」問題有關的五個方面:「適情」、「無爲」、禍福問題、儒學問題、「制禮」問題。第七章借鑑《淮南子》中的「治道」思想,對牟宗三與徐復觀的「治道」觀進行反思。最後一章(第八章)一方面是總結本文的寫作線索和思路,另一方面是藉助關於胡適、《淮南子》、蔣介石的史實,指出《淮南子》中的「治道」的部分思想在近現代仍具影響。This dissertation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Dao of the rulership" in the Huainanzi. It consists of an introduction and eight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offers an account of the concept of "the Dao of the rulership" in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in the Pre-Qin period and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Chapter I offer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important works in the Huainanzi scholarship related to the topic. Chapters II to VI cover five sub-topics regarding "the Dao of the rulership" as shown in the Huainanzi, which includes emotion, non-action, the dialectic of fortune and misfortune, Confucian rulership, and rituals of governance. Chapter VII gives a critical reflection of the ideas of rulership offered by New Confucian scholars represented by Mou Zongsan and Xu Fuguan. Chapter VIII, the last chapter, offers a summary; it also discusses rulership in the Huainanzi in terms of its modern relevance. Methodologically speaking, the research adopts the fourfold method of textual analysis mentioned by Tang Junyi, namely,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extrapolation, comparison, transcendental reflection, and critical assessment.
2

呂氏春秋十二紀紀首、淮南子時則訓及禮記月令之比較研究

曾錦華, ZENG, JIN-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研究目的:月令之文,今所見而大體具在者,僅有「呂氏春秋•十二紀」、「淮南子 •時則訓」及「禮記•月令」三篇,本文即欲就此三篇作一探討。 文獻:本文主要文獻為「呂氏春秋•十二紀」、「淮南子•時則訓」、「禮記•月令 」三篇,輔以「夏小正」、「詩•風•七月」、「管子」諸篇。 方法:本文以綜合比較之法,分析此類「月令」之基本設計,歸納出其共同思想及特 色。 內容:本文約十二萬字,第一章為「呂氏春秋十二紀、淮南子時則訓及禮記月令之著 述考」,探討三篇成書先後,以追溯「月令」之來源。第二章為「呂氏春秋十二紀紀 首之撰著」,乃在探討「十二紀」之淵源及特色。第三章為「呂氏春秋十二紀紀首之 內容結構」,由「天文星象」、「歷法節候」、「五行配當」、「明堂月令」四節, 以考其內容。第四章為「呂氏春秋十二紀紀首、淮南子時則訓及禮記月令之比較」, 由其材料結構之比較,以反映三者之關係及其增刪之跡,藉以考其思想特質及演進過 程。第五章為「呂氏春秋十二紀紀首、淮南子時則訓及禮記月令之影響及評價」,由 此探討其對兩漢學術政治之影響及評價,與未來發展。 成果:此三篇內容有大同小異之別,如各月之天文記事,五德轉移及各月政令之安排 ,三篇類似;其小異者,則偶有用字之差異及文句之脫落,或因反映時代風尚而增刪 者。其部分內容,或出於牽強附會,但仍反映出陰陽家「與元同氣」之政治理想。
3

中韓始祖及英雄神話研究

全炳澤, QUAN,BING-Z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中韓始祖及英雄神話研究」為題。其研究目的是藉中韓古神話的研究與比較,考察兩國始祖及英雄神話具有什么樣的意義,從神話的內容來看古代先民的聖事、創業,繼而了解古代東方兩民族的思想及其生活情境。經由不同民族的神話研究,可以考察其相互的關系。資料不源則以中國先秦以前的神話資料與韓國高麗、朝鮮的神話資料為主;諸如中國的山海經、楚辭;莊子、墨子、淮南子、列子等諸子;左傳、國語、戰國策、史記等史書。韓國部分則有三國史記、三國遺事、高麗史、世宗實 錄等史書;及帝王韻記、東明王篇等史詩。在研究方法上采諸神話學者的理論,研究神話的意義,并及於歷史學、人類學、民俗學、宗教學、考古學等諸相關學科,因此可以說是一個多學科的總體性研究。 中韓古神話不像希臘、北歐神話的內容豐富、并有體系。中國古神話材料零星片斷、錯綜復雜,既使同類事件或事慫,在不同的文獻中就有不同內容的記載;而且不易建立比較完整的系統。韓國的神話也有同一情況,其內容極為簡略,神話記載的文獻有限,更重要的是神話所發生的時間與神話被記錄的時間有所差異。兩者之間間隔太遠。但是從現存的中韓古籍里,仍然可以推考有關中韓始祖及英雄的聖事、聖業。本論文就在這一種情況之下,先討論中韓神話的部分特殊性的問題,即神話的演變。 中韓的始祖神話中,具有代表性的檀君神話可與炎、黃帝神話做一分析研究,發現這些神話同屬於太陽神話。中韓兩國民族在上古時代,皆有崇拜天神、太陽的習俗。 在比較神話學上,對兩國英雄神話的討論,應注意英雄所表達的精神和它的意義。其次敘述韓國的朱蒙、昔脫解,在韓國神話里,都屬經歷試煉后成為英雄的故事。 中國古神話中,則有夸父、精衛表現出征服自然的精神。刑天、蚩尤、共工的神話也呈現出原始社會對自然反抗的精神;治水的 、禹;射后手羿的神話,也年射地反映先民克服自然災害的祈願,象征人類對神權的挑戰。 透過始祖神話的研究,可以發現始祖神話所表達的思想,使后人具有一種自豪感,進而成為一個民族的文化、思想的背景。因此在研究、比較中韓古神話的課題中,可以進一步探索其文化面貌。 古神話中的英雄故事成為一個民族的共同財產后,對后世的文學有深刻的影響,而英雄的精神也不斷地流傳於后人的心目中,成為一個民族的精神象征。

Page generated in 0.022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