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俄國革命知識階級: 赫爾岑研究

譚桂戀, Tan, Gui-L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代俄國的形成,原係奠基於十九世紀,而十九世紀的俄國,是俄國史上劇變的時代 ,在這個劇變的時代中,扮演著中流砥柱的角色者,則是一群「知識階級」,他們懷 抱著狂熱的理想,無私無我的精神,獻身於國家民族的前途,處於落後的俄國,在西 方文化的衝擊下,他們如何覺醒?如何使俄國的歷史發展,走向革命的道路呢?赫爾 岑 (Alexander Herzen,1812--1870)身為「知識階級」的成員之一,透過他的研究, 至少可以瞭解一個思想家、知識份子,他如何尋求俄國的前途,處在保守落後的俄國 ,與自由進步的西方文化之間,他如何調適自己,這是本論文的重心。全書共分五章 ,第一章介紹「知識階級」在近代俄國史上的地位,分析其產生的背景,係源自彼得 大帝以來的西化運動,近百年來西化的結果,並未使俄國成為西方文明圈內的一份子 ,西化運動僅止於生活習俗學術思想的引進,政治社會制度並未因西化而改變,逐形 成整個西化運動的神貌分離現象,而且西化運動的推廣,局限於上層階級,佔總人口 百分之九十左右的農民,無視於西化的潮流,仍生活在傳統的俄國中。因上述的因素 ,乃有「知識階級」的出現。至於「知識階級」的成長,依其出身、思想和時代背景 ,可分為三代,即父子孫三代。第二章開始進入主題,赫爾岑的一生,可以一八四八 年作為分水嶺,在此之前,他視西方為俄國的希望。早熟的童年在十二月黨革命的啟 蒙下,而有政治意識的覺醒,在大學時代,組織革命小組--「赫爾岑小組」 (Herzen ,s circle) ,研讀禁書與討論政治社會問題,因尼古拉一世的專制保守,「1834-- 1842」。近八年的放逐生涯,實貴的青春耗費在無意義的案牘中 (事實上,除了精神 的苦悶外,赫爾岑在放逐地並未喪失自由,擔任文職工作 ),令其思想僧趨急進,反對 專制的心志益加堅定。一八四二年,回到莫斯科後,投入西北派與斯拉夫派的論戰中 ,在其中,他採取中立的態度,不過基本上來說,西方的一切是他所嚮往的,俄國的 希望在西方,這是他離開俄國之前的信念,因此而有一八四七年初,自我放逐時代的 開始,奔向西方找尋樂土。第三章即是敘述赫爾岑的自我放逐時代。當他親身投入西 方社會後,目睹一八四八年二月革命風潮,慘烈的屠殺流血,頹廢與罪惡的現象,赫 爾岑的西方樂土為之破減,他開始加歸俄國,從傳統中找尋未來的藍圖,農村式的社 會主義即在這種背景下孕育誕生。為喚醒他的同胞,宣揚其革命的思想,他在倫敦創 辨「北極星」(Polar Star,1855--69)和「鐘聲」(The Bell,1857--67)等雜誌,秘密 運入俄國,在文化思想界造成轟動(「鐘聲」雜誌),尤其廣受年輕人歡迎,至一八六 一年農奴解放法令頒布,「鐘聲」雜誌支持農奴解放,且頌揚之,立場亦轉趨溫和和 ,引起急進派青年不滿,又因支持波蘭的革命,觸怒了俄國人的民族主義,「鐘聲」 雜誌銷路驟降,赫爾岑的影響力亦漸消失。第四章介紹赫爾岑的農村式社會主義,他 的農村式社會主義源自斯拉夫派的理論--村社制度(mir),他認為唯有採取農村式的社 會主義,方能避免西方資本主義的弊端,超越資本主義,直接進入社會主義世界。第 五章結論,評述赫爾岑一生及思想。

Page generated in 0.02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