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競租活動與福利成本之估計 / Rent-Seeking Activities and Welfare Cost Caculate許春梅, Hsu, Chuen 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家的強制權力創造了龐大的租利(rent)。個人或團體往往投入時間、金
錢或其他努力以獲取這些租利;這些追逐爭利的過程,稱為「競租活動
」。研究這些租利的形成、尋求、防禦、規避及它對社會產生的成本、效
益的一些理論及實證分析,統稱為「競租理論」(theory of rent-seek-
ing)。本文將運用「利益團體模型」及「競租理論模型」將利益團體-管
制政策-社會福利成本三者之間的關係串聯起來。最後以Mohammad與
Walley對印度競租成本估計模式為架構,以台灣現有資料做一估計,探究
台灣因管制活動造成社會福利成本究竟有多大。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
論;第二章為政治決策與競租活動;第三章為競租理論與福利成本之估計
(一);第四章為競租成本的衡量(二);第五章為結論及建議。
|
2 |
金融服務課徵消費稅問題之研究李梓毓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晚近對於應否將金融服務納入消費稅基,及其稅率如何訂定的相關討論,大都從“金融服務為非最終消費”的角度出發,然而這樣觀點並不適用於所有種類之金融服務;將全部的金融服務視為一體來探討此一課題並不恰當,其結果也可能有所偏頗。
此外,以消費者的個人效用極大化問題來討論將金融服務納入消費稅基雖為正確作法,但卻忽略了政府在經濟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消費者行為可能對社會福利造成的影響。Rousslang(2002)認為,由於政府也是金融服務的使用者之一,而所面對的使用成本卻可能與消費者不同,在此種模型下,個人追求效用極大的行為會經由不同的租稅政策而產生不同的社會成本。
本文以Rousslang(2002)為基礎,將金融服務的性質分為最終消費與非最終消費兩種,研究發現,在金融課稅採總額型下,金融服務應否課稅及其稅率高低,與政府使用金融服務的成本,以及非最終消費性質之金融服務佔整體服務之比例息息相關。
此外,不同的課稅方式可能會對私人選擇及社會成本有不同的影響
,進而影響最適租稅政策。吾人試圖將模型延伸,將金融課稅改為加值型,並與總額型之結果作一比較,結果發現:當政府與私人面對相同的金融服務使用成本時,兩者最適稅率之訂定相同,而當政府使用金融服務不需付費時,加值稅制下最適稅率之訂定會受金融機構本身生產成本及報酬的影響。
|
3 |
通貨膨脹之福利成本陳繡里, CHEN,XIU-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歷史的遞嬗,通貨膨脹著實困擾著不同地區、不同制度的人們。通貨膨脹的發生往
往影響經濟個體的工作、儲蓄、理想,經濟學家為了探究通貨膨脹對社會的危害,著
手研究通貨膨脹所帶來的福利成本。本文嘗試以一宏觀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本文除前言、結論之外,共分三大部份,第一部份為傳統靜態分析,以Bailey及Phe-
lps 的模型及Fischer 的模型為主,前者認為通貨膨脹宛如對貨幣課稅,即通貨膨脹
稅,其稅額應為通貨膨脹率乘以實貨貨幣余額
|
Page generated in 0.01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