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1
  • 1
  • 1
  • Tagged with
  • 5
  • 5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央研究院所藏石印本福州評話研究

陳冠蓉, Chen, Guan-R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提要 論文名稱:中央研究院所藏石印木福州評話研究 通過日期:民國八十七年六月十一日 福州評話又名「清書」,與北方說書、蘇州評話同源異流,為福建省福州方言語系的主要曲藝活動之一;歷來學者或視作評話,或歸人彈詞,然皆無法完全涵攝其文類特質。中央研究院所藏石印本福州評話在質、童上均頗為可觀,雖未刊行、流佈,卻是釐清諸多疑點,並忠實反映原貌的第一手資料。本文即欲針對此一範圍,進行敘錄,分析作品的類屬、套諳、語言特色、精神意涵等以,闡明其文獻意義。 本文共分十章:第一章緒論,簡述研究動機、文獻檢討、研究範圍及方法。第二章中央研究院所藏石印本福州評話敘錄,詳細對照中央研究院所藏石印本福州評話,整理書目、微卷編號、作者、出版項和頁數箏,便便於檢索,且就已知題材來源,略加分類。第三章福州評話的類屬、淵源及其表演方式、流傳概況,乃根據現有研究成果,探討其類屬、形成過程、表演方式和流行區域、慨況,試圖對部分論點的矛盾處,提出懷疑與修正。第四章中央研究院所藏石印本福州評話的版本問題,分形式、內容兩方面,按版本種類、題目、頁數、行數、字數、裝訂與出版時地、創作編輯、語言文字等,逐一說明。第五章中央研究院所藏石印本福州評話的套語,歸納其開頭、結尾套語的類型。第六章中央研究院所藏石印本福州評話的語言特色,首先列舉常見字詞,加以解釋,凸顯其詞語特色;再由聲情細節,討論其語言性質。第七章中央研究院所藏石印本福州評話呈現的精神意涵,則考察其寫實的風俗民情、瑣細中見理性的審美標準及強烈的社會關懷,多與福建當地獨特的文化結構,有著密切聯繫。第八章論近人所編有關石印本福州評話的的目錄及故事內容,除《中國俗曲總目稿》、《王以炤存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外,福州籍人士回憶錄和近時出版的書面作品,亦一併蒐集討論。第九章中央研究院所藏石印木福州評話的文獻意義,主要經由前述各章研究所得,確定其為唐宋以來講唱文學演變的史料、近代閩南歌仔發展的佐證和臺灣地區俗文學研究的寶藏。第十章結論,總結全文,勾勒中央研究院所藏石印本福州評話的整體輪廓及規劃可行的後續研究目標。
2

南宋福州民間信仰的發展 /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 Religion in Fu-chou During Southen Sung China

姚政志, Yao, Jheng-jhi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在探討南宋時期福州的民間信仰,而「民間信仰」指的是流行於民間的「祠祀」信仰,不涉及佛教寺院和道教宮觀。分析地方志資料的結果顯示,在南宋時期,福州的民間祠祀有幾個特色:其一,成立於宋代的祠祀明顯地比前代多;其二,神祇大多源自福州本地;其三,人們因為各種原因為神明建祠立祀,其中「顯靈」是最重要的選擇;其四,所祀神祇種類多元,而以「人物類」且「平民」背景出身者為多。當時的福州祠祀,大致上從兩方面演變而來,一是「里社」,一是「叢祠」。由於「里社」祭祀不受官府監督,因此民間得按民俗進行祭祀;又社祭禮儀敗壞以及選擇其他更靈驗之神祇等因素,使得傳統露天的「里社」祭祀朝「祠廟」化發展。「叢祠」是宋人對祠祀的別稱,不一定是「淫祀」,也不是類型特殊的祠祀。臨水夫人的信仰源於福州,是一「平民」出身的「人物類」祠祀。其故事和信仰內容是奠基在福州傳統的民間習俗和觀念。相對於平民,士大夫對於何者才是「可祀之神」有自己的解釋方式,但並不致於在民間祠祀方面與平民嚴重對立。從臨水夫人的故事可以發現,士大夫利用民間祠祀,有助於和地方社會維持和諧的關係。
3

林森與民國政治 / Lin Sen and the politics of republican China

陳天民, Chen, Tien-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重心側重於林森政治生涯的表現與作為,尤以林森與民國政治的關係為主。基本上以時間為經,政治活動為緯,來探討其一生的奮鬥歷程。 除第一章緒論、第六章結論外,正文共計四章。第二章討論林森早期的革命活動:包括其家世、教育、旅台經歷、獻身革命的緣由及在上海、九江的革命活動。其中在台灣的經歷,可說對林森革命思想的啟發深具意義;而於上海、九江海關服務期間的革命行動,是其早期革命活動的主要內容。 第三章主要探討林森在討袁與護法時期的奮鬥歷程,主要從民國肇建至中國國民黨改組前。此時期林森的政治舞台,主要集中在議會政治及美洲辦黨兩方面。不論是在民初的臨時參議院或是後來的護法國會□,林森一方面入贊戎機,一方面出主壇坫,始終是孫中山的忠實贊助者,其奮鬥的中心信念,厥為其個人對民主政治的信仰,此與他早年所受的美式學堂教育密不可分。而在民國三年至五年間,他在美洲辦黨的非凡成就,被孫中山譽為〝領袖支部〞,同時也奠定了他日後在國民黨內關於海外黨務、僑務方面的重大影響力。當時在美洲的鈕永建在致吳敬恆的信中,已斷言林森〝將來必為革黨極要分子〞。另外,他在民國十一年底至十二年初主政閩省的嘗試,主要是孫中山想藉助他在福建省及海外僑胞的影響力,達到籌募護法經費的目的,以維繫孫當時孤處一隅、若續若絕的革命血脈;但對林森個人而言,閩省短暫的主政,可視為一次實際政治實務、行政首長的歷練。 第四章主要探討林森在西山會議中的角色與作用。向來論西山會議者,必稱“林森、鄒魯”,猶若林森為西山會議派之領袖無疑。事實上,林森於整個西山會議中的角色,究竟是積極參與抑是消極規避,吾人實感好奇。李國祁教授在〈鄒魯與西山會議〉乙文中,認為西山會議是由林森與鄒魯兩人所主導的,且斷定是〝林氏出名、鄒氏出力〞有以致之。然則林森究竟在西山會議中到底扮演何種角色?本文希望從林氏對早期聯俄容共之態度和觀察整個西山會議之運作經過,以及西山會議派與廣州、南京當權派對抗之歷程,加上林森參與的程度,作全面而客觀的討論。 第五章主要在探討林森在國府主席十二年期間調和鼎鼐的政治作用。當然,當時有資格任主席之職位者,絕不止於林氏一人,但他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其間緣由則不能不討論。而當他居於不負實際政治責任的虛位元首之後,是否真是個無權而又安於無為的國家元首呢﹖其間亦大有討論的空間。其實所謂無為與有為之間,斷難一刀兩斷,主要還需從當時整個的政治環境來考量,否則恐怕難得其情。事實上,筆者認為林森在此期間的角色,是隨著蔣中正委員長個人權位的獨尊與當時國難的日益嚴重而有著互動的關係。如果我們從當時的政治環境、權力結構、政治制度等多方面的角度來觀察林森此時期的角色變化,相信會有若干的收穫與啟發。而貫穿林氏一生的從政風格──即不與人爭、澹泊謙抑的性格,亦於國府主席期間的表現而發揮的淋漓盡致。
4

基督敎與近代中國女子高等敎育: 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的個案硏究. / 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的個案硏究 / Jidu jiao yu jin dai Zhongguo nü zi gao deng jiao yu: Hua nan nü zi wen li xue yuan de ge an yan jiu. / Hua nan nü zi wen li xue yuan de ge an yan jiu

January 2001 (has links)
朱峰. / "2001年3月" / 論文 (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 2001. / 參考文獻 (leaves 150-159) / 附中英文摘要. / "2001 nian 3 yue" / Zhu Feng. / Lun wen (zhe xue shuo shi)--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2001. / Can kao wen xian (leaves 150-159) / Fu Zhong Ying wen zhai yao. / 論文提要 --- p.I / 目錄 --- p.IV / 序言 --- p.VI / Chapter 第一章 --- 導言 --- p.1 / Chapter 一´Ø --- 槪念澄淸 / Chapter 二´Ø --- 研究回顧 / Chapter 第二章 --- 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的歷史回溯 --- p.12 / Chapter 一´Ø --- 佈道家辦學…程呂底亞時期(1908-1925) / Chapter 二´Ø --- 教育家辦學…盧愛德時期(1925-1927) / Chapter 三´Ø --- 華人治校……王世靜時期(1928-1951) / Chapter 第三章 --- 社會角色的變遷:服務教會與服務社會的互動 --- p.50 / Chapter 一´Ø --- 直接服務教會(1908-1927) / Chapter 二´Ø --- 從服務教會到服務社會(1927´ؤ1949) / Chapter 三´Ø --- “爲人民服務´ح的嘗試(1949一1951) / Chapter 第四章 --- 教育角色的實踐:基督教女子高等教育的特點 --- p.77 / Chapter 一´Ø --- 宗教教育與愛國主義 / Chapter 二´Ø --- 女權辯論與家政專業 / Chapter 三´Ø --- 校友統計與個案分析 / Chapter 第五章 --- 性別角色的追尋:與福建協和大學的合倂爭論 --- p.114 / Chapter 一´Ø --- 合倂爭論的困擾 / Chapter 二´Ø --- 合倂爭論的分析 / Chapter 三´Ø --- 合倂爭論的意義 / 結語 --- p.133 / 參考書目 / 附錄一 :2000年度問卷調˘¬表和基本數據 / 附錄二: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學生畢業論文題目(部分) / 附錄三: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教職員工履歷表 / 附錄四:金陵女院與華南女院各項統計數字比照(1934年) / 附錄五:華南女子文理學院財政收入比例變化表 / 附錄五:中外人名漢/英對照表
5

大正期における日本の対華政策の展開(1912-1919) : 日中衝突事件を中心に / タイショウキ ニオケル ニホン ノ タイカ セイサク ノ テンカイ 1912 1919 : ニッチュウ ショウトツ ジケン オ チュウシン ニ / 大正期における日本の対華政策の展開19121919 : 日中衝突事件を中心に

霍 耀林, Yaolin Huo 21 March 2019 (has links)
本稿は、中華民国初期、すなわち中華民国誕生から福州事件(1912年1月1日−1919年11月16日)の発生までの日中外交関係を検証する。とりわけ、この時期における日本の対華政策の立案とその後の遂行、換言すれば日本の対華政策の展開過程を日中衝突事件の発生から解決にいたるまでのプロセスから解明する。 /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outbreak of the Fuzhou incident (January 1, 1912 - November 16, 1919). In particular, the plan and the subsequent implementation of Japan's policy against China in this period, and in other words,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Japan's policy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policy toward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outbreak of the Japan China incident to the solution. / 博士(現代アジア研究) /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Asian Studies / 同志社大学 / Doshisha University

Page generated in 0.02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