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新移民運動對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法之影響 / The impact of immigrants movement on immigration amendment act

劉瑋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90年代起,台灣政府與社會在面對新移民女性與移工,大批進入台灣境內的現象開始感到焦慮,一方面由於當時政府與民間團體對於相關議題處於相當陌生的階段,另一方面也由於台灣的特殊的國家認同問題,造成台灣社會除了在不同種族、階級的外籍配偶與移工所產生歧視與壓迫的對待之外,對於為數眾多的大陸配偶抱持著敵對的態度,使得這些在台灣社會邊緣化的族群一直無法享有基本的人權保障。「移民/住人權修法聯盟」(簡稱:移盟)於2003年11月正式成立並以爭取婚姻移民權益為其主要訴求,本研究側重於移盟發動入出國及移民法(簡稱:移民法)修法運動過程的觀察,並透過訪談當時參與修法運動過程的行政、立法部門人員與移盟成員,呈現出三方互動的動態過程。 本研究以社會運動三大理論:動員結構論、政治機會結構與構框理論做為分析修法運動的觀察角度。入出國及移民法於2007年11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移盟所主張的家暴條款、反歧視條款、禁止婚姻媒合商業化、鬆綁外國人參加集會遊行、保護人口販運被害人等內容被納入移民法內容中。雖然目前移民法在永久居留權內容、正當法律程序的餞行與部分法律內容的規範上尚有改善的空間,但移盟在2003年起所發動的移民法修法運動仍可被視為是台灣新移民運動中的成功典範。因為移民法修法運動所代表的不僅是將台灣移民法推向一個相對保障移民/移工人權的法律之外,更是台灣社會中第一個充分展現外籍配偶主體性的社會運動,並為台灣後續的新移民運動奠定重要的運動基礎與拓展更寬闊的運動空間。
2

論無證移民的權利保障 /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of undocumented immigrants

葉南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一個民族國家都在思考如何有效地規範人員進出國界,使得人的流動不會對其主權及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矛盾的是,當全球化過程中資金、商品流通的跨國障礙正在減少的同時,對人口流動的國界控制卻在增加,限制人的流動正是當代全球化的不一致之所在。除了常態性的,即所謂「合法」的移民╱工議題外,近年來關於「非法(illegal╱unauthorized)」或者「無證(undocumented)」移民╱工現象,已成為最受關注的全球移民╱工現象之一。台灣作為亞洲地區主要的移民╱工接受國,自然無法自外於上述的全球性現象。根據移民署的資料顯示,台灣目前逾期停居留於我國的外國人,逾期停留一年以上者,係以探親為事由入境者為眾;逾期居留一年以上者則以依親居留者最高。不論以停留或居留入境者,已逾期一年以上者的比例均佔逾期停居留總數的51%以上。 傳統觀點立基於保守的國族主義觀對待生活在台灣境內的「外人」,但這樣的看法在人口遷徙頻繁的全球化時代中,似乎明顯過時,且亦不符合各國際人權公約的精神。本文擬從保障弱勢者權利的角度觀察無證移民議題,認為在一個自詡為自由民主秩序的民主國家中,對於違反移民法規而成為無證移民者,不能將其等同於罪犯視之(即使是犯罪者,也會給予某種程度的基本權保障),更不能對其生存困境視而不見, 建構保障無證移民之理論實屬必要。 本文嘗試提出保障無證移民的主張,並針對可能遭受到的質疑提出回應。而即使在無證移民取得合法身分前,其在法律上是否有哪些應受保障之權利。並參考美國、歐洲給予無證移民合法化的經驗,主張臺灣亦應針對境內之無證移民,於符合一定條件後,給予其取得合法身分之機會。
3

論外國人的國際遷徙自由

林孟楠, LIN, MENG-N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憲法學者多數認為外國人雖為基本權主體,但依照權利性質說,並不享有國際遷徙自由,從而國家可任意地拒絕其入境、居留或驅逐出境。最主要的理由在於,依照國際法,主權可自由決定是否允許外國人入境及課予入境條件。從而,主權也可自由設計入出境管理制度,那麼藉此箝制外國人言論、宗教或學術自由等基本權利,並非不可想像,甚至我國亦有實例發生。雖然,憲法學者也指出國家應儘量尊重外國人的入出境,亦不得任意藉此任意侵害其他基本權利。不過,既然外國人沒有作為憲法權利的國際遷徙自由,即難以對抗立法者藉由入管制度造成的侵害,更抹滅全球化時代下外國人國際遷徙活動本身具有的各種意義與功能。 有鑑於此,本文一方面嘗試跨足國際法,檢視現行國際人權法對外國人國際遷徙的保障程度,並回溯國際法古典著作探尋主權與國際遷徙自由的軌跡;另一方面,分析現行憲法學說之不足,藉由與國際法的對話成果,嘗試重新構築憲法保障外國人國際遷徙自由的體系。之後探討國家於限制外國人的國際遷徙自由時,應如何遵循法律保留原則、比例原則與正當法律程序,並提供救濟管道,始合乎憲法第23條之意旨。經由憲法基本權保障機制的確立,最後進一步檢討現行入出國及移民法,提出建言。 / The study is intended for elaborating on the freedom of international movement for aliens. First of all,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protected area of international movement for aliens under current international law and explores the classics of international law in order to research into the entang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overeignty and freedom of international movement. In addi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constitutional doctrines at the present times and their inadequacy by applying international law. Meanwhile, what this article does attempt to do is to provide a new framework of the protected area of freedom of international movement for aliens under constitutional law. Also, in an effort to protect the freedom of international movement for aliens, the author discusses how to apply principles of non-delegation and proportionality and due process of law appropriately to prevent state power from violating it. Finally, the author examines immigration law and offers suggestions.

Page generated in 0.024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