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公共性」的考源、批判與重建-一個哈伯瑪斯觀點的探究 / The archaeology, critique and reconstruction of publicness: a Habermasian investigation

吳豐維, Wu, Feng 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了更進一步地了解「公共性問題」﹐本文將「公共性」的探究嵌入歷史脈絡之中﹐概略地從古希臘談到十八世紀的歐洲。在「公共性」的考源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公共性」與「啟蒙」、「超越性」的理念一直有著相當密切的關連。透過這段歷史的考源﹐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地掌握「公共性」的本質與內含於其中的啟蒙潛能。   其次﹐為了理解現代「公共性」所展現出的弔詭面貌﹐本文將試圖挖掘潛藏在「公共性」之下的社會變遷﹐也就是所謂的「現代性」(modernity)的發展歷程。從西元十五世紀開始﹐「現代」(modern)的序幕開始揭起﹐一個嶄新的時代於是降生。在這段歷史時期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它的獨特形貌﹐這些獨特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的形構就是所謂的「現代性」。一般說來﹐「現代性」的形構包括了資本主義的興起、民族國家的出現、神話世界觀的解除魔咒、社會運作邏輯的理性化、人類主體性的揚昇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現代性」的發展是一種從西方蔓延到全球的過程﹐「現代性」的發展逐漸成為西方文化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所以有人直接稱呼「現代化」就是「西化」。在「現代性」的發展之下﹐我們可以發現「公共性」此一範疇的爆炸性擴張。此外﹐我們也可以抽繹出「現代性」的內在邏輯─人類主體性的確立與社會的理性化。由於這兩套現代性邏輯的過度擴張造成了「公共性」的弔詭面貌─「公共性的暴力」與「缺乏回應能力的公眾」。   關於「公共性」的弔詭面貌與扭曲發展的解決方案﹐哈伯瑪斯的理論建構是一套值得加以討論的典範。他試圖從相互主體性與溝通理性的重建上﹐尋求一個合理性的公共生活的出路。最後﹐本文的結論將會做一個總結性的批評與討論。

Page generated in 0.013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