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網路學習:TaiwanStudent.com.tw 營運企劃 / E-learning Business: TaiwanStudent.com.tw Business Plan陳思頌, Chan, Celia J.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網路學習:TaiwanStudent.com.tw 營運企劃 / None
|
2 |
監督式學習與R 語言 / An overview of supervised learning with R趙蘭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著重比較各監督式學習的優缺點,再搭配統計軟體R 做舉例說明,並比較分類正確率,期望在不同的資料形態下找出最合適的分類方法。決策樹最大優勢在於可清楚知道分類過程,能夠讓使用者理解與解釋。隨機森林修正了決策樹預測準確率不高的缺點,並且可用來降低資料維度。最近鄰居法的演算法簡單易懂,樸素貝葉斯分類器在少量訓練及資料上也能做準確的預測分類,羅吉斯回歸建立在札實的數學理論上,是傳統且廣泛運用的分類方法之一,特色是可預測每一筆資料的類別機率值。人工神經網路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它的學習精度高、回想速度快,且輸出值可為連續值與不連續值。SVM 在小樣本、非線性及高維模式識別問題中表現出特有的優勢,並已應用於手寫體識別、三維目標識別、人臉識別、文本圖像分類等實際問題中。若資料為連續型或混和型建議使用最近鄰居法做分類,可得到較佳的預測準確率。若資料為類別型則使用隨機森林和支援向量機。
|
3 |
《傳習錄》中「心」字的意涵及其用法之研究林明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無
|
4 |
数学科 : 選択プロジェクトによる数学授業の分析と改善 : 附属中学校と大学の共同研究としての萌芽的取り組み (Ⅴ. 教科・特別研究)嘉賀, 正泰, Kaga, Masayasu, 藤村, 宣之, Fujimura, Nobuyuki 30 November 2005 (has links)
国立情報学研究所で電子化したコンテンツを使用している。
|
5 |
総合学習実践のまとめ(特別研究)徳井, 輝雄 15 October 1996 (has links)
国立情報学研究所で電子化したコンテンツを使用している。
|
6 |
智力、學習習慣、成就動機及家長社會地位與國中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謝季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在探討家長社會地位與學業成就之關係,附帶研討智力、學習習慣及成就動機與學業成就之關係。
本研究的假設:智力、學習習慣、成就動機及家長社會地位與學業成就有顯著的簡單相關及複相關;智力、學習態度及成就動機相同,而家長社會地位不同,學業成就有顯著的差異。
本研究採用三種統計方式來檢驗這些假設。(1)求智力、學習態度、成就動機及家長社會地位與學業成就之簡單相關。(2)求智力、學習態度、成就動機及家長社會地位與學業成就之複相關。(3)控制智力、學習態度及成就動機,採用平均數t值檢驗法,探討家長社會地位不同,學業成就有無差異。
受試者取自台北市45所國中,參加聯合月考的16所,再從這16所中每一行政區域取一所共九所,學生共544人,其中男生283人,女生261人。每位學生皆須參加五種測驗:國民中學智力測驗、學習態度測驗、國文成就測驗、學業成就動機測驗、數學成就測驗。學業成就不僅採用測驗成績,還使用學生的學校成績。
本研究的結果有如下的發現:
1.智力、學習態度、成就動機及家長社會地位皆與學業成就有顯著的簡單相關。其中以智力與學業成就之關係最密切穩定。複相關亦皆顯著。前半部的假設皆成立。
2.家長社會地位影響智力、學習態度及成就動機三者之中等者的學業成就最大。
3.學業成就有隨著家長社會地位而漸增的趨勢。惟後半部的假設只部份成立。
本研究並對這些結果加以討論,且對學業輔導及進一步的研究做建議。
|
7 |
高中男生學業成就與性格、學習習慣及態度間關係之研究吳一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8 |
從新聞傳播領域學生的學習歷程看媒體實習經驗的教育意義劉光瑩, Liu, Kwang Y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高等教育學與術的辯論出發,本研究聚焦在實習的議題,以新聞傳播系所學生的學習經驗出發,探討學習者對於校外實習經驗的反思,以探索他們對於學習生涯的意義與自我觀的演變。
研究者透過深度訪談以瞭解新聞傳播系所學生在校外實習遭遇的困難,及應變的心理機轉,並發現在實習歷程中,學生遭遇到最主要的困難在於角色定位不明、實習時間不足,難以融入實踐社群,自然無法近用到工作所需之結構性資源。
在實習期間的觀察與反思,學生會將以往所學作為實作的基礎,但也會因為組織環境的差異而有所調整,乃至於在新的工作情境中發展出和在校時截然不同的學習策略。
回到學校進行後續學習時,學生亦會對先前實習經驗進行反思,瞭解到學校環境和實務環境的基礎差異,並將這樣的反思回饋到自己對生涯規劃和新聞專業的想像上。
研究者建議,新聞傳播系所在教學時,應教導學生在實習工作中觀察的技巧,要看到程序性知識的精髓,而非僅是複製技能,並在實習之後將實習的經驗視為觸發反思的契機,鼓勵學生分享實習的經驗,從中學習成長。另外,也呼籲收實習生的媒體單位,能將實習生的角色做妥適的運用,以創造產學雙贏。
|
9 |
電子學習網站的經營類型與演進 / Business Strategy and Development of E-learning Web Site陳美吟, Chen, Mei-Y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依據微軟公司LRN技術標準聯盟的名單,篩選出七家已在美國Nasdaq IPO公開發行(Blackboard, Hungry Mind 除外),並經營成功的學習網站,成為同業中具有參考價值的個案,包括Hungry Mind, Lear2.com, Click2learn, Digital Think, Blackboard, Skillsoft, SmartForce, 等,以資源基礎論為研究主軸,探討:1.電子學習網站的初始資源與網站類型選擇的關係?2.各類型電子學習網站的發展演進歷程?3.各類型學習網站其資源取得方式的比較?4.及不同類型電子學習網站其營收模式差異比較?研究發現如下:
一、初始資源會對日後網站經營類型的選擇有影響。以線上錄影帶通路起家的Hungry Mind因為自身的初始資源偏向於網路金流、物流服務的提供,所以在進入電子學習網站後,自然以提供學習者更具附加價值的學習「服務」為優先切入點;而過去就是遠據學習錄影帶製作的Skillsoft與SmartForce則在後來以「內容」為事業發展的核心。
二、網站類型影響經營範疇的歷程演進。綜觀整七個個案的分析,我們則可看出,以整個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技術平台開發型的廠商Blackboard最早出現,接著是提供整套服務的供應商,最後才是單純學習服務類型的廠商;而不同類型的學習網站,在「服務」、「技術」、「內容」三大範疇的發展歷程各不相同。其發展路徑排除發展當時的產業互補性資源的完備性的因素不看,大致可看出皆由個別所屬核心資源的範疇開始,再漸漸進入其他範疇的發展。
三、網站類型影響核心資源的取得方式。從個案中,我們同時可看出,不同類型的學習網站其各種經營範疇的資源取得方式互異。整體而言廠商多半採取交互運用的方式來建立。屬於必要核心資源,通常採取「內部化」的方式取得;而對於「技術」只是互補性資源,但仍然採取內部化的方式取得的廠商,主要是為了建立內容格式的標準,希望藉由技術的障礙,讓既有的格式成為產業標準;對於服務只是互補性資源,但仍採內部化方式取得的網站,其主要原因為,產品服務的能力乃是從本身技術能力所衍生而來,是一種很合乎自然發展的路徑;除了以內容為核心經營範疇的網站是採內部化的方式來建構外,其餘類型的學習網站多半採取策略聯盟的方式取得「內容」,其主要的原因在於教材內容生成不易,廠商們為搶得市場的知名度的時效性,採取策略聯盟乃是較為有效率的資源取得方式。而在合作網路的資源方面,不同類型的網站在建構上並無差異,主要都是以策略聯盟的取得方式居多。
四、營收模式會因網站類型的不同而有差異。我們可看到,涵蓋不同經營範疇的學習網站因部屬資源不同,會有不同的營收模式。大體而言,課程費的收益主要來自課程資源能力的部屬;企業會員費收益主要來自合作網路關係與課程資源的部屬;佣金收入主要來自於入口網站及社群資源的部屬;系統建置資源服務收益主要來自於技術專業服務資源的部屬;而工具平台ASP收益主要來自於技術資源及學習加值服務等資源的部屬。
最後依據國外學習網站的發展歷程,針對國內許多有心進軍電子學習市場的廠商提出對應性的參考建議,希望此些建議可以幫助國內廠商對別人已歷經過的經驗截長補短,進而讓以中文內容為主的電子學習網站能在台灣的土地上生根茁壯,成為全球進入中文電子學習網站的窗口。
|
10 |
以按鍵轉換派典來檢驗分類學習多元系統論 / Examination for multiple category learning system view with bottom-switch paradigm張俊彥 Unknown Date (has links)
Ashby和Maddox(1998)提出COVIS理論,來解釋人們是如何進行分類學習。而對COVIS理論所作的研究結果,有支持的結果(Ashby, Ell,& Waldron, 2003; Ashby,Maddox, & Bohil, 2002; Maddox, Ashby, Ing, & Pickering, 2003),但也有不支持的結果(Nosofsky, Stanton, & Zaki, 2005; Stanton & Nosofsky, 2007),因此分類學習系統是否如同COVIS理論所主張是由雙系統所構成,還應繼續加以探討。
在Maddox等人(2007)的「操弄按鍵轉換機率」實驗中,Maddox等人以COVIS理論的觀點來解釋此實驗所得的結果。然而,此實驗結果除了以COVIS理論的觀點來解釋之外,或許也可用認知資源消耗的觀點來加以解釋。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嘗試檢驗認知資源消耗觀點的解釋方法可行性。實驗一的主要目的是重製Maddox等人(2007)年研究所得結果,以確保本研究所使用的刺激材料、實驗流程和實驗設計都和Maddox等人相同,並可得到相同的結果。然而實驗一所得結果和Maddox等人(2007)結果不同,並且實驗一所得結果也不支持COVIS理論所提出的雙系統想法。基於實驗一無法得到和Maddox等人(2007)相同的結果,實驗二根據認知資源消耗觀點,繼續嘗試重製出和Maddox等人(2007)相同的實驗結果,藉由在轉換階段加入序列回憶作業的
操弄手法,實驗二中得到和Maddox等人(2007)相同的結果,並且可用認知資源消耗觀點對此結果進行解釋。而本研究認為如果「Maddox等人研究中受試者的認知資源量少於本研究中受試者的認知資源量」的假設可成立的話,Maddox等人(2007)實驗所得結果是有可能可用認知資源消耗觀點的說法加以解釋。因此對於Maddox等人(2007)年的「操弄按鍵轉換機率」實驗結果,除了以COVIS理論的觀點來解釋之外,也可用認知資源消耗觀點的解釋方法來進行解釋。
|
Page generated in 0.02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