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俄羅斯自由民主黨之研究 / The research in LdPR張振國, Chang, David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2 |
學生運動與臺灣自由民主發展之研究(1981-1992)郭凱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49年遷至臺灣的中華民國,由於蔣中正政府在取得臺灣統治權的正當性充滿爭議,加上恐懼中國共產黨的滲透破壞,和蔣不願政治權力被分享的心態。以蔣中正為中心的「強人威權體制」在確立前後,對內便以動員戡亂、戒嚴法規結合情治機關,大肆搜捕異議分子,於是臺灣進入了「白色恐怖」籠罩的人權黑暗時期。
強人威權體制製造全面性的白色恐怖,影響遍及社會每個角落,校園自然難以倖免,而被當局建構了「校園控制體系」加以管控。校園控制的結果,不僅安定了校園,無形中亦延緩臺灣自由民主的進展,讓中國國民黨在1990年代巨大的民主潮流壓力下,還能繼續維持部分強人威權體制時期擁有的政治利益、從容地處理各項政治爭議。
不過,強人威權體制加諸於學生身上的言論、行動限制,引發了學生的反抗,最後形成1980年代初期臺灣學運重新出現的因素。經過學生們的努力,使得大學校園漸漸擺脫校園控制的枷鎖,進而成為臺灣自由民主改革思想、行動發展的根據地。
此外,學運參與者更逐漸投入爭取臺灣民主憲政改革的運動。由於學生擁有的良好形象,使得學生之主張常能受到較高的社會關注及支持。經由學生運動的努力,最終使臺灣人民對國會全面改選、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懲治叛亂條例、修正刑法第一百條等議題形成「全民共識」,因此加速了政府自由化、民主化的腳步,讓臺灣脫離非常體制,告別白色恐怖的時代。
|
3 |
臺灣人權促進會與臺灣人權發展(1984-1992) / Taiwan Association for Human Rights and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1984-1992)雷思庭, Lei, Shih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在1949年以後,自由民主發展受到強人威權體制的壓制,人權保障長期無法獲得實現。直到1980代以後,自由化、民主化才開始在臺灣社會逐步展開;1992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刑法」第一百條修正案,不僅代表臺灣人權邁向新的里程碑,也讓臺灣告別了「白色恐怖」。
這段臺灣人民突破強人威權體制、爭取自由民主的過程,向來是學界相當重要的探討課題。然而,現有的相關研究成果,多半是由統治者的態度、政治反對運動的努力及國際壓力等因素及角度加以探究,較少以1980年代蓬勃發展的社會運動團體對臺灣自由民主、人權發展的影響進行討論。
1984年12月10日成立之「臺灣人權促進會」(簡稱「臺權會」)是第1個由民間成立、非官方、主張超越任何黨派的國際性人權組織,以關心人權議題為主要訴求。本文目的即是以臺權會為對象,藉由分析臺權會關心的人權議題、訴求及爭取人權的行動,探究作為民間社會運動團體臺權會在臺灣自由化、民主化改革及人權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文以臺權會成立的1984年為起點,立法院三讀通過「刑法」第一百條修正案、臺灣告別白色恐怖的1992年為終點。運用「台灣人權促進會人權檔案數位典藏計畫」資料庫,透過整理該時期臺權會的主要刊物《人權雜誌》、出版品《人權報告》及籌備委員會、第一到八屆執行委員會的會議紀錄,分析、探究臺權會在面對侵害人權的事件發生時,如何主張、採取行動及其所產生的影響。此外,亦查閱相關人權事件發生前後各報刊雜誌的報導,一方面以補臺權會刊物內容之不足;另一方面,則藉此理解政府部門、社會輿論對相關人權議題、事件的主張及反應,作為探究臺權會在該議題、事件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及影響的評估。
|
Page generated in 0.014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