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公共場所播放電視、廣播節目之著作權爭議問題研究 / A study on copyright disputes of the public broadcast in public places陸淑華, Lu,Shu 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看電視、聽廣播,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經常從事的活動項目,由於電視及廣播節目之內容包含有戲劇、音樂、錄音、舞蹈、語文等多種不同著作,也因此使得著作權與每個人產生密不可分的關聯。
一般在家中看電視、聽廣播並不會構成公開利用著作之行為,但於旅館、醫療院所、餐廳、咖啡店、百貨公司、賣場、便利商店、客運車、遊覽車等提供販售商品或服務之公共場所,提供廣播、電視節目予顧客或大眾欣賞,由於可能涉及公開利用著作之行為,且近十多年來,陸續因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向旅館、餐廳、醫療院所、客運等公共場所提供收看電視或收聽廣播之業者,要求向其取得授權、收取授權費用,因此,使得此議題不論於著作權法適用上及授權實務上,爭議不斷。
本論文除就公共場所播放電視、廣播節目涉及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範進行分析,並參酌國際公約、國外相關立法例加以探討,釐清相關法律適用及檢討有無需要修法之處外,同時,由於實務上此類爭議,絕大多數為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於市場上執行業務所引發,故本論文特就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中有關集體管理團體使用報酬等相關問題一併加以探討。進而提出政策面、法制面與執行面之建議。
|
2 |
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刑事訴追之妥適性檢驗--以電腦伴唱機產業為例 / The Appropriateness of Copyright Collectiv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in Copyright Criminal Suit Complaint -- Analysis of Karaoke Suitcases陳姿縈, Chen, Tzu 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制度,係集結多數具有著作權之權利人,透過集中管理著作的方式,節省著作權人與利用人為利用著作所需耗費之授權成本,便使利用人合法利用著作,達到鼓勵著作利用之效果。我國由於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之設計容許多元團體進行著作管理,目前合法設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共有五間,所管理之權利均是與音樂產業相關的著作類型及最常受利用之智慧財產權,雖利於著作權人自由選擇代管其權利之單位,卻也同時造成民眾辨識不易之困擾,又因為對於瞭解著作權規範之權利類型不夠瞭解,導致時有違法利用並拒絕授權之情形,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在執行授權業務時,則選擇以發動刑事追訴程序,嚇阻及降低此種情形並提高授權成效。
然音樂著作公開演出之利用行為深入廣大民眾的生活常態,卻在有民事侵權責任之同時以刑事責任相繩,似與刑事處罰之規範目的不符,本文透過維根斯坦之家族相似性連結其與刑法規範間之關聯性,檢討擅自公開演出罪之可罰性,複就大量涉及公開演出權使用之電腦伴唱機業者為例,分析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刑事訴訟發動之情形,認其之訴訟發動未違背刑事訴訟之制度設計,然觀其發動之緣由,係因成本考量所選擇之授權策略,遂經由行銷管理分析模組,設計較利於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之授權模式,希冀主管機關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在不影響授權市場之公平交易情形下,得酌情開放授權業務予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以外之單位,以使著作權體管理團體得有較開啟刑事訴追程序更低之授權成本選項,而減少刑事訴追發動之案件量,進而具體改善現今著作權刑事訴追數量及案件品質。
|
3 |
由Teubner反思法理論析論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 / A study of Copyright Collective Management from Teubner's theory of Reflexive Law張峻傑, Chang, Chun Chi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發展至今,僅存五家集管團體,無論是會員數或業務總額皆與國外規模相距甚遠,難以有效達成降低授權成本、使著作充分流通利用與保障著作權的功用。追根究柢原因在於:無法從使用報酬費率的制訂過程中,取得利用人與集管團體間的共識。
隨著數位技術的演進,著作權利用方式與型態日趨多元,立法者的觀點卻趕不上時代的變化,倘若爭議處理方式仍僅限於規範的抽象內容探討與適用,往往難以得到當事人欲求的結果。Teubner認為現今複雜分歧的社會需要一個去中心化的社會整合機制,將傳統法律的管制負擔轉移至其他社會體系;法律只有在為其他社會次級體系的反思過程提供結構性前提時,才能實現其自身的反思取向,發揮反思法的社會整合功能。因此,若能開展調解、仲裁等訴訟外爭議解決機制,除了即時有效解決紛爭,避免法院訟累,並能於協調過程中充分揭露資訊,使當事人間贏得互信,不失為一種發展反思性程序的可能。
本文從Teubner反思法的角度觀察,輔以中國、日本、美國、德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之立法例與實踐概況,作整體歸納分析,從中擷取出具有反思理性特徵做比較評析。最後,透過反思法理論所提出當今法律演化的特徵,對於我國將來建構良善的集體管理團體制度,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考觀點。 / In the diversity of social economics activitie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evolution of neighboring rightsand reflects the change of publication displaying methods due to technology.Such development may create inner conflict and endanger the law system. If people explore the reason of conflict and disposal process just at the point of normative abstract content and applicable, it will always be unable to gain the ideal result.
Collectiv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CMOs)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CMOs’ operation reduces the licensing costs, promotes the legal exploitation of works, achieves broad public access of copyrighted works, and protects the benefits of copyright owners. Indeed, a reasonable royalty rate is the core for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CMOs.
Thisstudy isfrom the view ofTeubner's Theory of Reflexive Law, to observe the substantial social effectiveness of copyright collective management under the control of law and providing the structural premises for reflexive processes in other social subsystem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reflexive law,this thesis aimed to introducea new tendency to settle collective management of copyright.
|
Page generated in 0.266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