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選舉制度對投票參與的影響: 跨國比較與台灣個案分析 / Effects of Electoral Systems on Voter Turnout: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s and Taiwan’s Experience林啟耀, Lim, Kah Yew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投票參與是民主政治運作的核心,投票率的高低是政府執政是否具有代表性與正當性的重要指標。選舉制度是否影響投票參與,一直深受國內外學者所關注,然而選舉制度如何對投票參與造成影響卻頗多爭論。為了探討選舉制度與選制變遷如何影響投票參與,本研究以跨國比較的方式,分析各種選舉制度對國會投票率高低的直接影響與跨時影響。同時,本研究也以台灣選制變遷為個案分析對象,探討選制變遷對投票參與之效應。在方法上,本研究在跨國比較的部分蒐集世界各民主國家歷次國會選舉的相關資料,並以「固定與隨機效果混合法」進行分析;在台灣個案分析的部分,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鄉鎮市民代表選舉為比較組,評估選制變遷對立委選舉投票率之影響。另外也以「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2008L針對TEDS2004L成功樣本之定群追蹤資料,分析台灣同一群選民在新舊選制下投票參與的穩定與變遷。
研究結果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在跨國比較的部分,本研究發現選舉規則的比例代表性愈低,投票率會愈低。其中,採並立制國家的投票率顯著低於採比例代表制的國家,採多數決制的國家投票率下降的幅度則顯著大於比例代表制國家。選區規模愈大的國家,投票率則愈高。另外,本研究也發現選舉制度對不同民主資歷國家的影響也不同,對民主資歷較深國家的影響較大且較符合學理預期,對民主資歷較淺國家則影響較小。在台灣個案的部分,本研究發現立委選制變遷並沒有對總體投票率產生顯著的影響,但是對個體選民的投票穩定與變遷卻有顯著的影響。尤其是評估新選制比舊選制更讓人不想去投票的選民以及小黨支持者,都比較傾向在舊選制下有去投,但新選制下不去投。本研究認為透過上述宏觀與微觀層次的分析,不僅讓我們對選舉制度如何影響國會選舉投票率高低及變化有更深入的瞭解,也讓我們釐清選舉制度變遷如何影響個別選民的投票參與。
|
2 |
立委選制變遷對選民投票行為之影響:投票穩定與變遷的分析 / The Impact of the Change of Legislator's Electoral System on Voting Behavior: An Analysis of Electoral Stability and Change林長志, Lin, Chang Chi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於2005年經過修憲程序,正式由已實施數十年之久的「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投票制」(SNTV),從第七屆起轉變為混合式的「單一選區兩票並立制」(MMM)。從Duverger學說及相關學理論述可知,不同選舉制度的特性將可能影響選民投票時的思考及最終的投票行為。因此,本文旨在探討選舉制度的變革是否對選民的黨派投票產生影響,比較選民在選制變革前後的第六屆與第七屆立委選舉,選票流動的情形為何?又有哪些因素可以解釋選民藍綠投票的傾向,以及跨時間的「投票穩定與變遷」?除了以總體層次資料觀察比較新舊選制下的政黨勢力消長外,本文主要以TEDS2008L中的定群追蹤樣本(panel data)作為分析選民投票抉擇的資料來源,並以交叉列聯表及統計模型來進行研究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比較過去SNTV與第七屆新選制首次實施的選舉結果,第七屆選舉兩項有效政黨數指標皆呈現大幅滑落的現象,小黨幾乎全軍覆沒。從政黨菁英的角度分析,亦可發現MMM選制在選前階段的政黨提名與合作上,便已產生強烈驅使不同政黨整合或結盟的壓力,形成藍綠兩聯盟對立競爭的態勢。從選民選票流動的分析來看,於2004年選舉中支持國民黨與民進黨的選民,在2008年的單一選區(SMD)選票及全國不分區比例代表(PR)選票,都有高度穩定投票的傾向。2004年支持小黨如親民黨與台聯的選民,則是兩次選舉中最主要選票流動的來源,其不僅在SMD票中有選票轉移的現象,在PR票中亦有策略性投票支持大黨的傾向,且主要為同一藍綠陣營內「聯盟投票」的投票型態,泛藍陣營內的聯盟投票尤比泛綠陣營更來得顯著。此外,模型分析的結果顯示,就選制因素而言,選民在SMD的藍綠兩大政黨競爭中,較傾向於支持國民黨,其他可能影響選民藍綠投票的因素中,選民的性別、政黨認同、統獨立場、政治信任感、對陳水扁政府施政評價、以及對立法院表現評價等變數,亦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選民的藍綠政黨偏好變化、統獨立場與族群認同改變,則對於選民屬於何種穩定或變遷投票類型具有解釋力。總結本文分析,我國立委MMM選制不論對政黨或選民而言,皆產生一股導引政黨體系往兩黨體系發展的推力。
|
3 |
選制變遷對立法委員連任之影響 / The Influence of Electoral System Change on Reelection of Legislators余家炘, Yu, Jia S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探討選制變遷對立法委員連任所造成的影響。2005年,我國的立法委員選舉制度自「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封閉名單政黨比例代表混合制」改為「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封閉名單政黨比例代表混合制」,並且於2008、2012年實行已兩屆。針對新舊選制之探討甚多,惟聚焦於連任之研究則少見。
筆者關注新舊選制對於區域立委行為的影響,以及區域立委行為和選制本身的制度性因素,對於區域立委追求連任的影響。筆者認為,新舊選制將提供不同的選票經營策略,舊選制-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制-不僅重視個人聲譽的培養,且經營策略也較多元,使得舊選制立委能透過不同的選票經營策略連任成功;但新選制-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同時重視個人與政黨聲譽,對立委而言可能左右逢源,也可能顧此失彼。故新舊選制相比,由於新選制的政黨聲譽較舊選制重要,且新選制立委對於政黨聲譽的影響相對有限,使得新選制立委在選票經營策略上的彈性不如舊選制立委,而連任難度較高。
本文發現,由於舊選制提供立委多樣的立法生涯經營策略,立委可藉由建立同選區內立委間彼此之間的區隔性以確保勝選連任。但是在新選制之下,立委一方面需維繫個人選票,另一方面因為選制促成的兩黨對決,也同時需經營政黨選票,在選區的經營策略上缺一不可,為了累積過半選票,既要花更多時間在選區事務上,藉由選區服務討好選民,也要在立法場域中遵循政黨立場以保衛政黨聲譽,造成選區-政黨雙重經營的困境。使得新選制立委的選票經營彈性比舊選制立委低,增加新選制立委追求連任的難度。而在新選制下有許多立委,其所屬政黨在該選區中的聲勢較低,這些立委本來就不易連任,更由於低落的政黨聲勢,使得政黨立場與選區立場衝突的可能性又更高。這些立委即便花更多時間在選區事務上以求獲得更多選票,卻也無法棄政黨聲譽不顧。雙重經營的困境對新選制立委,尤其是選區中所屬政黨較弱勢的立委而言,是連任之路上的一大挑戰。
|
Page generated in 0.01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