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1
  • 11
  • 2
  • Tagged with
  • 13
  • 13
  • 13
  • 13
  • 6
  • 5
  • 4
  • 4
  • 3
  • 3
  • 3
  • 3
  • 3
  • 3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貨幣政策目標之效果及對金融市場之影響研究

蕭翠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各國中央銀行為達成貨幣政策之目標,經常採取包括公開市場操作為主之各種貨幣政策工具,藉著影響金融市場及金融體系,進而影響實質經濟部門。透過貨幣政策基本架構圖,我們瞭解央行運用各項貨幣政策工具,控制貨幣政策操作目標,進而影響中間目標,最後再擴及總體經濟目標。 就世界貨幣政策潮流來看,八○年以來,由於金融創新與經濟開放使貨幣總計數與名目GDP關係退化,各國因應其國情而採不同之貨幣政策中間目標,如新加坡重視匯率目標,日本及法國兼顧匯率及貨幣總計數,德國固守貨幣供給額目標,加拿大及英國等國家改採通貨膨脹率目標,美國則對多項指標予以綜合判斷。 未來隨著我國外匯自由化及國際化的進展,在2000年資本帳進出將完全開放,央行除穩定物價促進經濟發展外,更應達成穩定金融的首要任務,因而更需要廣泛掌握各項經濟金融指標才能針對快速變動環境擬訂及實施有效的貨幣政策。 本文目的即在透過Granger Causality Test,檢定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對中間目標,操作及中間目標對最終目標之因果關係,並依循央行以穩定金融為首要任務,探討貨幣政策操作及中間目標對金融市場價量之因果影響,並涵蓋備受關注之股價及匯率對貨幣政策操作及中間目標之影響,希望能提供政策與管理當局制訂政策時更多層面的判斷資訊。 謹就五個管道驗證貨幣政策之傳遞效果,摘錄實證結果如下: 一、拆款利率對其他市場利率及貨幣供給額之傳遞效果。拆款利率和貨幣市場利率之相關度高,其他利率相關性低,而時間落後之因果遞延關係則依拆款市場所代表不同利率結構而有不同影響,因而央行要能有效釐定所謂同拆利率,才能有效建立利率傳遞效果。有關拆款利率對貨幣供給額的影響,拆款利率對貨幣供給額M<sub>1B</sub>及M<sub>2</sub>均有顯著影響,其中M<sub>1B</sub>在檢定各期均達顯著水準。 二、準備貨幣對貨幣供給額及存放款之傳遞效果,無論自由化前期或後期,準備貨幣對M<sub>2</sub>之影響期數者僅2-3期,而準備貨幣對M<sub>1A</sub>及M<sub>1B</sub>的因果關係在所檢定自由化後期,則每期均呈顯著效果,即以貨幣政策中間目標之可測性而言,M<sub>1B</sub>優於M<sub>2</sub>。準備貨幣對存放款亦有相當程度之影響,而金融自由化前期存款絕對影響放款,後期則未出現因果關係。 三、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及中間目標對金融市場之影響。 1.金融自由化前期:三種貨幣數量對不同市場價量影響不一,唯綜合觀察則影響程度相當,但市場受貨幣數量之影響,大致未若金融自由化後期。 2.金融自由化後期貨幣供給額中,M<sub>1B</sub>對市場價量變化之影響期數最為廣泛,M<sub>2</sub>次之,準備貨幣影響期數最少,利率的影響亦相當廣泛。 另從貨幣政策操作目標(拆款利率,準備貨幣)及中間目標(貨幣供給額M<sub>1B</sub>及M<sub>2</sub>)觀察各個金融市場受影響程度。 1.拆款市場:金融自由化後期,影響拆款利率最大因素為M<sub>1B</sub>之水準,而影響拆款金額之最大因素為M<sub>1B</sub>及拆款利率變動水準。 2.貨幣市場:金融自由化後期,貨幣市場利率最受準備貨幣及貨幣供給額M<sub>1B</sub>之影響,票券發行餘額受拆款利率影響較深,而票券交易額受四項變數之影響均顯著,其中並以準備貨幣及拆款利率影響期數最廣泛(自由化前期影響票券交易額最主要因素為貨幣供給額M<sub>1B</sub>)。 3.債券市場:債券市場利率水準無法檢定。債券市場發行餘額受影響程度不甚顯著,而債券市場交易額僅在自由化後期廣受貨幣供給額M<sub>1B</sub>及拆款利率水準的影響。 4.股票市場:金融自由化前期,股市處平穩階段,主要以準備貨幣與股市總市值呈現統計值因果關係顯著。金融自由化後期,股價指數隨M<sub>1B</sub>變動最為顯著,股市總市值亦隨之變動,至於股市成交額則未呈顯著因果關係。 5.存款市場:金融自由化前期長短期利率水準主要受準備貨幣的影響,金融自由化後期則受拆款利率影響最顯著,至於存款總額不論自由化前後期,因與貨幣供給額組成重疊而關係顯著。 6.貸款市場:金融自由化後期,基本放款利率在拆款利率調整後落後一、二期以金額或年增率水準觀察均會呈現影響現象,信用總量方面,貨幣供給額M<sub>1B</sub>及M<sub>2</sub>之影響期數增加,而準備貨幣影響期數減少,至於拆款利率亦有顯著及持續的影響。 7.外匯市場:金融自由化前期,貨幣數量對匯率僅有零星期數的影響,對外幣存款則毫無影響效果。金融自由化後期,匯率水準最受M<sub>1B</sub>之影響,並受拆款利率落後影響。外幣存款亦受M<sub>1B</sub>之影響,並受M<sub>2</sub>之影響;至於銀行間即期外匯交易額,此處僅受準備貨幣及M<sub>1B</sub>零星期數之影響。 四、股價指數及匯率水準對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及中間目標之影響。 1.股價指數:金融自由化前期,股價指數在千點之下,對股市總市值及股市成交值影響不大,金融自由化後期,股價指數在落後二期影響股市成交值,並在落後三期起影響股市總市值。至於對貨幣數量之影響則無論自由化前後期,股價指數均對準備貨幣之影響表現顯著,唯自由化後期有提前發生現象。 2.即期匯率:外幣存款受即期匯率之影響甚為顯著,而自由化後期其效果提前顯現。至於金融自由化之前期,匯率變動對準備貨幣在落後半年後有顯著影響,自由化後期,準備貨幣、M<sub>1B</sub>、M<sub>2</sub>及拆款利率均未顯著受匯率之影響,可能因金融越趨自由化,多項金融市場之交互影響力越大,單一市場因素(如匯率)之相對影響程度變小了。 五、貨幣政策操作目標(準備貨幣、拆款利率)及中間目標(貨幣供給額M<sub>1B</sub>、M<sub>2</sub>)對貨幣政策最終目標(消費者物價指數、實質國內生產毛額)的影響效果。 在金融自由化前期,影響消費者物價指數及實質國內生產毛額最為顯著的因素為貨幣供給額M<sub>1B</sub>,到了自由化後期改以準備貨幣及拆款利率為影響最終目標之最主要金融因素,M<sub>2</sub>似與最終目標之關連較不顯著,可能因為貨幣的流通速度及貨幣乘數不穩定使然,也因此造成央行1997年改採新貨幣定義。 綜上所述:一、鑒於不同內涵之拆款利率對其他利率傳遞效果有異,央行以拆款利率為操作目標,似應先釐清拆款利率之內涵,透過建立有效長期利率指標並選擇與長期利率具關連性的合理結構拆款市場利率,以提昇拆款利率之傳遞效果及指標功能。至於拆款利率水準對貨幣供給額M<sub>1B</sub>及M<sub>2</sub>均有顯著影響,其中M<sub>1B</sub>於落後一期起即顯現效果且檢定各期均顯著。 二、就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對中間目標之可測性而言,M<sub>1B</sub>優於M<sub>2</sub>。 三、貨幣政策操作目標(拆款利率,準備貨幣)中間目標(貨幣供給額M<sub>1B</sub>及M<sub>2</sub>)對各個市場之影響程度不一,但顯見金融自由化後期M<sub>1B</sub>及拆款利率影響極為顯著。其中尤以M<sub>1B</sub>及影響最為廣泛,因而央行除達成M<sub>2</sub>目標外,另以追求金融穩定之來看,央行似應兼重M<sub>1B</sub>之穩定成長,並建立模型估測貨幣數量對各個金融市場之影響程度,並採相關措施兼顧M<sub>1B</sub>穩定成長。 四、金融自由化前期,股價匯率影響準備貨幣較為顯著,而金融自由化後期,股市匯市之數量變數易受其價格變數之影響,但金融越趨自由化,多個金融市場之交互影響越大,單一市場因素對貨幣政策操作目標或中間目標之影響變小了。唯股價及匯率所衍生之資產選擇效果及匯率效果,可能直接影響貨幣政策最終目標,亦應受到重視。 五、隨著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進展,影響貨幣政策最終目標之因素隨之改變,近年來央行所強調之貨幣供給額M<sub>2</sub>的關鍵角色在央行修訂貨幣定義後是否能顯著改善,需要有效監控外,並似應綜合判斷多項金融及經濟指標,才能達成多項貨幣政策最終目標。
2

建構台灣金融市場預警系統-馬可夫轉換模型之運用 / Markov-Switching Model for Taiwan financial crises

楊瑋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金融業歷經國內外多次金融風暴,風暴後的金融重建工作往往耗費極大的人力與社會資源,我們若能早日建構金融預警系統,藉由相關指標的變動趨勢來評估整體金融體質脆弱程度,期望建構出的金融預警系統可以在危機發生前發出警訊,使決策者得以及時採取適當防範措施,及早發現問題並提出因應對策,將可有效降低金融危機發生的機率或減輕其所造成的影響。 本研究歸納國際上對於金融危機及預警系統之重要研究後,選擇馬可夫轉換過程為主要理論基礎,考量台灣本身的特殊性,在變數選擇上,本研究共選擇三大類共22個解釋變數,分別為(1)總體經濟指標變數(2)資本帳指標變數(3)金融部門穩健度指標變數,輔以主成份分析法找出台灣金融市場特有指標變數後,利用兩個主成份因子套入馬可夫轉換過程,即可獲得每一個時間點下的危機推論機率。 本研究發生危機的推論機率結果和「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委託計畫-台灣金融危機領先指標之研究」比較,發現其預測能力準確程度頗為優異,在臨界機率為10%下,可以預測到全部的危機發生,唯領先期間略有差異。此外,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不同的臨界機率,以反映對危機的趨避程度,也提供系統使用者操作上的彈性。
3

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與挑戰

朱紹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注入活力,金融市場也隨著既定時間表一步步的開放,加速了中國與國際接軌,也為中國溶入世界經濟帶來新的契機。各國銀行對潛在未開發之大陸金融市場都是相當的憧憬,早已佈局甚深。至2005年7月,在華外資銀行共設立225家營業性機構和240家代表處,本外幣資產總額為796億美元;共有19家境外金融機構入股了16家中資銀行,投資總額近165億美元。 反觀台灣方面,雖然台商到大陸投資的比重越來越高,以及台灣加入WTO後來自外國銀行之競爭壓力,對銀行業前往大陸設立據點之意願亦日益上升且迫切,但由於兩岸關係的政治考量和資金外移的疑慮,台灣金融機構卻無法隨著台商的腳步前進大陸,而只停留在辦事處的設立,僅能收集情報而無法營運。 2006年4月由連戰率領的國共兩岸經貿論壇,中信金董事長辜濂松及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不顧政治敏感赫然列席,這代表什麼意義?是不是意味著金融業的兩岸政策已經到了不得不重新檢討,該走向更開放的時刻了?是不是赴大陸發展就能解決「過剩的產能」的問題?有那些因素會限制外資與台資銀行的發展?大陸那邊的金融環境是怎樣?他們的銀行的現況是如何?競爭優勢在哪裏?因此,撰寫此論文其目的是希望透過此研究,能透徹的了解中國現在的金融環境和外資(包括台資銀行)在中國發展的機會、風險與限制。
4

台灣金融市場之失衡計量分析

曹銀紋, CAO,YIN-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般認為開發中國家為激勵國內投資,加速經濟發展,往往會採取低利率政策,過去 台灣亦有類似情況,而且利率一向受金融當局直接管制或間接干預,並非因應市場供 需變動,所以國內學者多認為國內金融市場非均衡市場,由民間借貸市場在國內盛行 可茲證明。 過去的實證多半直接假設分析的市場為均衡,直到近幾年,開始有學者常試建立失衡 市場模型,探討其計量方法及實證。在勞動市場方面有Rosen,Quandt(1978,1986a)等 人,在計劃經濟方面有Portes,Quandt,Winter and Yeo(1984,1985,1987),對波闌消 費部門進行研究。後來發展至二市場之總體模型,如Artus,Laroque and Michel(198 4)等人探討總體面生產和家計部門失衡互動的情形。 國內則以林培州(1983)對台灣放款市場做實證,可是其結果並不明確。 本文賞試以民國51年至77年的金融資料,重新檢定放款市場的失衡情形,考慮以Gin- sburgh,Tishler and Zang 等人所發展之失衡模型,來建立本國金融市場的失衡模型 。由於各變數實則一時間序列,討論如有序列相關時,當如何處理,最後如有可能, 將探討二相關市場失衡互動的情形。
5

民生相關利率與債券市場的關係探討 /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ond market interest rates and bank saving and lending rates

范巧欣, FAN, Chiao Hs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旨在了解在台灣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銀行、郵局的存放款利率,是有什麼樣程度的受到債券市場的影響。本文使用Eviews研究2000/01~2015/05公債殖利率、央行利率對於其他變數是否有顯著相關。首先檢驗資料是否為定態後,考量差分後資料無經濟意義,便以變動率取代原始資料,以最小平方法進行單、多因子迴歸。結果顯示從理論或實證都能證明中央銀行透過貨幣政策、公開市場操作來影響利率,從本文研究可看出其影響力更甚於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配合相關係數來看,可推測央行的操作不僅直接的影響著銀行及郵局的利率,也透過這些利率再去影響其他利率,使得利率間互相影響使效果增強,唯一例外是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在十五年期房貸利率上有更好的影響以及解釋力。 / The main topic of the thesis is to understand whether the bond market in Taiwan has influence on the bank saving rates and lending rates. Considering the data will lose its economics meaning after the first order difference, we use churn rate instead of the original data to construct single and multi-factor regression using. The result comes out that both theories and the paper’s result can show that the central bank has strong power over the rates. The central bank interest rate is a more significant explanatory variable than the ten-year bond yield and has positive impact on other dependent variables. The only exception is that the ten-year bond yield has the best explanatory power over the 15-year mortgage rates than other variables.
6

本邦債券投資家予想の性質と運用戦略への応用研究

吉田, 知紘 23 March 2020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経営科学) / 甲第22623号 / 経営博第9号 / 新制||経営||2(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経営管理教育部経営科学専攻 / (主査)教授 砂川 伸幸, 教授 松井 啓之, 教授 徳賀 芳弘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Management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7

台灣債券型基金資產規模變動之研究 / The Development of Bond Funds in Taiwan

吳登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台灣債券型基金的發展歷程、相關問題、及主管機關的因應措施,並介紹全球債券型基金資產規模前二大之美國及盧森堡的基金發展經驗,作為台灣債券型基金發展及監理的參考。此外,迴歸分析債券型基金資產規模的影響因素及基金資產規模對金融市場、貨幣總計數M2的影響。本研究實證結果顯示:(1)債券型基金資產規模分別與6個月期美元LIBOR及我國金融同業隔夜拆款利率,呈現顯著負相關;(2)債券型基金持有公司債及金融債與該等債券發行市場的榮枯,呈現顯著正相關;及(3)債券型基金資產規模分別與銀行定期存款、中長期放款、及貨幣總計數M2的成長,呈現顯著負相關。根據本研究的結果,對於健全我國債券型基金的發展,我們建議主管機關細分基金類型、強制投信公司設立獨立董事、強化基金市場機能的發揮等;建議投信投顧公會公布之資訊宜涵蓋銀行所募集的貨幣市場基金;建議投信公司加強風險管理並檢討基金經理人紅利給付方式;及建議中央銀行增列「M2+準貨幣市場基金」的成長目標區。 /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bond funds in Taiwan. Besides, we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bond fund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Luxemburg. Furthermore, we analyze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bond fund assets, and effect of the bond funds on the financial market and monetary aggregate M2 in Taiwan. The main findings of empirical study are: (1)the bond fund assets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6-month USD LIBOR, Taiwan interbank oversight call-loan rate, respectively; (2)the bond fund’s investment of corporate bond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osperity of corporate bond’s issuance market; and(3)the bond fund assets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time deposits, long-term loans, and M2,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 hav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o the supervisory authority: subdivide the type of bond fund, investment trust CO. should establish independent directors compulsorily, reinforce funds market mechanism;to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and Consulting Association of the ROC: fund information release should include money market funds raised by bank; to the investment trust CO.: strengthen risk management and review the bonus payment; to the central bank: set up the target zone of M2 plus quasi money market funds grew.
8

人民幣國際化:思維、政策及成效檢討 /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thought, policy and effect review

吳燕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中國經濟居世界要角,人民幣國際化受重視,以及目前研究人民幣國際化政策文獻稀少下,本文希冀以中國政府立場,研究其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評估,瞭解中國政府對於人民幣國際化實行的思維,並整理研究推行人民幣國際化的相關具體政策及人民幣國際化的近期成效。根據研究結果,人民幣國際化的產生來自於江澤民所提出的「走出去」戰略思維。人民幣國際化政策包括經常項目可兌換、資本項目可兌換以及離岸金融市場的建立;1996年12月1日中國簽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八條款,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所實行的政策包括匯率併軌及管理浮動匯率制度、銀行結售匯制度、取消指令性購匯、取消經常性用匯限制、建立銀行間外匯市場等;2000年後,中國政府積極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目前已對資本市場證劵、信貸操作及直接投資部分放寬;至於離岸金融市場在香港已有良好發展。而人民幣國際化成效部分,無論是在經常項目、資本項目、香港離岸金融市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及貨幣互換協議等皆有顯著進展。
9

外匯選擇權定價模式之實證研究

李宗愷, LI,ZONG-K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 研究動機: 最近幾年,台灣股市在需求與供給互動之下,呈現一股狂熱現象,造成此現象一個不 可忽視的原因即為過多的游資追求有限籌碼,解決此一失衡狀態開放多元的投資管道 成為必然的越勢。以台灣地下金融市場的活絡及財政部目前正著手研擬的期貨市場開 放準則,都證實之民間與政府對多元投資管道需求迫切的認同。 二. 研究目的: 目的一、:介紹一種在國外行之有年的投資管道一選擇權市場,對國內大多數的投資 者而言,選擇權市場或許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但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漸次轉移亞洲地 區,進而帶動台灣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的互動結果,將使選擇權市場對迫切需求投資 管道的我國提供另一項投資發展空間,即成為另一金融市場有利的投資交易避險工具 。 目的二、:修正 Black-Scholes實證模型,即外匯選擇權定價模型以估算此模型的準 確性。經由測試外匯選擇權模型之準確性後,我們可探討該模型在台灣使用之可行性 ,並希望對台灣未來成立之選擇權市場做一些政策上的建議。 三、資料來源: 本論文所需要的資料除利率及變異數外皆取自華街日報費城每日外匯收盤盤價,利率 取自“London Financal Times”, 而變異數的估算方法則使用Robert L.Welsh及D- avid M.Chen 於“Advances and Options Research” 一文中的隱含性變異數推估而 得。期限則從民國77年11月至78年10月,為日資料,共260 筆,所使用的外幣有英鎊 、馬克、瑞士法朗、日圓等四種。 四、實證方法: C=se N(d1)-xe N(d1- )d1= 理論模型–外匯選擇權的定價方程為: C: 權利金,S: 外匯價格,X: 執行價格,r.r :本國及外國利率,G: 變異數, T: 到期日,N ():機率密度函數。 Black-Scholes 模型主要應用於股票選擇權市場,股票為非孳息債券,而擁有外匯可 同時擁有國外的利息報酬,所以 B-S模型與外匯定價模型主要的差異為國外利率折現 部份。 本論文利用此外匯模型估算出模型價格,再與市場價格做比較,以測試模型的準確性 ,或在任何情況下模型可能高估或估市場價格。 五、實證預估結果: (1) 當美國利率高於國外利率時,美式買入選擇權不會提早執行其權利所以其價格與 歐式買入選擇權價格一致,所以利用此外匯模型因能準確估算其結果。當美國利率低 於國外種率時,美式買入選擇權不會提早執行其權利,所以其價格會高於歐式買入選 擇權,而此外匯模型將可能產生低估現象。從資料知除英鎊利率高於美元利率,餘皆 小於美元利率,所以可能發生英鎊低估現象。 (2) 利用此模型測試市場是否具效率,得相對於模型價格市場價格低估較現值有利的 選擇權,而高估較現值不利的選擇權。
10

貨幣政策目標對金融商品市場之影響-台灣加入WTO前後之比較

邱智賢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金融部門與總體部門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金融部門的活動關係著總體經濟的熱絡與衰退;總體經濟的變化也時常影響金融部門活動。而貨幣政策為中央銀行穩定經濟的重要工具,在達成最終經濟目標前,時常會先衝擊金融市場的活動,進而影響就業、物價及經濟成長等總體面的經濟結果。本研究在基於金融部門與總體部門有著錯綜複雜的影響關係上,探討台灣在加入WTO後面對外來總體面的干擾時,分析貨幣政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效果,以期能在政策的選擇上有較佳的參考依據。 本研究以2002年台灣加入WTO為比較基準年,使用1998至2006年資料,以VAR模型與Granger因果關係探討貨幣政策與政策目標、金融市場間之有效性。實證結果發現,在貨幣政策目標間的傳遞效果上,以重貼現率作為貨幣工具無法有效影響操作目標;以拆款利率作為操作目標,在受到外來干擾下影響中間目標上有較佳的效果。此外,在貨幣政策目標與金融市場間的影響效果上,以準備貨幣為操作目標較能在受到外來干擾下影響金融市場;以廣義貨幣供給量M2為中間目標較能在受到外來干擾下影響金融市場。

Page generated in 0.02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