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勞工因應勞退制度變革之最適選擇策略

蔡美炯, Tsai,Mei-jon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形成高齡化的社會,使全球先進國家人口結構的改變、及老年人口扶養比例不斷上升等不同過往的人文與社會環境變遷,造成許多以隨收隨付制(Pay as you go)為主的第二層退休金保障制度,在未來可能將面臨財務危機。因此近年來許多國家在提倡世界銀行所倡導的「老年經濟安全多層保障制度」之餘,亦根據該國政經情勢及社會環境狀況對本身之退休金制度,加以檢討與規劃,改革方式不盡相同。尤其在第二層保障之勞工退休金部份,除了有從「確定給付(defined benefit)」型態朝向「確定提撥制(defined contribution)」發展外,在退休基金的財務規劃上,亦有逐漸轉為「完全提存準備制(fully funded)」之趨勢。 國內勞工退休新制歷經立法、行政多年的折衝與磨合,於去(2004)年6月間三讀通過,並將於今(2005)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此勞退新制的改革重點,在於強調退休金之可攜帶性,確保勞工在轉換工作時年資可以繼續維持,期有效改善了舊制中勞工領不到退休金之缺點,進一步強化未來勞工退休後所得的安全性。 退休金制度之變革將對一國的社會經濟環境帯來重大影響,其中採行確定提撥制與完全提存準備制的第二層保障之改革,原則上將透過提升國民儲蓄率、減少對勞動市場的扭曲,以強化國家財政與社會安全體系等不同層面,對一國長期的社會及經濟發展將帶來正面影響。然而,在變革施行前政府的強力宣導、勞工團體對於施行細則及相關管理辦法的關切,在在都表示廣大的勞工對制度選擇的知識仍相當不足。 鑑於各國退休金制度的改革及其資產管理方式之經驗,對我國即將推動之勞退新制具有重大啟示,因此本論文引介國際間退休金制度的變革趨勢,概述較具代表性國家之退休金制度改革實例,並經由探討退休金條例對勞工之影響,試圖歸納並提供不同條件下勞工的選擇策略,又進而探討由確定給付制改為確定提撥制後,勞工對於未來退休所得之因應方式及其適足性問題。
2

公務人員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之研究

周正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乃企圖建立一種具有層次性的觀察方法,來瞭解公務人員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的歷史源由與價值。先由宏觀面著手,對西方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的之歷史源流及其基本理念解釋理論進行文獻探討;再將討論範圍限縮於世界銀行對於當今世界各國年金制度所提出問題與建議的理想模型;最後再將研究聚焦於我國公務人員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的歷史沿革、制度內涵、遭遇困境與改革策略的價值取捨,並經由對制度情境的模擬,將現制的問題與對備選方案的疑慮具體呈現出來。 在公務人員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財務制度分類當中,最為關鍵者即為給付類型之分類。在確定給付制下,公務人員與政府共同負擔財源責任,但財務風險全由政府承擔,其基本價值為對公務人員的承諾,其施行原則乃建立在政府之公共政策目的(包括人事與社會);至於在確定提撥制下,提撥財源之責任可能由公務人員個人或可與政府共同負擔,但財務風險則全由公務人員個人承擔,是以,其基本價值在於財務資源的運作效率,其運作原則即建立在市場經濟原則上。 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及公保制度所面臨的問題,就是在給付確定的情形下,現行公務人員退撫基金與公保提撥費率的精算假設獲利率分別為10%及6%,就目前之經濟情勢而言,應為高估,相對地,現行費率則為低估。為探求現行公務人員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對於公務人員之權利義務關係與保障程度之實況,爰採用情境模擬法,模擬其退休經濟保障及提撥累計之間的關係,及其制度安排之特點與正負功能。 由本文之研究結論分析,並參照世界銀行之年金三柱模式,在我國國民年金制度尚未實施之前,公保養老給付則負有給與退休公務人員最基本經濟所需之責任,應定位為第一柱基礎年金,其給付應維持確定給付制,以社會保險方式辦理尚屬適當。至於公務人員退休制度部分,則屬於第二柱職業年金,而應採確定提撥制。 就制度之改革方式,則建議下列兩種不同之改革途徑 一、修正途徑。在維持確定給付制之前題下,採取開源及結流兩方面之手段: (一)在開源方面,應提高基金或準備金投資效率外,並對現行法定提撥費率上限應予修正提高。 (二)在節流方面,則應配合檢討現行退休金給付之適當性,修正退休要件與給與方式,即從其月退休金給付額度標準及其年齡條件兩方面著手。 (三)一次退休金之所得替代率偏低,宜將之適用對象予以限縮,作為針對彈性提前退休人員之退休金給付方式。 (四)至於公保養老給付,則應予年金化,並至少應提供所得替代率10%之養老給付。 二、改制途徑。若將公務人員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必須改採行確定提撥制,本文仍建議不宜將投資風險全部轉移給公務人員個人承擔,而仍應搭配確定給付制以保障基本之退休生活水準。

Page generated in 0.018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