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初探台灣新聞報導中的公關與公共關係面貌:以1991至2003年新聞報導之內容分析為例 / Exploring the Indigenous Meanings of "PR" and "Public Relations" from the Newsreports in Taiwan: A Content Analysis of Newsreports from 1991 to 2003.

本研究擬以在地觀點,探討台灣新聞報導中的公關與公共關係面貌,採用的研究方法以量化內容分析法為主、質化論述分析法為輔,分析樣本為內文中含有「公關」或「公共關係」兩關鍵字的新聞報導,經兩階段抽樣共得樣本1443則。整體研究分為三個系列研究,各有不同的探討主題,以下分述各系列研究內容與主要結論:

  首先,研究系列一探討台灣新聞媒體所呈現的公共關係運作概況,提出四個研究問題與相關假設。整體研究結果發現,台灣報導中所描繪的公關運作仍以西方運作模式為主:互動層次以組織間關係、組織與公眾關係層次為主,人際關係層次相當少,組織化個人的情況在報導中也不普遍;功能方面仍以公共資訊、說服為主,個人關係管理較少;公關策略著重於組織資訊策略、組織經濟策略,組織關係策略、人際中介策略在報導中出現的比例相當低。另外,若將十三年的報導樣本區分為九十年代前期(1991-1995年)、九十年代後期(1996-1999年)與二十一世紀初期(2000-2003年)來看,研究結果發現整體報導量穩定成長,組織關係管理、形象管理功能逐漸被說服所取代,策略使用上也有愈來愈單向、不對等的趨勢。

  其次,研究系列二區分「公關」與「公共關係」兩詞彙,研究結果發現不同關鍵字的報導其呈現的公共關係運作的確有所差異。以「公關」為關鍵字收集的報導大多描繪個人、非正式、以人情或人際關係為導向的運作模式,且在專業、公開、道德、有效、合法五個報導評價面向上表現皆普遍較低;而以「公共關係」為關鍵字收集的報導則多與西方現有公共關係理論相符,描繪公開、組織、透過媒體宣傳等運作方式,在五個評價面向的表現也相對較高。研究結果清楚呈現「公關」與「公共關係」兩詞彙所代表的運作內容以及背後的文化背景、理論基礎皆顯著不同,因此後續研究除了探討全貌外更應將這兩類概念區分。

  第三,研究系列三針對「公關」與「公共關係」兩詞彙的意涵加以討論,發現「公共關係」一詞大多為正式職稱、費用等專有名詞,且代表的意涵也多與媒體操作有關;但「公關」一詞則多指私下、人際運作甚至色情交易的概念,有相當負面的指涉。

  本研究最後並依研究結果試構台灣在地公關與公共關係概念,同時說明研究貢獻、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希望對後續研究有所幫助。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1452002
Creators甘惟中, Kan,Wei-Chu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