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反對勢力與「台灣意識」之研究----民國七十六年九月至七十八年二月民進黨個案分析

林魏立, LIN, WEI-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旨在探討民國七十六年九月至七十八年二月間,台獨意識與台灣地區政治反對 運動之關係,及其未來可能之發展。 首章為緒論,就本研究之範圍、相關的概念先作界定,另就相關文獻作一探討;並就 本研究所採「價值中立」研究取向、兼採歷史研究法中之「內在研究法」與「外在研 究法」交互運用,並著重於攻治發展之過程研究途徑作一說明,另以圖解說明本文之 研究架構。 第二章,由鄭成功的「反清復明」思想論起,探討台灣地區近四百年來各階段政治反 對運動國家認同之異同,以釐析八○年代島內台獨意識之興起,實肇因於國際背景、 內部矛盾與海內外台灣人政治反對運動之交相幅湊所致。 第三章,探討台獨意識自「蔡許案」發生後,逐日喧騰及其在民進黨中演變之過程。 本章首就此階段民進黨派系之衍變作一分析,次論「蔡許案」後,該黨各派系對台獨 意識於該黨發展過程各階段中所抱持之態度,以明民進黨各派系台獨意識在目標與方 法上之異同。 第四章,析述台灣獨立運動必然面臨之困境。首就國內反台獨勢力析述,包括國民黨 、民青兩黨、夏潮聯誼會及中國統一聯盟對台獨運動之態度,並論中共政權現階段對 台灣獨立之態度。次論美日與歐洲各主要國家對台灣獨立之態度,以釐析台獨運動可 能之奧援與困境。 第五章結論,綜合以上各章所論,就政治反對之類型、意識型態對政治行為之影響, 及台獨意識促使民進黨二大派系同床異夢之現況,與台獨運動必然面臨國內之壓力與 國際之困境等面向,展望台獨運動之未來,不同手段、方法之台獨意識,極可能促使 民進黨在七十八年大選後步入既分且裂之境遇,新潮流系台獨運動亦將走入死胡同。
2

八○年代以來海峽兩岸民族認同之比較研究

賴世榮, Lai, Shih-J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3

台灣主體意識發展與對兩岸關係之影響 / The construction of Taiwan's subjectism and it's influence on hte relations between Cross-Strair

賴建國, Lai, Chien-Ku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成五章,各章重點如下:第一章「緒論」中,主要是討論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概念界定、論文架構、以及研究範圍及限制。其中,除了對於「主體」、「意識」、「台灣主體意識」等概念先作一番詳細界定外,也將「台灣主意識」分為政治、民族、文化三個面向,並依此二餾面向的認同進行討論。第二章「台灣意識之歷史回顧」,依照台灣政治地位的轉變,依序分成史前時期、荷據時期、鄭氏王朝時期、滿清時期、日據時期,討論台灣島上的住民的台灣意識發展情形。研究中發現,首度出現台灣主體意識的是在鄭氏王朝時期的鄭經身上,他想以「東寧」(台灣)作為延續明朝王國、漢族主義、華夏文化的正統所在地,以有別於大清帝國、滿族主義、夷狄文化;也開始將儒家文化開始輸入台灣。滿清時期,則是大量輸入儒家文化,使台灣社會逐漸與中國大陸趨同,稱為「內地化」;另方面,則因為移民的定居、世代的繁衍,也逐漸形成「土著化」現象。馬關割台後出現的「台灣民主國」,則是一個欲藉列強之力使台灣重回中國的外交設計,本身並不具備台灣主體意識。日據時期,在「共產國際」指導下成立的台灣共產黨,在其政治綱領中,明白揭示以「台灣共和國」與「台灣民族」來推翻日本殖民政權;此乃台灣主體意識第二度出現。第三章「戰後影響台灣意識發展的內、外在因素」,則是將戰後台灣意識的發展,放在一個台灣、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的三角互動環境中來觀察。在外在因素方面,則分成二二八事件、國民黨的「中國意識」統治與灌輸、政治反對運動與社會運動的勃興四方面來討論。第四章「台灣主體意識發展與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中,第一節討論戰後海外與島內的台灣主體理論發展與建構情形。在海外台灣主體理論建構方面,主要可分成「民族論」與「國家論」二種典範。而島內方面,則是在「高雄事件」之後的八○年代,才有政治界、學術界、文化界共同匯聚成一股台灣主體建構運動。八○年代末,李登輝繼任總統,也於九○年代開始大力推動國民黨的「本土化」以及「實用主義的台灣主體意識」建構運動。第二節則由九一年制訂「國統綱領」與終止「動員戡亂時期a臨時條款」之後的各種政治現象與民意調查資料,歸納出「封閉性敘事系統」與「進化式敘事系統」,並將此視方台灣主體意識對兩岸關係的主要。第五章「結論」中,分成研究發現與檢討與建議二部分。在研究發現中,筆者分成五點進行說明:戰後台灣主體意識是一種「建構」運動、台灣政治反對運動是一種自由主義精神的展現、台灣民族主體性在建構一個「台灣想向共同體」、‘悒x灣歷史建構中得出台灣「海洋文化」的特質、以及台北主體意識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主要在於「封閉式敘事系統」與「進化式敘事系統」的形成。在檢討與建議中,筆者提出日本的影響、媒體的角色等,作為給未來研究者的建議;並且提出勿凸顯出族群問題、改進二個敘事系統的缺失,作為提供執政者的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13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