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技術知識特質與產業特性對代工關係的影響 - 以台灣資訊電子產業為例

郭子維, Jason Ku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外大廠為了因應產品需求下滑以及降低成本的壓力,不斷的將電腦、手機和半導體的設計與製造外包;而台灣長期以來便具有成本、設計與製造上的優勢,這使得台灣在全球資訊產業的價值鏈上,一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台灣資訊電子產業的發展過程來看,代工業務已經成為台灣資訊電子業極為重要的業務及策略形態。 本研究認為,瞭解代工關係的發展與變化,有利於協助國內代工供應商對於資源與策略的選擇。因此,代工關係是否會受到技術知識特質的影響?台灣產業網絡的特質與代工供應商自身的能力,又是否會影響代工關係的強弱?這些都是本研究想要探討的重要議題。本研究希望將代工業務視為代工供應商的根本策略定位,探討技術知識的特質、產業特性與代工供應商能力對代工關係強弱之影響。 本研究所選定之研究對象,以台灣資訊電子產業中前十大資訊產品製造商為目標對象,透過深入訪談的個案研究,瞭解個案公司不同產品事業部之技術知識連結性與產業特性之差異。另外,也請受訪者回顧該公司經營發展歷程中,公司與顧客間關係變化的程度是否會因技術特質、產業特性與代工能耐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本研究則針對個案公司與其合作顧客在某些個案或事件上,採用歷史回顧性的方式加以紀錄與分析。 本研究的幾個重要發現分別說明如下:(一)代工供應商的產品線廣度,對代工關係的發展具有正向的幫助。(二)台灣代工供應商以應用技術見長。(三)產業標準的形成,台灣代工供應商進入產業的障礙降低;使得代工供應商的產品差異化程度低,代工關係容易成為交易型關係。(四)當技術知識的累積性越高,代工供應商與客戶之間的代工關係就越緊密。(五)技術知識移轉的初期,知識的「內隱性」大過於「外顯性」,技術移轉的載具以「人」為主體,代工供應商與客戶間密切地交流,會使得代工關係更緊密。(六)產品生命週期的長短,並不影響代工關係的緊密程度。(七)台灣資訊/通訊產業網絡的基礎深厚,有利於代工產業的發展。(八)代工關係的初期,雙方合作的關係以產品開發為主體;當產業逐漸成熟後,合作的範疇會擴大到至行銷業務的價值活動。(十)代工供應商為客戶建立及投資專屬性資產,有助於代工供應商強化與客戶的代工關係。(十一)代工供應商的能力會影響代工供應商與品牌客戶的關係。(十二)產業在成長期時,「產品研發能力」、「製造能力」與「關鍵零組件採購能力」是影響代工供應商與客戶之間,代工關係發展的關鍵因素。(十三)當產業在成熟期,「全球運籌管理能力」與「關鍵零組件採購能力」則是品牌客戶特別重視的代工能力,也是影響代工關係變化的重要因素。
2

外人來台直接投資影響因素探討:以考量產業及ECFA因素為例 / The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aiwan-Considering industrial and ECFA factors

謝育霖, Hsieh, Yu 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外人直接投資都被認為是促成一國經濟成長及財富累積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而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2010年全球投資報告書中也指出,未來開發中國家對於吸引FDI是比已開發國家更具有優勢,而其中中國將是未來一個全球投資者注目的焦點;故本研究目的有三個:(一)探討影響台灣產業吸引外人來台投資的主要因素,(二)檢定中國FDI增長對於台灣產業吸引外人來台投資是否會有排擠效果,(三)探討兩岸具ECFA協議下,對於台灣產業吸引外人投資的正面幫助效果強度。 本研究採用1982年至2009年之年資料,以Tobit Censoring做為分析方法;並將產業分成出口導向相關產業及國內市場導向相關產業兩不同型態做為分析依據。 實證研究結果發現,政府若想要吸引更多外人直接投資,除了簽訂ECFA協議外,還必須避免台灣國內通貨膨脹率過高及台幣兌美元匯率波動過大;此外,高素質人才的培育也是極其重要,而持續提升國內市場深度及未來發展潛力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除了這些台灣自身投資環境的營造外,尚必須時時刻刻緊盯國際情勢的變化及中國發展下對台灣吸引FDI上可能帶來的衝擊,如此才有可能打造台灣成為亞洲地區的投資新天地。 /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be considered to promote a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and wealth accumulation.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World’s 2010 Investment Report also noted that in attracting FDI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more advantages tha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future. Especially China, it focus of attention of global investors. Therefore, this paper has three purposes. First, Explore the Determinants of Taiwan's industries to attract FDI. Second, testing whether China's FDI growth has crowding out effect on Taiwan’s industries. Third, Does ECFA agreement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Taiwan’s industries to attract FDI. This paper using 1982 to 2009 year data, and Tobit Censoring econometric method to be the analysis framework. In addition, assort Taiwan’s industries to export-oriented and domestic market-oriented two different types industries. Empirical study found that, If the Government wants to attract mor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esides signing an ECFA agreement there are something it must to do. First, government must avoid inflation rate too high and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is too large. Second, government has to bring up high-quality personnel. Third, government has to enhance the potential of the domestic market. Finally, government has to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china’s FDI growth may affect the Taiwan’s industries FDI. By doing this, Taiwan will have a chance to attract more FDI.
3

台灣PVC業產業分析-產業矩陣分析法之應用

楊昇穎, Yang, Sheng-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PVC產業為台灣歷史上最為悠久的產業之一,可說是造就台灣經濟起飛的始祖,然而有關此產業的研究,由於台灣早期並不甚重視產業分析,所以或偶有偏行銷與財務方面的、或偶有偏製造與研發方面的,可是對於「全面、且縱貫性」的PVC產業研究卻絲毫沒有,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有鑑於此,研究者決定以此產業做為本次研究的標的,企圖對台灣的聚氯乙烯產業做一全面性、且長達四十年以上的縱貫性分析。 然而若是從企業管理的立場出發,一份好的產業研究或產業分析必須是對企業具有實質的「決策指導」作用才有價值。不過由於「傳統的產業分析架構」大多來自於個體經濟學的領域,所在的觀點是站在政府以及社會大眾的立場,來確保各個產業自由開放的程度、以及幫助市場機能自然運作,對於廠商在進行策略決策的方面卻無太大的指導作用。有鑑於此,研究者乃採用司徒達賢(2001)的「產業矩陣分析法」做為此次分析台灣PVC產業的架構工具,希望能藉由此分析架構的三項特質—「系統化、細緻周延、以及能與策略決策間緊密配合」,讓讀者可以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觀看台灣的PVC產業,並且做為提供給後續PVC產業研究者一個產業分析架構的參考和改進依據。 簡而言之,本研究的目的有三:1.以一個更為完整的方式報導台灣PVC產業趨勢的變動,希望藉此能提供人們一個深入檢視台灣PVC產業的機會。2.以實例展示「產業矩陣分析法」的三大特性—系統化、細緻周延、以及能與策略決策間緊密相連。3.希望藉由本研究,讓國內的產業分析專家對「產業矩陣分析法」能有更多的認識,進而引起共鳴。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研究者廣為蒐集有關台灣PVC產業的相關報章雜誌、研究資料、企業刊物、並輔以部份的訪談,以將所獲得的資料逐漸填入產業矩陣裡相對應的策略點中,最後再進一步地展示此一分析架構的應用方式,證明(說明)此分析方法的三項特質。 而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結論如下所示: 一、在產業環境變遷方面 (一)環保與能源節約意識逐漸抬頭,使得製程方式亦不得不跟著改變。 (二)PVC業廠商的競爭,逐漸從區域性轉為國際性。 (三)產業中,「製程的研發」以及「售後(技術)服務」等的價值單元逐漸顯得重要。 (四)在台灣與大陸兩地的政府對PVC產業的政策都有所改變之下,台灣的PVC業者有逐漸轉往大陸投資的傾向。 (五)PVC業者為了擴展與生存,乃逐步地向上下游進行整合。 (六)產業中,企業逐漸地建立大型的倉儲、運輸與轉運站。 二、在產業特性的方面 (一)「政府政策」、「民眾的環保意識」、以及「可獲得的工業用土地的多寡」對此產業的發展具有頗大的影響。 (二)從產業分析模組的角度來看,台灣與大陸的PVC業都屬於「高進入障礙」、「高集中度」的產業,然而當台灣PVC業位於產業生命週期的「衰退期」時,大陸PVC業仍位於產業生命週期中的「成長期」的階段。 (三)從產業類型劃分的角度來看,PVC產業屬於「資本密集」的產業。 三、在未來趨勢的方面 (一)PVC樹脂的價格會有逐漸趨於國際水平一致的現象。 (二)PVC業者必將擴大對資訊系統的應用,以降低因地區介面而產生的協調、溝通、與運銷方面的成本。 (三)在未來數年之內,大陸仍將成為世界各國PVC業者最大的爭食市場,而台灣目前仍因與大陸有較相近的語言、文化、和風俗民情而尚有進入優勢。 四、在展示產業矩陣分析法之特性的方面 (一)本研究展示了「產業矩陣分析法」系統化、細緻周延、能與策略決策間緊密配合之三大特性,也證明了產業矩陣在做為紀錄甚至分析產業趨勢方面的構想,是可行的。 (二)本研究展示了在不同的階段,每項價值單元在策略上的相對重要程度也會有所不同。

Page generated in 0.013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