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
  • 10
  • Tagged with
  • 10
  • 10
  • 6
  • 4
  • 4
  • 3
  • 3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隨機邊界生產函數技術效率之推估 : 臺灣僑外資廠商之實證研究

蔡偉德, CAI, WEI-D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自民國四十三年及四十四年分別公佈外國人投資條例及華僑回國投資條例,即積 鼓勵僑外投資。三十年來僑外投資對我國經濟成長、資金與投術引進、就業水準、增 加出口皆貢獻。本論文利用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對台灣僑外資廠商投資事業營運調 查的資料,檢定1975∼1986年外資廠商生產函數的技術效率性之演變,以及 造成生產技術效率變化之原理。 生產效率性的觀念首先由FARRELL 於1957年提出,後來歷經多位學者的深入研究 與發展,但其精髓仍不偏離以生產邊界(PRODUCTION FRONTIER )做為衡量生產函數效率性之準則。以往學者對生產邊界的估計方法大致分為非統計 邊界、確定性邊界、隨機性邊界 。本論文以AIGNER,LOVELL AND SCHMIDT(1977 )所提出的隨機性生產邊界方法為基礎,檢定外資廠商的生產技術效率性。 本論文第一、二章簡介研究目的與文獻回顧,第三章則採取橫斷面資料鄉逐年分析的 方法,應用AIGNER,ET,AL的模型,探討自1975∼1986年電子、塑橡膠、化學 製品、基本金屬及機械電機業第五個產業之外資廠商的平均生產效率性。AIGNER,ET. AL模型認為廠商的生產函數回歸式的誤差項可分為對稱性誤差與單邊偏向誤差,並以 後者做為衡量廠商生產函數的技術無效率性。除了估計各產業在各年度的技術效率外 ,並將進一步探討造成各產業效率差異的原因。第四章則組合這五個廠業中相同廠商 之多年資料一即橫斷面與時間序列資料的合併,並根據CORNWELL,SCHMIDT AND SICKL ES(1988)的估計方法檢定不同年與不同廠商之相對技術效率性的差異。CORNWE LL,ET.AL(1988)的估計方法係假定廠商會隨著時間的經過而累積經驗,改變管 理方式或生生因素投入組合,進而影響生產的效率性,因此代表廠商生產無效率的誤 差項可視為時間的函數。利用工具變數與一般化最小平方法可估計個叨廠商不同期間 的生產技術效率。最後一章為本論文之結論並提出政策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
2

外銷塑膠鞋業管理之研究

苟壽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製鞋工業加工外銷,近四年之間成長很快,尤其是塑膠鞋類之成長率非常之高,工廠猛增,其數增到共約一百二十餘家,去年(一九七0年)外銷額達到四干萬美元之鉅,今年預計可增至六十萬美元,一躍而成為台灣重要的輸出品之一。本人繕寫此論文,目的在為塑膠鞋業建立管理模式,以便做為舊有企業改進之參考,新建企業管理之籃本,全文分七部份,研究方法與動機(第一章),組織結構研究(第二章),標準作業程序之釐定(第三章),財務特質與財務控制模式(第四章),生產管理與生管控制模式(第五章),員工行為之研究(第六章)與行銷分析(第十章),對塑膠鞋業之個體,做全盤之檢討分析,並建立可行的管理方法。 吾人在此論文之研究上,曾深入企業,從事實際管理工作,發掘問題,並採用模擬方法做進一步之改進工作,組織之建立為目前塑膠鞋業最為欠缺之處,本人就目前該業經營之一般型態,建立了財務,廠務(生產),業務(銷售),工程,設計等五大部門,並設置委員會。依據所建立之組織,釐定標準作業程序,採用模擬法,對標準作業程序之可行性,加以審定,並就財務與生產兩部門做專章詳細之討論,由於塑膠鞋業,所用人工甚多,工人之工作情緒影響生產極大,故就工作行為問題,做一探討性之調查研究,以便有助於塑膠鞋業及工作精神之提高,最後一章乃就目前台灣塑膠鞋業行銷狀況,國際競爭情形,行銷通路,行銷阻礙,報價行為之分析及市場之開拓揭露其問題並研究行銷之改進方式,全文為一有系統之分析與研究,其目的乃在使閱覽者,能有一總體與完整之概念。 本文完成耗時甚多,承蒙黃桂權教授之指導,對本文結構之安排,實地訪問調查及資料之整理分析,文句之修改,細心審閱,得以完成,特此申謝。筆者才疏學淺,錯漏之處勢所難免,如蒙指正,則不勝感激。
3

工程塑膠業大陸成長策略之研究-以某台商公司為例 / The study of the growth strategy for engineering plastics industry in chain - base on a Taiwan company

胡朝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的動機,乃因於中國大陸自1978年改革開放後,經濟呈現高度成長,目前更是全球最大新興市場和製造工廠,工程塑膠材料的需求及市場亦隨著3C電子塑膠零件和汽車塑膠零件在中國大量製造而蓬勃發展。但是,中國地區還是有許多法律環境不健全且市場機制不成熟; 近來更因為勞工意識高漲及當地的政策改革,台商在大陸的生存壓力愈來愈大。本研究欲藉由個案公司一路從經銷、研發及經營兩岸與工廠業務的過程,藉此探討個案公司在經營兩岸業務時,是如何審視自身的能力與條件,以及外在環境的發展機會與威脅,依此根據制定一套可行的成長策略,以獲得一個良好的績效產出,期待協助個案公司整體營運績效的提升。除此,本研究亦期望經此個案研究,可提供學術探討與企業實務相關的參考,有助了解工程塑膠科技材料產業成長策略之實況、困難與相關因應之道。 本研究為促使文獻探討的內容,更具週延性; 所以,首先從工程塑膠材料產業發展面開始了解,繼而從擬定策略所需的策略觀點進行探討,最後再從企業成長策略的擬定作探討。 本研究為探索性的個案與文獻之研究,所採取的研究架構,以企業願景與定位及大陸的競爭方式為自變數,而以企業成長策略為應變數。而研究方法,主要採行文獻探討、個案研究與資料分析。 對於個案公司的分析,首先從個案公司的沿革與產品範圍進行說明,其次對個案公司營運與型態進行探討,再者對個案公司所處之競爭與地位進行分析,最後對個案公司如何因應未來進行分解與剖析。 所以,本研究提出對於個案公司未來成長策略擬定的建議,主要從成長方向與策略規劃兩方面提出: 1.成長方向的建議: 質感的創造、標準的符合、環保的落實、異業的 結盟。 2.策略規劃的建議:成本領導策略(水平整合,海外拓展,紅海)差異化策 略:(量身訂做,研發集中,藍海) 對於未來從事相關議題的研究,本研究建議可從研究資料的增加、研究方法的改進與研究方向的拓展,以促使本領域的研究更深入與完整。
4

美國對台灣塑膠鞋的需求研究

李明成, Li, Ming-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先將本文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作一概述。 第二章臺灣塑膠鞋業發展過程。利用迴歸分析證明臺灣塑膠鞋的外銷美國與美國塑膠 鞋總進口有高度相關。 第三章美國塑膠鞋之產銷概況。同樣利用迴歸分析說明美國自產塑膠鞋與進口塑膠鞋 之間的關係。 第四章美國塑膠鞋的供需模型。設立一組聯立方程式模型來分析美國塑膠鞋的自產供 需與進口供需之間的關係。 第五章美國對臺灣塑膠鞋的需求預測。利用第四章的模型, 先預測各外生變數代入方 程式再求預測值。 第六章結論。將各章統計分析的結果作一綜述, 并建議業者一些未來可行的途徑。
5

購物用塑膠袋及免洗餐具限制使用政策制定之論證分析 / An Argument Analysis of Policy Making of Restricted Use Policy on Plastic Shopping Bags and Disposable plastic Tableware

王懷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政府機關與政策利害關係人於政策制定過程中,如何以政策論證(policy argument)的方式影響政府機關政策制定,並以行政院環保署推行之「限塑政策」為個案分析主體。藉由文獻檢閱整理政策制定與論證之概念,嘗試以學者William Dunn的論證方式,佐以深入訪談分析、再參酌立法委員於限塑政策制定時於立法院所提之論證內容,最後進行結論與建議。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政策制定與政策論證的意涵及論證之方式,瞭解「限塑政策」之起源、內涵、規劃與合法化。並將贊成與反對「限塑政策」之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立法委員、利害關係人及當事人代表之意見,並進行正反交叉之論證分析,以瞭解「限塑政策」之實施情況、並提出未來修正政策方向與相關建議,希冀對往後政府在執行相關政策時能有所助益。為順利完成研究,本文第一章研究途徑採取質化及個案研究途徑;研究方法採用文獻檢閱法及深度訪談法;研究主題範圍為「限塑政策」從問題發生、規劃至合法化的相關過程;時間範圍為政策推行日前之政策制定過程,至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推行時期都列為本文探討時間範圍;參與者範圍則包括環保署、各縣市環保局、塑膠業者、環保團體、民意代表、學者專家及一般民眾等。 第二章為相關理論探討與文獻檢閱。第一節將探討政策制定的基本概念;第二節將對政策論證的基本概念作簡單的鋪陳;第三節將對近年來有關政策論證及「限塑政策」的碩、博士論文進行摘要、檢閱及評析,俾利根據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作為往後章節論證分析的基礎。 第三章是以行政院環保署在民國91年7月1日所推動的「限塑政策」為主軸,探討該政策的起源、意涵、規劃、合法化及產生後續之相關問題等,將以該政策的文獻資料、期刊文章、政府公報、網路資料與各報章雜誌等資訊,作為主要參考之內容。 第四章是以行政院環保署規劃與執行「限塑政策」的政府官員、於國會提出質詢之立法委員、相關環保團體、塑膠業製品工會代表,與民眾等公共政策相關領域者進行訪談,進而從事「限塑政策」的論證分析,以學者William Dunn提出的權威、統計、類別、直覺、分析重心、解釋、實用(平行案例)及價值批判的論證方式,並歸納整合進行贊成、反對意見及交叉論證分析。 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本章將承續第四章的論證分析,彙整出本研究之發現,並對未來「限塑政策」可進行之方向提出幾點建議以提供未來相關政策制定時之參考,最後並提出幾點研究建議供後續相關研究者卓參。研究發現政治菁英對政策的喜愛與偏好具有影響力、民間團體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影響有限、民眾高度支持的政策具有迷思、以價制量下的限塑政策仍須再評估、限塑政策欠缺比例原則及公平性原則、政策實施前應具有完善的配套措施與通盤考量等多項發現。至研究建議方面,制定政策應以長期性、永續性的眼光制定、強化與環保團體、業者及民眾參與及溝通機制、應從教育面從手,改善人民對環保的觀念與認知、訂定限塑政策相關法令,建立回收制度、政策應符比例原則及公平性原則、及相關具體建議等,期望能提供政府機關爾後推行相關政策時參考。
6

銀行放款信用評估模型之研究--以臺灣地區塑膠業為例 / The Study of Loaning Credit Assessment Model: The Case of Plastic Industry in R.O.C.

郝旭烈, Hao, Shie Li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般而言, 銀行決定貸放與否,除了取決於客戶所提供之擔保品、保證 人之財力大小外, 徵信工作人員憑著自己過去經驗主觀之判定亦是一重 要之影響因素。 然而人為所牽涉之因素過於複雜且多變,若稍不謹慎極 可能犯下極大的錯失。 也因此銀行必須發展一套客觀之信用評估模型來 分析客戶的信用,以求降低放款的風險。而一般國內之銀行信用評估模型 及理論大多以混和行業別為研究對象,且多以財務比率分析為主。 但不 同的產業其財務特性有所差異,因此本研究便試圖以塑膠業建立單一產業 之信用評估模型, 以尋求建立更適合之信用評估模型。本研究首先根據 國內外文獻中整理出可供研究之若干財務變數, 再參酌目前銀行所使用 作為徵信評估之財務變數, 由於本模式是採本國塑膠業之資料, 且應用 對象亦主要針對本國銀行,故決定採用目前省屬行庫做徵信評估時所採行 的 17 個財務變數做分析。而後再以塑膠加工業為研究對象, 蒐集民國 79 年至 81 年三十家違約公司與五十七家履約公司共八十七家公司的財 務報表資料以計算其財務比率, 接著便計算此 17 個財務變數是否符合 常態分配之假設,以決定後續所採行之統計方法應為何。 另外根據因素 分析與不採用因素分析分別進行變數之選擇及相關性之分析,以尋找具有 解釋能力之財務變數。 最後以上述所得到之財務變數做自變數, 並將樣 本區分為原始樣本、預測樣本以及全體樣本兩群分別建立 Logit 迴歸模 型,以得到不同分析方法之總正確率、型一誤差、型二誤差及加權效率性 。 爾後再根據結果做較佳模式之選擇與評估,並加以解釋。根據實證結 果顯示, 依不同樣本及不同方法所建立的四個放款信用評估模型中, 經 比較其總正確率及加權效率性的高低後,採用因素分析的模型將優於不採 用因素分析的模型, 而全體樣本所建立的模型會優於原始樣本所建立的 模型。 而由此所得到最佳的信用評估模型為以全體樣本採用因素分析所 得的模型。另外, 本研究是以塑膠業單一產業為研究對象來建立信用評 估模型,與過去採混和產業別的分析有所不同。 而與過去的分析相較後 ,得知其正確區別效果確實較混和產業別所建立的模型為佳。
7

台灣塑膠衣著外銷拓展之研究

莊正民, Zhuang, Zheng-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內容大概如次: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研究限 制。第二章為衵灣塑膠衣著製造業概況分析,介紹本業之發展展背景,目前台灣塑膠 衣著製造廠家的規模分析與生產概況,及分析廠商經營上所面臨的困難。第三章為台 灣塑膠衣著製造業的外銷產品結構與外銷市場結構,說明台灣塑膠衣著外銷的概況, 及所面臨的競爭情形。第四章為台灣塑膠衣著製造業當前國際行銷策略之分析,檢討 當前廠商外銷時所採用的產品、價格、通路、推廣等策略,發掘問題之所在,並提出 改進的辦法。五章為結論與建議,乃依據分析之結果,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議,作為政 府與業者的參考。
8

台灣PVC業產業分析-產業矩陣分析法之應用

楊昇穎, Yang, Sheng-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PVC產業為台灣歷史上最為悠久的產業之一,可說是造就台灣經濟起飛的始祖,然而有關此產業的研究,由於台灣早期並不甚重視產業分析,所以或偶有偏行銷與財務方面的、或偶有偏製造與研發方面的,可是對於「全面、且縱貫性」的PVC產業研究卻絲毫沒有,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有鑑於此,研究者決定以此產業做為本次研究的標的,企圖對台灣的聚氯乙烯產業做一全面性、且長達四十年以上的縱貫性分析。 然而若是從企業管理的立場出發,一份好的產業研究或產業分析必須是對企業具有實質的「決策指導」作用才有價值。不過由於「傳統的產業分析架構」大多來自於個體經濟學的領域,所在的觀點是站在政府以及社會大眾的立場,來確保各個產業自由開放的程度、以及幫助市場機能自然運作,對於廠商在進行策略決策的方面卻無太大的指導作用。有鑑於此,研究者乃採用司徒達賢(2001)的「產業矩陣分析法」做為此次分析台灣PVC產業的架構工具,希望能藉由此分析架構的三項特質—「系統化、細緻周延、以及能與策略決策間緊密配合」,讓讀者可以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觀看台灣的PVC產業,並且做為提供給後續PVC產業研究者一個產業分析架構的參考和改進依據。 簡而言之,本研究的目的有三:1.以一個更為完整的方式報導台灣PVC產業趨勢的變動,希望藉此能提供人們一個深入檢視台灣PVC產業的機會。2.以實例展示「產業矩陣分析法」的三大特性—系統化、細緻周延、以及能與策略決策間緊密相連。3.希望藉由本研究,讓國內的產業分析專家對「產業矩陣分析法」能有更多的認識,進而引起共鳴。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研究者廣為蒐集有關台灣PVC產業的相關報章雜誌、研究資料、企業刊物、並輔以部份的訪談,以將所獲得的資料逐漸填入產業矩陣裡相對應的策略點中,最後再進一步地展示此一分析架構的應用方式,證明(說明)此分析方法的三項特質。 而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結論如下所示: 一、在產業環境變遷方面 (一)環保與能源節約意識逐漸抬頭,使得製程方式亦不得不跟著改變。 (二)PVC業廠商的競爭,逐漸從區域性轉為國際性。 (三)產業中,「製程的研發」以及「售後(技術)服務」等的價值單元逐漸顯得重要。 (四)在台灣與大陸兩地的政府對PVC產業的政策都有所改變之下,台灣的PVC業者有逐漸轉往大陸投資的傾向。 (五)PVC業者為了擴展與生存,乃逐步地向上下游進行整合。 (六)產業中,企業逐漸地建立大型的倉儲、運輸與轉運站。 二、在產業特性的方面 (一)「政府政策」、「民眾的環保意識」、以及「可獲得的工業用土地的多寡」對此產業的發展具有頗大的影響。 (二)從產業分析模組的角度來看,台灣與大陸的PVC業都屬於「高進入障礙」、「高集中度」的產業,然而當台灣PVC業位於產業生命週期的「衰退期」時,大陸PVC業仍位於產業生命週期中的「成長期」的階段。 (三)從產業類型劃分的角度來看,PVC產業屬於「資本密集」的產業。 三、在未來趨勢的方面 (一)PVC樹脂的價格會有逐漸趨於國際水平一致的現象。 (二)PVC業者必將擴大對資訊系統的應用,以降低因地區介面而產生的協調、溝通、與運銷方面的成本。 (三)在未來數年之內,大陸仍將成為世界各國PVC業者最大的爭食市場,而台灣目前仍因與大陸有較相近的語言、文化、和風俗民情而尚有進入優勢。 四、在展示產業矩陣分析法之特性的方面 (一)本研究展示了「產業矩陣分析法」系統化、細緻周延、能與策略決策間緊密配合之三大特性,也證明了產業矩陣在做為紀錄甚至分析產業趨勢方面的構想,是可行的。 (二)本研究展示了在不同的階段,每項價值單元在策略上的相對重要程度也會有所不同。
9

信用卡當事人法律關係與風險管理 / Legal issues and risk management of credit card payment system

林育廷, Lin Yu-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信用卡交易制度乃發軌於買賣雙方記帳消費之商業行為,隨著信用卡業務之漸次發展,而逐步自地區性之記帳消費措施迅速擴張成全面性之支付制度,為使此種支付之制度建立明確之交易及清算規則,銀行業便共同組織成專業信用卡規畫、交易授權及清算機構,並分別由銀行加入成為發卡銀行或收單銀行,分別在信用卡支付制度中扮演信用卡業務推展與特約商店推廣之相關事務。故在現代信用卡交易制度所涉及之當事人包括:1.發卡機構、2.收單機構、3.特約商店、4.持卡人及5.專責交易授權、清算之機構,由此五造當事人形成十分複雜之交易關係。 對於此種複雜之交易關係,英、美、日等國在其消費者信用保護之立法中,僅有針對發卡機構與持卡人之法律關係設有關於消費者保護之若干規定,但迄今並無全面性規範交易當事人法律關係之規定。 在吾國立法亦無全面性對信用卡交易當事人之規範,且國際間亦無具法律效力之統一交易規則供業者遵循,僅仰賴信用卡組織與會員機構間以組織章程、會員規約等方式自律。但由於信用卡交易基本關係始終未能釐清,實務與學說見解亦莫衷一是,此不但時肇致交易爭議之發生、亦影響交易安全之維護,另關於新興網路科技與信用卡交易之結合,亦產生新型態之法律問題,此亦未見有明確之法律規範可資遵循,凡此種種皆使從事信用卡業務之業者於業務之執行有無所適從之慮,亦承擔較高風險。 蓋發卡機構從事信用卡業務既需承擔相當風險,基於企業經營在於追求穩健成長及獲利之目的此一原則,發卡機構自需對其於推行信用卡業務所可能產生之風險預作風險分析並進而採行風險管理措施,然信用卡交易制度法律關係之無法澄清界定,造成風險負擔之歸屬未明,現行法令於規範信用卡關係捉襟見肘之不足,凡此將造成發卡銀行為推行信用卡業務承擔過巨或非其當承擔之風險及管理上之困難。 故本文即擬就此支付制度中各當事人之法律關係於我國法律中定位為研究,嘗試為信用卡制度建立明確之法律架構,並進而確定危險負擔之責任歸屬,俾便發卡機構於信用卡業務之推行得預為風險分析與管理,並同時進而保障信用卡制度之交易安全、促進信用卡業務之發展。 由於信用卡相關法令規範之不足,學說見解對於信用卡當事人關係見解之莫衷一是,及無論實務或學說關於信用卡法律關係之見解之不妥致與信用卡實際運作之流程產生扞挌。故筆者擬求諸學者之見解,並以信用卡實際交易流程為基礎,自為發卡機構為從事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確認與分析之角度,探討信用卡當事人間之法律關係。 筆者擬於本論文中分六章論述: 首章概述發卡銀行從事信用業務所可能遭致之風險,並述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目的及範圍。 第二章則自信用卡之制度發展,分別介紹信用卡之性質、定義、交易行為之類型與相關支付工具之討論。同時並於此章中概述美、德、日等國家之信用卡制度與發展。 第三章則以信用卡交易流程為主軸,求諸學說見解,並輔以實務之運作,於第一節中,初探信用卡交易制度中所涉及之當事人,並於第二節中,探究其於信用卡交易制度之定位與基本權利義務;第三節則自發卡機構之角度,切入探討其與信用卡交易制度中涉及他造當事人間之法律關係。第四節則進而討論信用卡交易制度中其他當事人間相互間之權利義務關係,以明其相互間之差異與關係。俾令信用卡交易制度此一涉及五造當事人龐雜之法律關係得以完整釐清。 第四章則以邇來蓬勃發展之網路交易為探究課題,淺探信用卡於網路交易之交易流程與安全機制,並以VISA及MASTER國際組織所積極推動之安全電子交易(SET)為主軸,輔以現行網路普遍之SSL交易方式之介紹。次概述信用卡網路交易之當事人架構與法律關係,並進而審慎研析信用卡交易於網路交易之運用所可能產生之問題與解決方案。 第五章則為法律規範層面之探討,首以信用卡交易十分普遍發展,相關法令規範體系相較完整,信用卡交易環境相當成熟之美國為討論主題,次再論及吾國就信用卡交易之相關規範與主管機關之監督。同時承接前開文中關於信用卡網路交易之探討,並於此章節中進而探究現行法令規範於信用卡電子交易可有之規範與保護。 第六章則綜合前述五章之相關爭點與討論,提出結論並嘗試為發卡機構提出風險管理策略,以竟全功。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研究範圍 1 第一節 發卡銀行發行信用卡之風險 1 第一項 消費新寵兒-信用卡 1 第二項 發卡銀行所面臨之風險 2 第一款 營運風險 3 第一目 發卡機構之支出 3 第二目 發卡機構之收入 4 一、 年費 4 二、 手續費 4 三、 利息收入 5 第三目 小結 5 第二款 競爭風險 6 第三款 信用風險 7 第四款 信用卡犯罪 8 第五款 信用卡交易所生之爭議 9 第二節 研究動機 10 第三節 研究範圍 11 第二章 信用卡之性質及相關討論 13 第一節 信用卡之性質 13 第二節 信用卡交易之規範依據 18 第三節 信用卡交易之類型 19 第一項 外國之信用卡制度 19 第一款 美國之信用卡制度 19 第一目 美國信用卡之發展 19 第二目 美國銀行卡之交易制度 20 第二款 德國之信用卡制度 22 第三款 日本之信用卡制度 22 第二項 我國之信用卡制度 24 第一款 我國信用卡市場之發展 24 第二款 我國之信用卡交易類型 25 第一目 聯合信用卡 25 第二目 國際信用卡 26 第三目 其他類似之支付工具 28 一、 記帳卡 28 二、 簽帳卡 28 三、 支票卡 29 四、 銀行銷售點服務卡 30 五、 IC卡(智慧卡) 30 第四節 POS及電子資金移轉系統相關討論 33 第一項 銷售點交易服務(Point-of-sale Services, POS)之意義及發展 33 第二項 銷售點交易服務(Point-of-sale Services, POS)之功能 34 第三章 信用卡交易之當事人 36 第一節 信用卡交易之當事人 36 第一項 傳統學說上之當事人 36 第一款 二造當事人 36 第二款 三造當事人 38 第三款 四造當事人 39 第二項 信用卡交易之運作流程 41 第一款 現行實務運作之交易流程 41 第三項 傳統學說與現行實務運作之扞挌 54 第四項 管見 55 第一款 信用卡交易流程 55 第二款 信用卡交易之當事人 56 第二節 信用卡交易當事人之意義及相關事項 58 第一項 持卡人 58 第一款 持卡人之意義 58 第二款 持卡人之資格 58 第二項 發卡機構 59 第一款 發卡機構之意義 59 第二款 發卡機構之種類 59 第一目 一般金融機構 60 一、 聯合信用卡中心所屬會員銀行 60 二、 金資中心所屬會員銀行 60 三、 個別銀行 61 第二目 專業發卡公司 61 第三目 其他 61 第三款 發卡機構之業務 61 第四款 發卡機構應受之監督 62 第三項 收單機構 64 第一款 收單機構之意義 64 第二款 收單機構應受之監督 64 第三款 國內收單機構之市場現況 65 第四項 特約商店 66 第一款 特約商店之意義 66 第二款 特約商店之遴選標準 66 第三款 特約商店之種類 68 第一目 現場面對面交易 68 一、 CBL (Check Black List)特約商店 68 二、 CAT (Credit Authorization Terminal)特約商店 68 三、 EDC (Electronic Draft Capture)特約商店 68 第二目 非現場面對面交易 69 第四款 特約商店之基本權利義務 69 第五項 信用卡組織 70 第一款 信用卡組織之定位與意義 70 第二款 國內信用卡業務之運作 71 第三款 聯合信用卡中心定位檢討之管見 71 第三節 發卡機構與他當事人之法律關係 72 第一項 持卡人與發卡機構間之法律關係 72 第一款 當事人間法律關係定性 72 第一目 持卡人與發卡人之給付義務 72 第二目 契約類型判斷 74 一、 基本法律關係 75 二、 關於循環信用之法律關係 83 第二款 契約之成立生效 87 第三款 權利義務關係及相關問題討論 90 第一目 發卡人之其他義務 90 一、 發卡人之告知義務 90 二、 信用徵信調查與信用資料保密義務 91 第二目 持卡人之其他義務 92 第二項 信用卡組織與發卡機構之法律關係 95 第一款 信用卡組織與發卡機構之權利義務 95 第二款 法律關係之定性 97 第一目 學說見解 97 第二目 管見 97 一、 類似合夥關係 97 二、 類似社團關係 98 三、 小結--「類似社團關係」 100 第三項 發卡機構與收單機構之法律關係 100 第四項 特約商店與發卡機構之法律關係 102 第一款 信用卡交易所生之法律關係 102 第一目 授權交易之法律性質 104 一、 承諾附解除條件說 104 二、 承諾付款附有辨識持卡人同一性義務說 104 第二目 特約商店審核持卡人同一性任務之性質 105 第三目 管見 108 第二款 特約商店之直接給付請求權 109 第四節 其他當事人間之法律關係 110 第一項 持卡人與特約商店之法律關係 110 第一款 基本法律關係 110 第二款 持卡人之簽帳請求權 111 第一目 持卡人對特約商店之簽帳請求權 111 一、 第三人利益契約說 111 二、 附保護第三人作用契約說 113 三、 管見 114 第二目 特約商店之債務不履行責任 115 一、 採真正第三人利益契約說 116 二、 否認持卡人對特約商店之直接請求權者 116 三、 管見 117 第三款 特約商店之價金請求權 117 第二項 持卡人與收單機構之法律關係 120 第三項 特約商店與收單機構之法律關係 121 第一款 收單機構與特約商店之權利義務關係 121 第二款 法律關係性質討論 125 第一目 學說見解 125 一、 債權購買說 125 二、 債務承擔說 127 三、 保證契約說 128 四、 委任契約說 129 五、 類似於信用委任之法律關係 129 六、 行紀說 131 七、 類似保險契約說 132 第二目 管見 133 第四項 收單機構與信用卡組織之法律關係 133 第四章 信用卡於網路交易之運用 135 第一節 網際網路的發展與網路交易的勃興 135 第一項 網路交易之蓬勃發展 135 第二項 傳統法律在網際網路運用之扞挌 136 第二節 信用卡於網路交易運用之討論 138 第一項 支付工具的改變 138 第二項 SSL與SET的交易 139 第一款 SSL交易(Secure Socket Layer) 141 第二款 SET交易(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 144 第三節 信用卡網路交易之當事人 155 第一項 信用卡SET交易模式之當事人 155 第一款 持卡人(Cardholder) 155 第二款 特約商店(Merchant) 155 第三款 發卡機構(Issuer) 156 第四款 收單機構(Acquirer) 156 第五款 Visa及Master Card之國際組織 157 第六款 認證機構(Certificate Authority, CA) 157 第二項 CA之相關問題討論 159 第一款 CA之角色與功能 159 第二款 CA之架構 161 第三款 CA之法律責任 163 第一目 國際趨勢與發展 163 第二目 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之規定 164 第五章 相關法令之管制與規範 166 第一節 美國信用卡交易相關法律規範 166 第一項 美國聯邦消費者信用保護法(The Federal Consumer Credit Protection Act) 166 第二項 信用卡交易相關規範 168 第一款 誠實借貸法(Truth-in-Lending Act) 168 第二款 信用卡發行法(Credit Card Issuance Act) 168 第三款 公平信用報告法(The Fair Credit Reporting Act) 169 第四款 公平信用收帳法(The Fair Credit Billing Act) 169 第五款 平等信用機會法」(The 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 170 第六款 公平信用及賒帳卡揭露法(The Fair Credit and Charge Card Disclosure Act) 170 第二節 我國相關規範制度 171 第一項 信用卡業務管理辦法 171 第二項 相關法令 172 第一款 定型化契約範本 172 第二款 消費者保護法 173 第三款 結論 173 第三節 電子交易之相關法令 173 第一項 國際趨勢 174 第一款 聯合國電子商務模範法 174 第二款 新加坡電子交易法 177 第二項 我國之立法趨勢 180 第一款 電子簽章法 180 第二款 個人資料保護法 182 第三款 其他 183 第三項 商業發展與消費者保護之迷思 18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90 第一節 當事人之法律關係 190 第二節 發卡機構之風險管理 192 第一項 危險責任之歸屬 192 第二項 風險管理之策略 194 第一款 交易制度之建立 195 第二款 安全機制 196 第一目 危險規避之策略 197 第二目 損失控制之策略 197 第三目 非保險方式之危險移轉 198 第三款 保險 199 第四款 類似保險之制度 201 第三項 結論 201 論文參考資料………………………………………………………………………………202
10

客製化塑膠機械產業廠商營運策略探討-以百塑公司為例 / A study on the operation strategies of customized plastic machinery industry manufacturer-a case of the multiplas enginery co.,ltd.

解文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高分子材料工業的快速發展,塑膠材料被廣泛地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各個不同的領域,而提供塑膠材料加工製品所需設備的塑膠機械產業的地位就日益重要。在我國國內的塑膠機械產業的年產值已經超過400億,而且在外銷的比例上更高達八成以上,是僅次於工具機的第二大機械類產業;然而由於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中國大陸等新興國家崛起的衝擊,使得國內的塑膠機械產業受到嚴重影響而呈現外移的現象。 在這個動盪劇烈的年代,企業將無法再滿足於現狀的象牙塔之中,而是必須不斷的藉由創新開發增加企業的能量,建立企業產品的差異化,將創意轉化為滿足顧客需求的客製化實體價值,來提升企業自我的競爭優勢;是以在做個案公司策略研究時,依據企業所處的的產業外部環境與企業本身所具有的條件,然後探討其策營運略形成與所產生的策略效果。 本研究最後係以策略六大構面理論作為策略分析的結論,對於採取有別於計畫性量產的塑膠機械產業業者,而以客製化為營運模式的代表性業者,以進行深度訪談的研究方法,來進行個案企業的策略研究;在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中,對於未來的環境發展動向的掌握,企圖透過對於個案企業的營運策略的研究,匯聚個案公司過往的營運經驗,提供相關產業業者參考方案,共同開創新的市場利基,以真正提升我國國內塑膠機械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也為產業業者的永續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石。 / As the polymer materials industry's rapid growth, plastic materials are widely used in daily life in many different areas, and provides plastic materials processing products required equipment for plastic machinery industry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The plastic machinery industry's annual output of more than 400 million, and in the export ratio is as high as 80%, is only next to the machine tools - the second largest of the genera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dustry;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Mainland China, and so the impact of the rise of emerging countries, makes plastic machinery industry severely affected and move out. In this turbulent rapid, enterprises will no longer be able to meet with the status quo of ivory, Instead, the enterprises must continuously by innovation development increase energy, set up an enterprise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creativity to meet customer demand for customized orders entity value,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rporate self; In the case of the company policy of doing, according to the enterprise's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industrial and enterprise itself has a condition, and then examine its strategy of trading on the formation and the resulting policy effects. This last line to policy six dimensions theory as policy analysis of the case, for taking different from planned volume production of the plastic machinery industry firms, and to customized to operating mode of representation firms, by depth interviews of research methods, to conduct research on enterprise policy cases; in the face of increasingly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using for cases of operation of the enterprise strategy, will bring together the cases previously operating experience, provide relevant industry operators reference scenario, common around the world to market niche, to really improve the domestic plastic machinery industry in the world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s well as industrial companies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y the cornerstone.

Page generated in 0.02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