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4
  • 4
  • 4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併購宣告及支付工具對主併公司股東財富之影響 / The Market Reactions on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nnouncement and Means of Payment

陳聖謙, Chen, Sheng Ch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全球化的趨勢,企業經營所面對的不僅是國內同業的競爭,更面臨國外同業的競爭。企業透過組織調整,在資金、人才以及經濟規模的議題,企業併購已成為近年來台灣之趨勢及風潮。企業進行併購活動熱絡時,對於企業之組織調整、轉型具有正面效益,可促使規模經濟,降低成本,發揮經營效率,提升國際競爭力。 本研究主要探討併購宣告、支付工具的選擇以及跨國因素之不同,對主併公司股東財富的影響。以民國89年1月1日至民國96年12月31日間,主併公司為台灣地區之上市櫃公司、標的公司為全球任一國家註冊之公司的所有併購事件,計有527個觀察值。採用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進行實證研究結果如下: 一、對主併公司股東而言,併購宣告效果 本研究以事件研究法進行實證分析,發現併購宣告日前後期間,對於主併公司股東財富有顯著正向異常報酬。但若拉長事件觀察期間,則變得不顯著。也就是主併公司的併購活動無法獲得營運綜效。 二、併購支付工具對主併公司股東財富之影響 本研究實證結果發現企業併購採用現金支付及混合支付,31天的事件期間對主併公司股東而言,皆呈現不顯著之正向平均累積異常報酬。採取換股支付則有不顯著之負向平均累積異常報酬。以混合式支付,於事件期間有正向不顯著平均累積異常報酬;於宣告日前後期間則有正向顯著平均累積異常報酬。 三、宣告國內併購及國際併購對主併公司股東財富之影響 本研究實證結果為國內併購中主併公司在31天的觀察期間,對於主併公司股東而言,僅於宣告日前後期間會有正向平均累積異常報酬,但是拉若拉長觀察期間,其結果並不顯著。國際併購則有不顯著之負向平均累積異常報酬。 / The issues on capital funding, people asset and business scoping are becoming more significant topics with the increasing activities in corporat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M&A). It has been said that the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through M&A has positive effect within the business because of larger business scope and more efficient in cost management. The corporation will be able to compete better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is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market reactions on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nnouncement, the method of payment choice and domestic or international M&A. The observation study cover 527 M&A cases from year 2000 to 2007. The study result based on event study research method are as followed: 1. The M&A announcement result to acquiring company shareholders: The study shows significant remuneration to acquiring company shareholders’ wealth before and after the M&A announcement. Less significant once we observe the case at longer time perio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cquiring company can not achieve synergy effect. 2. The wealth effect to shareholders with different means of payment: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cash payout and exchange of stocks and cash payment method shows insignificant positive ac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 to shareholders within 31 days before and after the M&A. Settlement with only exchange of stocks shows insignificant negative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 to shareholders. 3. The effect to shareholder’s wealth from announcing domestic M&A or international M&A: The study shows that in the case of announcing domestic M&A, the acquiring shareholders has positive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 within the 31 days before and after the announcement. Once we observe longer period, the result is less significant. International M&A shows negative insignificant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
2

電子支付工具發展趨勢之研究-以我國晶片金融卡為例

陳柳元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商業活動以支付工具完成付款作業。時代變遷,支付工具亦隨之進化演進。科技進步,電子支付工具陸續興起,電子支付工具依照特性可有不同的分類,對於不同的使用對象,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依不同需求可選擇不同的工具。 金融卡是我國重要的支付工具之一,具有提款、轉帳、餘額查詢及繳稅費等功能,磁條金融卡因安全因素將全面轉換為晶片卡,晶片金融卡除具有磁條卡的交易功能,在安全性大幅提昇後,配合網路自動櫃員機在網際網路上已成為一項方便又安全的支付機制,未來可朝全方位金流工具發展。 本研究透過了解電子支付工具的分類及特性,並探討電子支付工具之國內外應用發展趨勢及相關失敗經驗,綜合研究資料及心得,分析晶片金融卡支付工具之優劣強弱,提出晶片金融卡支付工具未來發展建議,期能讓我國消費市場電子支付工具之發展更健全,以構建發展電子支付工具之完整版圖。 關鍵字:電子支付工具(Electronic Payment Tool)、晶片金融卡(Financial Chip Card)、網路自動櫃員機(eATM)、金流(Cash Flow) / The payment of business activity is done by the payment tool. As time goes by, the payment tool is improving. Electronic payment tool is coming through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There are different categories in users, environments, and demands for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ronic payment tool. The ATM Car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yment tools in Taiwan with the function of Inter-bank Withdrawal, Balance Inquiry, Fund Transfer, and Tax Payment. The Magnetic Stripe ATM Card is being replaced by the Financial Chip Card for the security reason. With the original functions of the Magnetic Stripe Card plus security control, the Financial Chip Card can be also worked with eATM on the Internet and becomes a convenient and safe payment tool toward all-around cash flow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We study not only the categories and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all applications, trends, and related experiences of the electronic payment tool. We combine all the information and opinions about the Financial Chip Card as a payment tool to understand it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We hop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payment tool in Taiwan is progressing and look forward to its benefits in all sides.
3

信用卡當事人法律關係與風險管理 / Legal issues and risk management of credit card payment system

林育廷, Lin Yu-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信用卡交易制度乃發軌於買賣雙方記帳消費之商業行為,隨著信用卡業務之漸次發展,而逐步自地區性之記帳消費措施迅速擴張成全面性之支付制度,為使此種支付之制度建立明確之交易及清算規則,銀行業便共同組織成專業信用卡規畫、交易授權及清算機構,並分別由銀行加入成為發卡銀行或收單銀行,分別在信用卡支付制度中扮演信用卡業務推展與特約商店推廣之相關事務。故在現代信用卡交易制度所涉及之當事人包括:1.發卡機構、2.收單機構、3.特約商店、4.持卡人及5.專責交易授權、清算之機構,由此五造當事人形成十分複雜之交易關係。 對於此種複雜之交易關係,英、美、日等國在其消費者信用保護之立法中,僅有針對發卡機構與持卡人之法律關係設有關於消費者保護之若干規定,但迄今並無全面性規範交易當事人法律關係之規定。 在吾國立法亦無全面性對信用卡交易當事人之規範,且國際間亦無具法律效力之統一交易規則供業者遵循,僅仰賴信用卡組織與會員機構間以組織章程、會員規約等方式自律。但由於信用卡交易基本關係始終未能釐清,實務與學說見解亦莫衷一是,此不但時肇致交易爭議之發生、亦影響交易安全之維護,另關於新興網路科技與信用卡交易之結合,亦產生新型態之法律問題,此亦未見有明確之法律規範可資遵循,凡此種種皆使從事信用卡業務之業者於業務之執行有無所適從之慮,亦承擔較高風險。 蓋發卡機構從事信用卡業務既需承擔相當風險,基於企業經營在於追求穩健成長及獲利之目的此一原則,發卡機構自需對其於推行信用卡業務所可能產生之風險預作風險分析並進而採行風險管理措施,然信用卡交易制度法律關係之無法澄清界定,造成風險負擔之歸屬未明,現行法令於規範信用卡關係捉襟見肘之不足,凡此將造成發卡銀行為推行信用卡業務承擔過巨或非其當承擔之風險及管理上之困難。 故本文即擬就此支付制度中各當事人之法律關係於我國法律中定位為研究,嘗試為信用卡制度建立明確之法律架構,並進而確定危險負擔之責任歸屬,俾便發卡機構於信用卡業務之推行得預為風險分析與管理,並同時進而保障信用卡制度之交易安全、促進信用卡業務之發展。 由於信用卡相關法令規範之不足,學說見解對於信用卡當事人關係見解之莫衷一是,及無論實務或學說關於信用卡法律關係之見解之不妥致與信用卡實際運作之流程產生扞挌。故筆者擬求諸學者之見解,並以信用卡實際交易流程為基礎,自為發卡機構為從事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確認與分析之角度,探討信用卡當事人間之法律關係。 筆者擬於本論文中分六章論述: 首章概述發卡銀行從事信用業務所可能遭致之風險,並述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目的及範圍。 第二章則自信用卡之制度發展,分別介紹信用卡之性質、定義、交易行為之類型與相關支付工具之討論。同時並於此章中概述美、德、日等國家之信用卡制度與發展。 第三章則以信用卡交易流程為主軸,求諸學說見解,並輔以實務之運作,於第一節中,初探信用卡交易制度中所涉及之當事人,並於第二節中,探究其於信用卡交易制度之定位與基本權利義務;第三節則自發卡機構之角度,切入探討其與信用卡交易制度中涉及他造當事人間之法律關係。第四節則進而討論信用卡交易制度中其他當事人間相互間之權利義務關係,以明其相互間之差異與關係。俾令信用卡交易制度此一涉及五造當事人龐雜之法律關係得以完整釐清。 第四章則以邇來蓬勃發展之網路交易為探究課題,淺探信用卡於網路交易之交易流程與安全機制,並以VISA及MASTER國際組織所積極推動之安全電子交易(SET)為主軸,輔以現行網路普遍之SSL交易方式之介紹。次概述信用卡網路交易之當事人架構與法律關係,並進而審慎研析信用卡交易於網路交易之運用所可能產生之問題與解決方案。 第五章則為法律規範層面之探討,首以信用卡交易十分普遍發展,相關法令規範體系相較完整,信用卡交易環境相當成熟之美國為討論主題,次再論及吾國就信用卡交易之相關規範與主管機關之監督。同時承接前開文中關於信用卡網路交易之探討,並於此章節中進而探究現行法令規範於信用卡電子交易可有之規範與保護。 第六章則綜合前述五章之相關爭點與討論,提出結論並嘗試為發卡機構提出風險管理策略,以竟全功。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研究範圍 1 第一節 發卡銀行發行信用卡之風險 1 第一項 消費新寵兒-信用卡 1 第二項 發卡銀行所面臨之風險 2 第一款 營運風險 3 第一目 發卡機構之支出 3 第二目 發卡機構之收入 4 一、 年費 4 二、 手續費 4 三、 利息收入 5 第三目 小結 5 第二款 競爭風險 6 第三款 信用風險 7 第四款 信用卡犯罪 8 第五款 信用卡交易所生之爭議 9 第二節 研究動機 10 第三節 研究範圍 11 第二章 信用卡之性質及相關討論 13 第一節 信用卡之性質 13 第二節 信用卡交易之規範依據 18 第三節 信用卡交易之類型 19 第一項 外國之信用卡制度 19 第一款 美國之信用卡制度 19 第一目 美國信用卡之發展 19 第二目 美國銀行卡之交易制度 20 第二款 德國之信用卡制度 22 第三款 日本之信用卡制度 22 第二項 我國之信用卡制度 24 第一款 我國信用卡市場之發展 24 第二款 我國之信用卡交易類型 25 第一目 聯合信用卡 25 第二目 國際信用卡 26 第三目 其他類似之支付工具 28 一、 記帳卡 28 二、 簽帳卡 28 三、 支票卡 29 四、 銀行銷售點服務卡 30 五、 IC卡(智慧卡) 30 第四節 POS及電子資金移轉系統相關討論 33 第一項 銷售點交易服務(Point-of-sale Services, POS)之意義及發展 33 第二項 銷售點交易服務(Point-of-sale Services, POS)之功能 34 第三章 信用卡交易之當事人 36 第一節 信用卡交易之當事人 36 第一項 傳統學說上之當事人 36 第一款 二造當事人 36 第二款 三造當事人 38 第三款 四造當事人 39 第二項 信用卡交易之運作流程 41 第一款 現行實務運作之交易流程 41 第三項 傳統學說與現行實務運作之扞挌 54 第四項 管見 55 第一款 信用卡交易流程 55 第二款 信用卡交易之當事人 56 第二節 信用卡交易當事人之意義及相關事項 58 第一項 持卡人 58 第一款 持卡人之意義 58 第二款 持卡人之資格 58 第二項 發卡機構 59 第一款 發卡機構之意義 59 第二款 發卡機構之種類 59 第一目 一般金融機構 60 一、 聯合信用卡中心所屬會員銀行 60 二、 金資中心所屬會員銀行 60 三、 個別銀行 61 第二目 專業發卡公司 61 第三目 其他 61 第三款 發卡機構之業務 61 第四款 發卡機構應受之監督 62 第三項 收單機構 64 第一款 收單機構之意義 64 第二款 收單機構應受之監督 64 第三款 國內收單機構之市場現況 65 第四項 特約商店 66 第一款 特約商店之意義 66 第二款 特約商店之遴選標準 66 第三款 特約商店之種類 68 第一目 現場面對面交易 68 一、 CBL (Check Black List)特約商店 68 二、 CAT (Credit Authorization Terminal)特約商店 68 三、 EDC (Electronic Draft Capture)特約商店 68 第二目 非現場面對面交易 69 第四款 特約商店之基本權利義務 69 第五項 信用卡組織 70 第一款 信用卡組織之定位與意義 70 第二款 國內信用卡業務之運作 71 第三款 聯合信用卡中心定位檢討之管見 71 第三節 發卡機構與他當事人之法律關係 72 第一項 持卡人與發卡機構間之法律關係 72 第一款 當事人間法律關係定性 72 第一目 持卡人與發卡人之給付義務 72 第二目 契約類型判斷 74 一、 基本法律關係 75 二、 關於循環信用之法律關係 83 第二款 契約之成立生效 87 第三款 權利義務關係及相關問題討論 90 第一目 發卡人之其他義務 90 一、 發卡人之告知義務 90 二、 信用徵信調查與信用資料保密義務 91 第二目 持卡人之其他義務 92 第二項 信用卡組織與發卡機構之法律關係 95 第一款 信用卡組織與發卡機構之權利義務 95 第二款 法律關係之定性 97 第一目 學說見解 97 第二目 管見 97 一、 類似合夥關係 97 二、 類似社團關係 98 三、 小結--「類似社團關係」 100 第三項 發卡機構與收單機構之法律關係 100 第四項 特約商店與發卡機構之法律關係 102 第一款 信用卡交易所生之法律關係 102 第一目 授權交易之法律性質 104 一、 承諾附解除條件說 104 二、 承諾付款附有辨識持卡人同一性義務說 104 第二目 特約商店審核持卡人同一性任務之性質 105 第三目 管見 108 第二款 特約商店之直接給付請求權 109 第四節 其他當事人間之法律關係 110 第一項 持卡人與特約商店之法律關係 110 第一款 基本法律關係 110 第二款 持卡人之簽帳請求權 111 第一目 持卡人對特約商店之簽帳請求權 111 一、 第三人利益契約說 111 二、 附保護第三人作用契約說 113 三、 管見 114 第二目 特約商店之債務不履行責任 115 一、 採真正第三人利益契約說 116 二、 否認持卡人對特約商店之直接請求權者 116 三、 管見 117 第三款 特約商店之價金請求權 117 第二項 持卡人與收單機構之法律關係 120 第三項 特約商店與收單機構之法律關係 121 第一款 收單機構與特約商店之權利義務關係 121 第二款 法律關係性質討論 125 第一目 學說見解 125 一、 債權購買說 125 二、 債務承擔說 127 三、 保證契約說 128 四、 委任契約說 129 五、 類似於信用委任之法律關係 129 六、 行紀說 131 七、 類似保險契約說 132 第二目 管見 133 第四項 收單機構與信用卡組織之法律關係 133 第四章 信用卡於網路交易之運用 135 第一節 網際網路的發展與網路交易的勃興 135 第一項 網路交易之蓬勃發展 135 第二項 傳統法律在網際網路運用之扞挌 136 第二節 信用卡於網路交易運用之討論 138 第一項 支付工具的改變 138 第二項 SSL與SET的交易 139 第一款 SSL交易(Secure Socket Layer) 141 第二款 SET交易(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 144 第三節 信用卡網路交易之當事人 155 第一項 信用卡SET交易模式之當事人 155 第一款 持卡人(Cardholder) 155 第二款 特約商店(Merchant) 155 第三款 發卡機構(Issuer) 156 第四款 收單機構(Acquirer) 156 第五款 Visa及Master Card之國際組織 157 第六款 認證機構(Certificate Authority, CA) 157 第二項 CA之相關問題討論 159 第一款 CA之角色與功能 159 第二款 CA之架構 161 第三款 CA之法律責任 163 第一目 國際趨勢與發展 163 第二目 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之規定 164 第五章 相關法令之管制與規範 166 第一節 美國信用卡交易相關法律規範 166 第一項 美國聯邦消費者信用保護法(The Federal Consumer Credit Protection Act) 166 第二項 信用卡交易相關規範 168 第一款 誠實借貸法(Truth-in-Lending Act) 168 第二款 信用卡發行法(Credit Card Issuance Act) 168 第三款 公平信用報告法(The Fair Credit Reporting Act) 169 第四款 公平信用收帳法(The Fair Credit Billing Act) 169 第五款 平等信用機會法」(The 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 170 第六款 公平信用及賒帳卡揭露法(The Fair Credit and Charge Card Disclosure Act) 170 第二節 我國相關規範制度 171 第一項 信用卡業務管理辦法 171 第二項 相關法令 172 第一款 定型化契約範本 172 第二款 消費者保護法 173 第三款 結論 173 第三節 電子交易之相關法令 173 第一項 國際趨勢 174 第一款 聯合國電子商務模範法 174 第二款 新加坡電子交易法 177 第二項 我國之立法趨勢 180 第一款 電子簽章法 180 第二款 個人資料保護法 182 第三款 其他 183 第三項 商業發展與消費者保護之迷思 18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90 第一節 當事人之法律關係 190 第二節 發卡機構之風險管理 192 第一項 危險責任之歸屬 192 第二項 風險管理之策略 194 第一款 交易制度之建立 195 第二款 安全機制 196 第一目 危險規避之策略 197 第二目 損失控制之策略 197 第三目 非保險方式之危險移轉 198 第三款 保險 199 第四款 類似保險之制度 201 第三項 結論 201 論文參考資料………………………………………………………………………………202
4

濕地保育評價-條件評價法之應用與檢討 / Wetland Conservation Valuation : A Case Study of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曾明遜, Tseng, Ming-Hs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雖然濕地是一種具有生態、經濟與景觀價值的富地資源,但由於這些價值通常具有「有行無市」的特質,因而在市場價格的論斤秤兩過程中,許多重要的濕地便成為市場價格運作下的犧牲品。為了改善此種有行無市的市場失靈現象,本研究利用可獲得使用價值與非使用價值的條件評價法(CVM)分析台北市與台南縣居民對不同濕地保育方案所賦予的價值,並利用有母數與無母數統計方法檢測此種方法可能產生的相關課題,特別是數量變異問題的檢測。本研究主要特色係納入「態度--行為」評價歷程、透過濕地意像分析掌握評價意涵與供給不確定性因素的考量,除此之外,並使用七種不同問卷結構的實驗設計檢測條件評價法的相關課題。 應用分析檢測結果顯示,台北市受訪者願付數額顯著高於台南縣,願付數額的理由不論是台北市或台南縣受訪者「非使用價值動機」皆顯著高於「使用價值動機」,而且發現保育範圍愈大的方案主觀供給機率愈小的現象。相關課題檢測結果顯示, 55公頃關渡濕地保育範圍的維護方案與8135公頃五大濕地保育範圍的維護方案受訪者最大願付數額(WTP)無顯著差異(數量變異問題)、單一濕地維護方案加上四大濕地維護方案之願付數額顯著高於五大濕地維題方案(加總問題)、「濕地信託基金」支付工具評價結果顯著高於「額外稅賦」(支付工具偏誤問題)。如果排除研究程序上的問題,此結果隱含條件評價法仍未能完全滿足數量變異的原則,就本研究實證分析探討,條件評價法未能滿足數量變異原則,供給不確定性是一項重要因素,因此條件評價法課題的改善,供給不確定效果的改善或許是一個可考量的方向。 由於條件評價法仍未能獲得可信的評價結果,而且此方法所獲得的評價結果僅是行為傾向而非賞際行為的結果,因而以條件評價法所獲得評價結果從事濕地政策的應用,在現階段仍不是一個十分恰當的做法。然而,此現象並不縮減條件評價法的重要性,因為現今仍未有比條件評價法更好的研究方法可獲得非使用價值,因此條件評價法的改善、其他評價研究方法或整合條件評價法與其他研究方法等研究發展,或許是評價研究可發展的方向。 / The major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applyy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based on the willingness to pay(WTP)concept,to analyze the valuation of different wetland conservation projects among residents in Taipei city and Tainan prefecture. Furthermore,this study uses a set of seven surveys to test the issuess of CVM measurement of wetland conservation total values with 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tests.In addition,this study incorporates the valuation process basedd on attitude-behavior studies,the images of the wetland and supply uncertainties to debate aboutthese issues.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aipei respondents show significant higher valuation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in Tainan,that nonuse value motives are greater than use value motives,and that the greater conservation projects have less subjective supply probabilities.Furthermore,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magnitude variation principle does not exist in the CVM process while the aggregation problem and the payment vehicle bias exist.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supply uncertainty is one important cause of rejecting magnitude variation hypotheses.Future research should consider how to improve the supply uncertainty effect. Because the current CVM fails to achieve reliable results,and the CVM results are behavioral intention,which is different from actual behavior, thus it restricts the wetland policy pplication.However, this situation does not diminish the importance of wetland conservation valuation with the CVM,since no other methods can achieve the measurement of nonuse values. Therefore,how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CVM,how to integrate CVM and other methods or other valuation approaches may be one imnportant direction for future valuation research.

Page generated in 0.0137 seconds